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玮 《党史纵横》2007,(5):5-10
"你们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这是毛泽东对他的卫士长李银桥说的一句话.毛泽东能够对此人发出如此感慨,足见二人的感情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史纵览》2013,(5):4-10
从参加红军时给毛泽东站第一班岗,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都是在毛泽东身边度过的。他曾长时间负责安排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并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一代伟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眼里,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常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情感丰富、可亲可敬的长者。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览》2013,(7):4-11
"你们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如此感慨道。自20岁起,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总共工作了15个年头。在此期间,李银桥结识了毛泽东家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并在毛泽东的撮合下与她结为夫妇。我在采访时,李银桥和韩桂馨都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那些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在这两位老人心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而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4.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时那副诚煌诚恐的狼狈相。1953年12月,毛泽东在杭州视察,我刚到警卫处报到没几天。那天,王芳同志通知我:“主席提出去户外活动活动,爬爬山,我们俩陪主席去爬北高峰。”警卫车在前面开道,毛主席的座车跟在后面,从刘庄出发,不多会到了北高峰的山脚。一下车,毛主席和卫士走前,我和王芳紧随其后。毛主席个子高、腿长,走山路如履平地。到了半山腰的开阔处,毛主席坐在山径边一块平石上小惠。由于敬畏,我想绕道避开迎面坐着的主席,先从左边走,折转又从右边走,都没路。只好回到王芳身边。“怎么还没…  相似文献   

5.
我是1957年初调北京工作后见到周恩来总理的,曾随周总理视察三峡。1963年,我调到二机部工作后,见到周总理的时候就比较多了。这里主要讲述“文化大革命”中,我当总理联络员以后的事。急如星火返国防  相似文献   

6.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目前,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本刊曾于2002年第11期,刊登了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通讯、评论及日记摘抄。下面3篇纪念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再一次展示出郑培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0月定价:58.00元书中描写的开国元勋习仲勋,使我们领略到这位伟人的气魄和超人的智慧和水平。这是一本具有新颖创意的回忆纪实精作,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深情,以生动精炼的语句娓娓道来,看了此书如春风拂面,也有一种强大力量感染、打动人们。文章里还配上各个时期的照片,让我们目睹了伟人的风采,有的图片与文章两者合一,使之增强了文章的效果。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全篇没有干巴巴的文字,每章每节都有生动的事例,有大事也有小  相似文献   

8.
王凡 《党史博采》2011,(5):40-45
王鹤滨等于中南海里四位中共中央书记的保健大夫/朱老总对突然来了个陌生大夫毫无思想准备/刘少奇没有批评王鹤滨。但他心灵深处的自责却无法排遣/  相似文献   

9.
王凡 《党史博采》2011,(4):24-28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担任毛泽东保健大夫的王鹤滨,是笔者接触的所有在新中国第一代领袖身边工作过的老保健中很有特色的一位。他的家中悬挂着许多看上去颇具底蕴和功力的大幅书画作品,但并不是社会上那些耳熟能详的书画大家所赠,而都出自他自家的手笔。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党史纵览》2013,(10):15-18
在我国著名中西医眼科专家唐由之的行医生涯中,毛泽东是一位最特殊的病人。当年不是党员的唐由之。曾因毛泽东的病情分析而列席政治局扩大会议;他曾见证了毛泽东泪洒书房的细节;曾在毛泽东面前因为恪守职责而“抗旨”。  相似文献   

11.
余玮 《党史纵览》2013,(11):15-18
1975年7月13日开始。唐由之带着医疗小组对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毛泽东开展了为期10天的术前准备。此时,医疗小组把中南海毛泽东的一间书房腾出来辟为临时手术室。唐由之亲自从苏州和上海订制的全套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已经在这间临时手术室安置妥当。万事俱备,只等毛泽东的“一声号令”了。可毛泽东虽然每天都接受唐由之的术前准备——冲洗泪囊,每三天一次结膜囊培养、滴眼药水等,但丝毫没有要做手术的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老干部曾梅生曾经是陈嘉庚先生的保卫人员/他亲身感受到陈先生人格力量之伟大/49年过去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市区东北的一幢普通居民楼宅里,住着一位忠厚、老实的江西老俵,他曾随侍在周恩来身边4年多时间,周恩来的4次历险他都是贴身警卫.为保护周恩来,他身上留下两处枪疤.然而,他的名字与事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陈再道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是湖北人民深切怀念的“老司令员”。本文作者刘玉涛跟随陈再道担任警卫、秘书工作10年,该文记载了陈再道这段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很有教育意义,特予编发,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30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90周年。任弼时16岁投身革命,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日以继夜地肩负着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积劳成疾,身患重病——高血压和糖尿病。1949年4月,中央决定任弼时到玉泉山静心休养和治疗。我有幸在他的身边做保健医生。在日常和他的接触中,虽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但他那高尚的思想品德,鞠躬尽瘁、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使我深受教育,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16.
长征来到陕北。直罗镇大捷后不久,我入了党并从警卫连调到陕甘宁野战军司令部内卫班当副班长。当时司令员是彭德怀同志,参谋长是叶剑英同志。司令部从陕北的延长出发,东渡黄河,来到山西。此时,  相似文献   

17.
于霰夫 《湘潮》2006,(9):22-27
今年是敬爱的首长王首道诞辰100周年。我在他身边工作多年,他待人处世的亲切与严谨和崇高的品格,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感人的检讨1982年初,在随同王首道去广东省视察的过程中,因一个借调来工作的非党同志翻看了党内文件等问题,我同这个同志发生了争执。当时,因考虑首长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像一片落叶飘然逝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却如松柏那般长青……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就是曾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叱咤风云几十年,做过中央领导,在晚年似平民百姓而默默无闻的李雪峰同志。李老已于2003年去世,我为他做秘书服务了17个年头。我们曾朝夕相处,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呼唤我"小赵、小赵"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有时坐在他书桌的对面,有时坐在他的病床旁,听着他对往事的述说,  相似文献   

19.
汤雄 《世纪桥》2010,(22):60-62
顾金凤是宋庆龄身边工作人员钟兴宝的表外甥媳妇,1973年5月1日,经钟兴宝介绍,她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在8年的工作中,她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宋庆龄的高度赞扬与信任,视其为自己的孙女儿,并亲昵地称她为“阿金”。  相似文献   

20.
正韩士英,新四军老战士,1922年生于安徽省怀远县柳沟乡周大巷。1939年6月参军,1944年入党,1946年复员退伍返乡。当年,他曾跟随彭雪枫转战豫皖苏各地,担任过司令部司号员、警卫员,亲眼目睹了彭雪枫在战场上的指挥风采,也亲身经历了其牺牲的全过程。如今,93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来,那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仍历历在目。彭雪枫:"就叫韩士英吧"我原名叫韩士清,今年93岁。1939年6月,新四军彭雪枫游击支队第一次进军淮上,游击支队二团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