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有效地提升竞争力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加入WTO后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企业的主体,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因此,如何把传统的人事管理变革为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摆在国企及其中高层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王云访建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性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开发,本文无意建构一个全面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只是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所存...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的劳动,而且唯有人的劳动,正在真正成为新世纪经济、生产和财富的中心。面对这样一种现状,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过时,那种以“管”为主的管理方式必将被以“开发”为主的管理方式取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工作必将逐步放弃那些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真正把尊重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工作中心。大部分国有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员素质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流失严  相似文献   

4.
5.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项十分浩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问题多,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外部环境与之综合配套,协调进行。就目前企业外部环境而言,总的来说是比较宽松的。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对外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尽快改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外部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以及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已成为国有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必然有赖于人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合理使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 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不断深入,资金投入加大,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素质人才的开发上差距更大,成为制约国企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国企只有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一、人力资源开发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依靠人才,一个…  相似文献   

8.
何磊 《人民论坛》2012,(23):76-77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效能管理已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提高国有企业人员效能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效能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加强国有企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效能,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春银 《思想战线》2013,(Z1):89-92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纵使有再多的物力与财力,一旦缺乏人力这一重要的资源,也就缺乏了将物力与财力投入企业运行的动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众多资源之一,由于其自身具有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时效性、两重性和社会性这些特点,其管理也与其他资源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人力资源的灵活性,如何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也无可厚非的提上了企业的管理日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为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合理的改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轶 《前沿》2005,(9):233-236
“人才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对国家、对民族是这样,对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市场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竞争,这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国有企业如何围绕人才战略问题,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任务十分紧迫。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在国内经济市场化、国际经济全球化中所面临的人才竞争压力,论述企业人才培养开发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探索,以期对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有企业处于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为此,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力度,更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然而,在全球经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高效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战略性工具,有助于衡量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在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体员工的能力提升,更涉及组织文化、创新能力及整体竞争力的塑造。文章探讨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与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是近些年来自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其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是已为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的;但是怎样让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为中国广大的企业所接受,并真正为企...  相似文献   

14.
社区服务所具有的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特性,决定了它所提供的相当部分的服务,尤其是对广大民政对象的服务是低偿的,甚至是无偿的。适应这种服务的需求,应有足够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作保证。从各地实践看,当前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的开发最快捷、最有效、最低廉的办法是组织开展义务服务。一、义务服务是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开展广泛的义务服务,是社区服务生命力的最雄厚的源泉,是社区服务中制约因素最少、发挥作用最大的人力资源,是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保证,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最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15.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正辉 《前沿》2005,(3):50-52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要素,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内部控制环境主要问题的剖析, 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梅 《前沿》2006,(9):57-59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优化控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创造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环境江苏神鹰集团董事长范晓枫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而这种资源的独特性表现在: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劳动中根据他(或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能力和过去的经验并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开发其潜力。所以,企业除了要根据自身发展对人...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已经开始由物的约束向人的约束转变,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争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关注点,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短缺的是人力资源。由于市场的开放,特别是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使市场变大、变活,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市场调节的作用得到加强,人力资源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同时,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变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9.
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涉及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诸多因素,我们在下力气抓好岸线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法治环境建设,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服务沿江开发。撷其要而言之,当前应当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把增强法治观念作为首要前提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力量。增强公众的法治观念,是营造优良法治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经过  相似文献   

20.
业务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方法和经营管理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将知识、技术等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门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把自己不擅长、实力不够或没有优势或低值化的其他部分业务外包出去,通过与他人联盟,达到整合外部资源、弥补自身劣势的目的。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各企业广泛进行实践,如克莱斯勒和福特的生产一半以上是外包的;耐克公司一直把制造和零售业务外包;爱立信公司也于2001年起把其手机业务外包;国内部分通信运营商把客户服务中心外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