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咏梅 《传承》2009,(22):66-67
童子科是针对少年儿童设置的一种考试项目,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子科目。它的设置意义非凡,但对于其确立时间,历来颇有争议,说法不一。对唐代童子科的设置时间进行考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唐代童子科以至于科举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官田属于唐代国有土地的一种类型,包括公廨田、职分田、诸驿封田等多种情形.从田令等法律文件的规定来看,官田被赋予特定用途,其使用权能受到严格限制,通常不得用于设置屯田,然而唐代官田置屯的实践也较多地见诸史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以诏敕的形式对官田用途作出了变更,消除了官田置屯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3.
新近刊布的近一万件唐代墓志铭是非常珍贵的数据资料,从中可以考察唐代中下层官员的人生履历与生活镜像.之所以将目光聚集于唐代中下层官员,是因为他们在出身、任职、致仕方面有其独特性,不同于名垂史册的高级官员.本文认为,在唐玄宗之前,科举制已经获得蓬勃发展,但是门荫入仕依然为唐代入仕之大宗,也是大多数中下层官员的主要来源.门荫入仕者的家境相对较好,获得出身的时间也较早,是唐代普通官员不敢奢望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才干,不能参加制举或科目选,或者没有通过有力的社会关系获得荐举,普通的中下层官员往往忙碌于基层,难以获任御史或拾遗、补阙之类的关键职位,那也无法进入迅速升迁的轨道.由于官僚体制队伍的容量有限,必然造成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入仕途径中雍滞,甚至是长时间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4.
唐代社会有着丰富的契约实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国家法与民间法亦为契约的严格履行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契约观念在唐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入,对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欣 《人民论坛》2020,(6):166-168
唐代长安城的空间布局是古代统治者城市建设理念的典型体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城市发展的集大成者。唐代城市社会建设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的特点,就都城管理而言,核心问题至少包括对空间的布局和管理、对居民时间的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作为商品贸易的场所——商贸市场,不是可以较为随便地设置的。唐朝规定,商贸市场的设置权归政府所有,乃政府特权,并遵守"建城设市"的原则,由政府设置在城市之中。唐王朝还立法规定了商贸市场管理的具体细则,对市场商贸行为加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唐代税茶的具体时间进行了考证 ,认为应当在唐德宗建中三年九月。文中还引用大量史料 ,论述了唐代税茶、榷茶的发展阶段及其走私与禁私之法。  相似文献   

9.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1,27(5):78-80
唐代服饰美学体现了社会风气与服饰变化的互动互摄现象.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唐代服饰富于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造型别致,甚至有男性化倾向.唐代服饰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然而,由于唐代审美思潮变化更迭的特点,所谓"胡服"在盛唐以后就不再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唐代被奉为国花,从宫廷到民间,人们时牡丹有着狂热的喜爱之情.宫廷、官邸、寺院、普通住户都大量种植牡丹以求观赏.唐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巧,在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出售牡丹的花市.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观赏.唐代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牡丹花的艳丽芬芳,而且还有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松州》2015,(6)
<正>唐代文献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涉及到唐代文献研究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如《唐代书法文献研究》、《清儒整理唐代文献考述》、《清人的唐代文献辑佚研究》等等,只有在熟练掌握和研究唐代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对唐代的历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唐代文献研究专家张固也教授的新著《唐代文献研究》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该书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唐代文献研究的一个大集结,共收录了三十六篇与研究唐代文献有关的论文。综观该书,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梨园始末     
戏曲界有个别称,叫"梨园",演员则称"梨园弟子".这种称呼,颇有历史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时代.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诗是遐迩闻名的,而音乐艺术也有辉煌的成就,歌舞大曲代表了唐代音乐的高度发展.歌舞大曲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大型音乐形式,包括乐队、器乐演奏、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艺术.这种规模空前的大曲产生在唐代并非偶然.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大曲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自公元二世纪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三点:强盛的唐帝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代在我国诸多历史朝代中颇具盛名,其中长安城更是凝聚着唐朝的辉煌,休闲娱乐是唐代长安的鲜明特征,盛衰起伏是对其发展的整体概括,且唐代休闲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对于唐代,且于后世的社会生活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唐代判文也是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唐代吏部铨试的一种应试文体。由于它不仅有实用性的要求,而且有美的要求,好的判文必须是文理与辞采都具备,于是它也就同时具有了文学性。梳理唐代试判的发展状况,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其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考试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应有之义,并且有着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民族关系极其复杂和丰富多彩,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广泛。但是,安史之乱时期的民族关系,却是一个比较沉寂的题目。对此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代的民族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被平定下去,历时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唐代周边的少数民族,对安史之乱大都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唐代刺史选授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刺史是唐代地方统治的主体,唐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对刺史的选授。"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原则是唐代高级文官铨叙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唐代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唐初至中宗、睿宗时期,初步提出中央郎官与地方刺史相互交流的制度,玄宗开元时期初步建立这一制度,德宗时期这一制度臻于完善。与此同时,"具员薄"制度、举人自代制度、朝集制度等与刺史相关的制度,也都指向刺史的选拔问题,其目的皆欲为地方州郡选拔配备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刺史,从而稳固地方统治。唐代统治者对刺史选拔的高度重视,是造就唐代空前繁荣的历史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玺 《求索》2008,(1):206-210
司法机关审断淹滞造成的囚徒羁留问题是唐代频繁遣使外出虑囚的根本原因,“虑囚”包含省录、宽宥、疏狱三重内涵。唐代设置中央职官充使虑囚和地方分道遣使虑囚两大系统,按覆地方刑狱。使臣接受差遣赴诸道州县理问囚徒,疏决囹圄,在承旨巡查司法审判的同时,承担疏导冤滞系留、监督地方行政、稽考官吏政绩以及体察民情疾苦等诸多社会职能。各系统虑囚使臣与地方司法机关相互牵制,协作互动,成就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空前繁荣时代。  相似文献   

19.
陈楠 《人民论坛》2010,(1):108-109
礼法合一是中国古代法制最大的特点。唐代法律更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体现者、规范者和捍卫者,唐代法律通过刑罚来惩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因而,礼法合一的法律文化对唐代刑罚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舒凡 《前沿》2022,(5):88-96
唐代是中外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胡风”盛行,体现在唐代不仅自上而下普尚“胡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浸染“胡风”,而且“胡风”与“华风”已渐成融合之势。唐代诗人对“胡风”的歌咏主要体现在胡姬酒肆、胡舞胡乐和胡人习俗三种文学意象上,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内涵。“胡风”对唐代诗歌的创作题材、审美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等方面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