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惺的散文长期以来受到不少人的贬斥,这是不公正的。其实,钟惺的散文意蕴深厚,文笔灵转,描写传神,语言生涩而别有滋味,内容上多有可取,艺术上极有特色,在晚明的散文天地里独树一帜,对当时和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评《空山灵雨》王盛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叙事、抒情散文(散文小品)较之议论性散文(杂文)出现得稍晚些。但是它对于发展和繁荣新文学创作,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鲁迅曾说过:“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人说过,中国历史上才艺最全面的名人是苏轼。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比起苏轼,曹操的才艺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轼的才艺基本集中在文艺创作上,具体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艺样式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一以散文的笔法传递知识信息,或者是在散文作品中展示知识性含蕴,这在古今中外的散文创作中屡见不鲜。就我国古典散文而言,诸如先秦诸子中的许多篇章,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明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张岱的《陶庵梦忆》等,都是具有鲜明知识性的散文作品。当然,即就以所列篇章而言,有的并不一定能严格地划入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文学散文的体式范围,  相似文献   

5.
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包含着挣扎和战斗。”①散文发展之快,成绩之显著,也是公认的。一九二七年,朱自清在总结“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时说过:“散文的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②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散文创作也和写诗一样,都致力于意境的创造。晚清美学大师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巳。”(《人间词话》)近代散文理论家林纾也说:散文写作要“后文采而先意境”。是的,意境是散文的艺术生命,它的有无或深浅,往往关系着散文美学价值的高低与得失。那么,何谓意境呢?按我国传统理论的说法,即指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对象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实境和虚境、象内和象外的艺术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郭枫散文中有两类主题思路:第一类是属于生命意识范畴的,表现了作者超越于生命忧患而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第二类是属于人生情操范畴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在阐释作者的心境基调和两条思路的开拓时,强调了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这样说,郭枫的散文创作实际上就是他的以人文主义、人本意识等民主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心境基调的外化,是一种人性化和诗意化了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散文创作在简单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对过去的回顾,有对现实的思考,更有对未来的希望,带有诗意的哲学思索。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戴翊 《检察风云》2004,(4):44-45
2003年11月25日是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的百岁华诞。巴老一生的文学活动都与人民血肉相连,他通过文学创作揭示人民的痛苦,抨击和控诉封建主义和反动派的罪恶,歌颂青年人的觉醒和反抗。他的总名为《随想录》的五本散文集,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最重要的收获。集子中的150篇散文是老作家对自己一生中、特别是"文革"十年以后心路历程的总  相似文献   

10.
姜晖 《法治纵横》2014,(21):38-39
他,以雄奇刚健、大气磅礴的诗歌搅动中国诗坛,成为“新边塞诗”的领军人物; 他,以恣肆汪洋、笔走龙蛇的散文独树一帜,最先提出了“解放散文”,令文坛再度震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散文的现代化是通过"革新"与"祛旧"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对"阐教翼道"的散文正统做出系统、彻底的清理。这其中章太炎对"散文"范畴的划定、对散文审美标准和范本的独特选择、对严复、林纾等散文正宗的颠覆性评价,都对此后文学革命的散文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此为线索,为中国散文理论现代化提供一种考察路径。  相似文献   

12.
品味秦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每次去南京,必游秦淮。秦淮河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难忘,还不是散文大家朱白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那水、那月、那花舫、那河房、那扑朔迷离的灯影等景致的吸引,而是历史的诱惑,而是秦淮河那厚重的且又别有一番韵味的文化底蕴的诱惑。  相似文献   

13.
范卫东 《金陵法律评论》2009,(1):143-148,154
抗战时期的学者散文创作,从不同角度言说着自由对于人之生存与文明进步的意义,以重建民族文化为主流价值取向,融会中西文化资源,以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思为载体,在"审美"和"审智"的不同向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自由更加深入而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京派是兴起于三十年代,以平津为中心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周作人的作品为先导,以朱光潜美学理论为创作指南,从事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主要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肖乾、凌叔华、李健吾、何其芳、卞之琳等。同仁刊物为《水星》、《文学季刊》、《文学杂志》等。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是在我国二十年代的文坛上一位引人注目、起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他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因飞机失事身亡,年仅三十五岁。徐志摩兼长诗和散文,无论就思想倾向和艺术流派而言,他的创作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我们这错综动乱的社会内某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意识在文艺上的反映”。对徐志摩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几个不同的层面,探讨一下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道路,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艺术才华表现在许多方面,他既是小说家、戏剧家,又是诗人、散文家,也是曲艺家。可是,不少研究老舍创作的同志往往把精力仅集中在老舍的小说与话剧方面,却忽视了老舍在诗歌、散文以及戏曲领域中的成就。本文仅就老舍在曲艺园地中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探讨。(一) 人们忽视老舍的曲艺创作,究其根源,恐怕是与对曲艺这种文艺体裁的轻视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曲艺作品未被列入文学创作的正宗,只能在“俗文学”中占一席地位,而俗文学是  相似文献   

17.
不死的魂灵     
自从本刊第5期发表了介绍四川省沐川县人民法院利店人民法庭庭长彭学文同志的模范事迹报道——《人民的儿子》后,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不少读者还寄来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表达对彭学文同志的敬仰之情。由于版面有限,这里我们选登了其中的两首,敬请见谅。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化,女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可低估。而这些女人当中,有一批自学养出发,自专业领域出发,渗透随笔散文的女人,尤其坚持了自己超然的追求和声音。而这一切,都是她们以女人的心智拥有和感受着的。马莉正是其中突出的一员。本文从马莉散文的意象选择、结构形式和诗化的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进行论述,阐明马莉散文不仅为当前散文领域提供了新的资质,而且为中国新世纪散文尤其是反映都市新文化趋向的散文开创了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9.
丁晓原 《金陵法律评论》2005,1(3):126-132,144
梁启超、严复、王韬等晚清的思想者散文家,以散文的方式参与其时代话语的建构.他们的写作凸现着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写作所通常具有的模式特征.时代的命定、社会身份的规定和个人特殊的心路历程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散文--晚清主流散文,是以时代主题的表达为要务的.这一类散文有着思想的偏至和审美的弱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散文者,历来皆标举唐宋古文;于唐宋古文又特意推尊韩、柳、欧、苏、王、曾八大家;而于晚唐五代散文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即以我国现代较早的一部《中国散文史》为例,此书虽立“晚唐五代散文”一节,然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自晚唐以后之文学,则可论者唯诗词而已,散文骈文俱不足论者;至于五代十国,则所可论者唯词而已,即诗亦不足论。”至于其他各种文学通史,往往于五代散文不置一辞。不错,“八大家”确实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