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什政府面对非传统威胁上升的严峻形势,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在新战略中,美虽未完全放弃推行了50多年的“遏制”战略,但由于恐怖主义威胁显现,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再将主要矛头对准其他全球力量中心,而是要与其加强合作,应对非传统威胁。同时,美将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单化,提出“先发制人”或试图通过改变他国社会制度来实现反恐目标,这将给国际关系带来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实行了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接触战略"向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追求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转型.它对盟国的要求也从"领导与合作"向"跟从或晾在一边"转变,使美国与主要盟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主要盟国之间有着共同利益,但是,美国是沉湎于"帝国梦"还是做一个"开明的霸权",将决定同盟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曾三次对海外驻军进行局部的、小规模的调整。“9·11”事件爆发后,美酝酿大规模军事调整。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将在10年内完成对海外20万驻军和700个军事基地的重新部署,内容包括整编和关闭大型军事基地、增设小型军事基地和临时军事设施、重组军队结构、裁汰冗员、加强装备力量,等等。这次调整有三大特点:一是美战略重心出现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上台两年来,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转而全面东移,其主要动因:一是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二是亚洲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三是亚太地区不仅是美国眼前复苏经济的依托,更是其未来贸易和投资大发展的基地:四是由于亚洲已成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焦点地区。为了实现这个转移,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然而,美国要完全实现这个转移并不容易,中东北非政治变局将迫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中东政策:美俄基本矛盾和欧洲因素使美国对欧洲并不能完全放心;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可能使美国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战略和安全形势;美国内政治、经济、民意等因素也在制约其战略重心东移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战时代的特征和趋势,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范式,哈斯称冷战后时代为失规制时代.哈斯认为,在这一失规制时代中,美国对外政策中原已存在的互相竞争的六大原则(霸权主义、孤立主义、新保守主义、经济主义、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了可供选择的主要范围,但哈斯认为其中任何一种单个原则都不能为美国下一阶段的对外政策指明方向.而只有几种原则的有机组合,即规制主义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哈斯失规制时代比较接近于反映冷战后世界的现实.实际上,海湾战争、波黑维和行动、科索沃危机、野蛮轰炸南联盟都是对美国这种对外政策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美国处于战略收缩周期,特朗普主义是美国战略收缩的极端版本,未来拜登政府可能延续战略收缩的逻辑。美国战略收缩以及"他者崛起"加速了国际秩序重塑的大变局,单极秩序趋于解体,世界回到多元权力中心的时代。在多元权力中心时代,"中心-边缘"的国际秩序结构瓦解,国际政治"去极性"和"去阵营化",多元权力形成的复合三角外交体系将成为常态。中美关系是多元权力中心时代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要避免走向冲突与对抗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必须通过政治决断和历史担当构建新的战略竞合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事件一年后,美国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已基本形成。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反恐和安全则是美新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相应从推销美国式“民主”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反恐斗争为美改善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美国不放弃对中国的防范,但已不再视中国为敌手,增进同中国的接触和合作已成美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国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发展对美关系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储量丰富的能源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和利益的需要,大力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渗透,与竭力维持传统影响的俄罗斯迎头相撞。地缘战略、能源战略是美俄两国在中亚争夺的目的所在。恐怖主义给美国提供了进入中亚地区的良机,美俄在中亚展开了更为激烈和隐蔽的争夺。  相似文献   

9.
胁迫式外交: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朗普政府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为标志,世界进入美国启动的战略竞争新时期,地缘政治争夺和大国竞争再度成为世界政治的突出主题。美国重振和维护世界主导地位的目标未变,但胁迫式外交成为特朗普政府推行对外战略的常态,美国对外行为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重新激活战略军事威慑以压制战略军事竞争对手、以贸易热战和科技冷战方式打压战略经济竞争对手、以政治勒索方式逼盟友承担义务、以极限施压方式压制地区敌对国家、以退群和搅局方式阻挠多边外交。美国推行胁迫式外交与特朗普个人的执政风格相关,但根本性的原因是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竞争时代的来临,推动美国对外权力输出发生了转型性变化。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外权力输出方式正在发生从软实力向硬实力、从依赖制度优势向依赖实力优势的巨大偏转。美国所谓国际领导力正加速蜕变为维护美国特权的胁迫力,美国权力输出的这种变化可能代表着未来美国外交发展的一种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0.
