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白 《检察风云》2011,(18):61-61
电子眼有什么可谴责的?它只是个恪尽职守的忠实记录者,铁面无私,不分昼夜,比人忠实得多。是“摸奶哥”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才有“难堪”出现,那个画面不是电子眼PS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地曝出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脱裤门”事件:几名男生在教室内脱下了一名女生的衣裤。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两名男生一边说话一边隔着衣服摸女生胸部,女生拼命挣扎反抗并大叫“不要呀”。在相关链接中可以看到“浙江慈溪职高摸奶门”、“上海初三学生喂奶门”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3.
的哥思想者     
与另一位“神奇的哥”臧勤相比,臧勤是“商人的哥”,而张松春是一位“文人的哥”,他们代表了上海城市精神的不同侧面。对乘客来说,张松春更贴心、更温馨、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物价飞涨,我真不知道那些‘每月’一两千块钱收入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在广东团全团审议发言时数度哽咽,获得多次掌声。网友取贺优琳名字的谐音,力挺其为“忧民哥”。“忧民哥”走红网络的原因何在?人们对于“忧民哥”有着怎样的民意期待?本期“一家之言”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1,(15):47-47
济南有一位叫“专拍公务车”的网友,在某知名论坛上连续公布公务车照片。他因此被网友称为“专拍哥”。“专拍哥”拍的都是济南街头行驶或停靠的公务车——涉嫌公车私用。在他的带动下,北京、深圳、郑州等地的网民纷纷加入“街拍公务车”的行列。“专拍哥”说。媒体关注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6.
礼彬 《检察风云》2010,(19):58-59
自从“犀利哥”在网络上走红后。网友们总爱把一些有新奇行为的男性称为“某某哥”,以显得潮流并突出其个性。最近,一名叫“专拍哥”的网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与其他“哥”不一样,他是因为做了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事而走红一专门拍摄公务车私用照片发布到互联网上,以监督让相关部门感到头疼不已的“车轮腐败”。  相似文献   

7.
阿Q的名言是很多的,比如他的“摸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就“经典”得很,所以到现在还常常被“活学活用”。高校的教职工子弟高招不太“优惠”了,有人即大跳其脚,并“慷慨陈词”:“各行各业都有对自己的福利和对子女的照顾。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要钱,金  相似文献   

8.
“忧民哥”发言时的数度哽咽.已经定格成一种温暖的符号,典藏在公众的心中。在激赏之余,笔者认为,不妨从四个视角观察“忧民哥”。  相似文献   

9.
最近“油条哥”火了,备受网民热捧。“油条哥”轵叫刘洪安。今年春节过后,在河北保定做早点生意的他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了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大标语,并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可随时验证。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引发围观,网友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称其为“良心油条哥”。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2,(22):27-27
一位驾车遮挡车牌的“墨镜哥”最近突然火了,火得没有任何征兆,“墨镜哥”也无任何光彩可言。他戴着墨镜在高速公路上违章停车,并用光碟遮挡了号牌。结束后,他还抬起头朝监控探头的方向看了看。  相似文献   

11.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连续在博客上发文,纵论医改话题。 廖新波在门户网站网易上开了个博客,网名叫“医生哥波子”。在他博客上发的最多的是医改话题,专栏“医生哥谈医改”已经有480多篇文章,受到网友和媒体的热捧。  相似文献   

12.
1891年1月31日,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第18期上,刊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哥批》)这部名著。决定公开发表《哥批》的是恩格斯,支持恩格斯这一决定的有考茨基。但许多国际共运史的论著,却说考茨基是反对发表《哥批》的“最无耻的两面派”,不仅“最初也反对发表”,而且“被迫发表后又猖狂反扑”,等等。其实这种评论与历史事实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东北少女孔玺到深圳寻梦,经不住诱惑成为亿万富翁的“二奶”。当她发现委身的老板除其之外还包养着“三奶”、“四奶”、“N奶”后,通过自杀和出逃摆脱了灵魂的枷锁。奇怪的是,当获得自由与真爱后,她又难以割舍对纸醉金迷生活的丝丝眷恋,重新投入富翁怀抱。于是,一只翅膀伸出笼外的爱情在晴空翱翔,一  相似文献   

14.
<正>表面上,吴浩杰是一个正经的书画商人,收藏艺术名家作品并经营字画买卖,背地里,却是恶势力犯罪集团的头目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地界,做艺术收藏品的都听过“杰哥”的名号。倒不是因为杰哥做的生意有多大,而是他在买卖字画上有自己的特殊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杰哥”本名叫吴浩杰。2004年,他在越秀区开了一间艺术馆,从事书法绘画作品经营活动。和他共同经营这间艺术馆的还有韩飞、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9,(2)
1987年7月某日早晨7时余,上海市某居委会的发奶站前挤满了一大堆待领牛奶的人群,但发奶站黑板上写着“今日暂停发奶”,其原因是某乳品厂送牛奶的汽车途中发生故障。7时20分送奶汽车送来160箱牛奶,超过了原来“最晚不超过7点”的规定。驾驶员要装卸工卸下全部牛奶,并表示若因迟到致订户不来取,发不掉的牛奶可由汽车运回,损失由乳品厂承担。但发奶站拒收。7时25分,公安人员某甲路过,见卸下的牛奶无人发放,订奶户围哄,秩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到了黄译昊办公室外就知道了。记得刚到检察院工作时,我跟黄译吴一个办公室,还没进门,就听见里边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为人豁达,整天嘻嘻哈哈的,同事们都喜欢叫他“昊哥”。生活中的昊哥是个粗枝大叶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生的蒙牛“诽谤门”再次搅动了国人的“奶”神经.奶业圈又起新的波澜。然而,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消费者.我现在产生了“审丑疲劳”。从2005年开始,中国乳业的“糊涂帐”就一本接一本。先是光明身陷还原奶危机,再是三鹿天津查出早产奶。这些事件在公关圈和奶业圈均被认为是企业间由于竞争而互揭行业潜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方 《检察风云》2011,(15):60-60
如果不是因为李振把某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想必他也不会被媒体关注。同学们冠之以“财迷哥”的称号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夸张,但是媒体在报道李振时纷纷以“大三学生捡破烂凑房款首付”作标题就有些夸大其词了。  相似文献   

19.
一鸣 《政府法制》2009,(2):35-35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人类来说.“吃”以及“吃什么”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让人们谈“奶”色变,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0.
日前闲来无事,偶撰寓言新编一则,题曰《猫鼠“换位”》。不敢自珍,特录于此。某仓廪,猫与鼠相处日久,渐至熟稔。一日,鼠忽发奇想,对猫曰:“猫哥,吾等鼠类整日蜷缩于洞穴。游窜于黑暗,对猫哥你雄踞于显位,咆吼而来,呼啸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