The standard appreciation of Neville Chamberlain's attitude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ritain's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interwar most often begins its analysis with his becoming Prime Minister in 1937. Those works make it appear as if the man never considered what the strategic wo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until that momen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o do so misses the vital influences and the legacy of Chamberlain's important formative years as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It was in that role, and in particular during the confrontational era of negotiations concerning war debts in the period between 1932 and 1934, that his perceptions of the wo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were influenced greatly. This article hopes to redirect future studies of Chamberlain's strategic thinking toward the idea of looking at the formulation of that strategic thinking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fashion.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总统倡导美国实施新时代的接触政策。该战略核心要素包括:现大国与崛起国和平相处的世界秩序;共同管理跨国问题;彻底修正现有国际机制,以适应大国力量对比和全球议程的新变化。与往届总统相比,奥巴马较少强调追求美国的优势地位,更期望其他全球性力量能够承担更多责任,但奥巴马政府缺乏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有效办法。美国与其寄希望于联合国,不如将正式的国际机制与更加灵活的伙伴关系结合起来,以实现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略文化与现实和长远利益需求结合,催生了日本人的战略意愿,成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基础.随着日本国家身份定位问题的解决,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日本战略文化的特性与一些特殊因素结合,也导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方向存在着某些模糊性,需保持高度的关注.本文从日本战略文化和战略意愿视角,对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问题进行一些战略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联合 《国际观察》2016,(4):98-112
亚太地区正在发生的力量均势变化已经对澳大利亚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崛起使澳大利亚不得不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战略两难——安全盟友与经济伙伴分属于两个有可能处于竞争态势的大国。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和中澳经济关系的持续加强,以及美澳传统安全同盟在亚太地区承担的新责任的凸显,这种战略两难变得更为尖锐。避免战略两难、维持并扩大利益均沾的局面,成为当前澳大利亚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亚太地区多数中等国家共同的战略诉求。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反恐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反恐战略重心出现东移迹象,从伊拉克撤军计划开始实施,增兵阿富汗、加大对巴阿部落区恐怖势力的打击力度已成大势所趋.奥巴马入主白宫表明.美国反恐战略重心东移几成定局.美国反恐战略的调整,与恐怖活动在伊、阿地区的消长态势密切相关,也有顺应美民意和经济现状的考虑.美国反恐战略重心东移将导致全球战略态势发生新变化,与之相关的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局势以及大国关系也因此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中亚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而重新成为大国争夺的"角斗场".为了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及丰富的战略资源,美国于2000年抛出了中亚战略.该战略以推进"中亚民主化"进程、能源争夺和军事介入等手段向中亚施加影响,从而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葛汉文 《东北亚论坛》2019,28(1):116-126
特朗普就任以来,在朝核问题上以极限施压与接触取代奥巴马的战略忍耐,对朝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美国分阶段、有重点、同时亦极其灵活地运用军事威胁、经济施压、言语挑衅和外交劝服等多重手段,推动了半岛安全形势的新发展。特朗普对朝政策调整,无论是直接发出战争威胁,或是与朝鲜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均源自一种简单化思维,体现出对所谓战略不确定性的极度运用,可以看作是美国应对大国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存在战略遏阻中国的考虑。极限施压与接触战略并不足以决定性改变朝核问题的实质,更勿论破除半岛安全的根本症结。半岛形势很可能再次回到外交角力与多方博弈、周期性的紧张和缓和循环当中。中国需在深入分析把握美国对朝、半岛和对华政策逻辑、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中国相关政策的优先次序及时间和空间节点,助力实现半岛形势的总体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17.
加快转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实现工业兴桂、质量兴桂的战略要求,更是提升该区域经济质量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和所处阶段,并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东亚地区各国在安全保障与经济合作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上,形成了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的新格局。中日之间在安全保障以及能源环境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合作关系,集中反映了本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何通过加强多国间的政治对话解决区域内的政治与安全问题,通过共同开发与合作,有效地发挥各国在资金、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互补性,逐步形成有向心力、平等合作、互补互利的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机制,是构筑合作与共生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时永明 《亚非纵横》2012,(5):15-20,52,59,61
朝鲜半岛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诸多战略困局。作为矛盾一方面的朝鲜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自身的国家安全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此,“先军政治”路线短期内难以调整。矛盾另一方面的韩美两国也在对朝政策方面面临困局,美国自身的政策往往成为半岛困局的一部分。未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僵局的核心还在于朝韩关系的改善,这是所有矛盾中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就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宣言,表示要尽快重启有关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进程。5月19日,俄美双方在莫斯科正式就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进行实质性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