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理论及司法解释一贯认为,只要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他人的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也对此明知,就应作为帮助犯受到处罚。这种不加区别的做法可能导致过于限制公民日常生活中的交易、交往自由。近年来,中立的帮助行为原则上不应作为帮助犯受到处罚已经成为国外刑法理论的主流立场。除非行为人违反违禁品管制等相关规定,否则应认为其中立帮助行为并没有制造不被法所容许的危险,不具有帮助行为性,不成立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规定,并非意味着全面处罚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相反,除非专门用于实施信息网络犯罪,否则,原则上应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搜索引擎、软件、链接等技术支持的行为排除在刑罚处罚的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2.
风云书签     
《检察风云》2011,(23):7
中立行为的帮助作者/陈洪兵出版/法律出版社面包店老板知道夫妻关系紧张的女邻居可能将面包用于毒杀其夫却仍向其出售面包,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五金店老板琢磨小偷模样的顾客可能将螺丝刀用于入室盗窃而向其出售螺丝刀,能否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外观上无害、本身不具有犯罪性质的行为,客观上对他  相似文献   

3.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立的帮助行为虽为日常生活或者业务行为中的惯常现象,但也可能对正犯的实行行为起到促进效果。绝大多数的中立帮助行为因不能使法益的侵害实质地危险化,且均符合社会共同体生活的目的,不构成犯罪。部分中立帮助行为因其客观上助益于正犯行为的实施甚或使法益侵害加剧,而帮助行为的实施者主观上也明确认识到正犯的存在,并对其帮助行为促进正犯实施持积极的追求或容忍态度,符合帮助犯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中立的帮助行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洪兵 《中外法学》2008,(6):931-957
<正>一、问题的提出面包店老板知道夫妻关系紧张的女邻居可能将面包用于毒杀其夫而仍向其出售面包,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五金店老板琢磨小偷模样的顾客可能将螺丝刀用于入室盗窃而向其出售螺丝刀,能否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日用品商店的老板估计刚在马路上与人争执的顾客可  相似文献   

5.
中立帮助行为由起因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构成.确立中立帮助行为过当可罚性观念,须清除"赋予阻止犯罪义务"和"泛自由论"的理论障碍.中立帮助行为过当是主观过当与客观过当的结合体,而主观过当与客观过当分别体现为中立帮助行为过当与关联犯罪的"心理因果性"与"物理因果性".中立帮助行为过当的刑事责任类型包括"正犯化"和"共犯化",而"共犯化"又包括帮助犯化即从犯化,甚至正犯化和主犯化.由于有着"正当性基因",故对中立帮助行为过当应实行"紧缩的刑事政策",即将中立帮助行为过当的刑事处罚限定在关联犯罪侵犯国家安全、国防利益、军事职责、公共安全和暴力侵犯公民人身法益的场合.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特殊行为:表面上具有无害的外观,看似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但在实质上对正犯的违法犯罪活动起着助益作用.按照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理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故意,客观上实行了帮助行为,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便能被认定为帮助犯,其行为也能被认定为帮助行为.但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中立帮助行为的特殊性,实际上这类行为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事行为且从事正常的业务活动,具有日常生活性、可取代性、反复继续性、非针对特定对象性,因此带来了中立帮助是否具有可罚性的讨论.中立帮助行为因自身所具有的中立性而必然有别于一般的帮助行为,本文从中立帮助行为的基本理论、学说诠释、处罚依据与类型化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单位盗窃行为在我国因法律并未明文规定该罪可由法人成为犯罪主体,所以在实践中对单位盗窃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应将单位增列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景点捞取游客所抛硬币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向阳,男,20岁,汉族,农民. 被告人张生欢,男,19岁,汉族,农民.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向阳、张生欢犯盗窃罪,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西湖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相似文献   

9.
洪求华 《法律适用》2021,(10):75-85
关于中立帮助行为能否被刑事处罚的问题,主观说与客观说都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中立帮助行为虽然具有日常性、职业性等诸多特性,但其本质应是一种社会交往角色行为,之所以被认定犯罪,不能仅满足于行为者的故意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件,还应进一步探究行为是否塑造了构成要件实现的意义表达,才能对行为进行归责.中立帮助行为只有违...  相似文献   

10.
基本素情 2002年6月17日下午,冯某某(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对其有精神病的儿子冯学从用家中的擀面杖殴打致死,遂找族人帮助掩埋.冯乙、冯丙、冯丁、冯甲(已病故)等人碍于亲情,在明知冯某某故意杀人的情况下,仍帮助冯某某掩埋了冯学从的尸体,并帮其毁灭罪迹.后因人检举,公安机关于2007年11月1日立案侦查,冯乙、冯丙、冯丁等人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以后,均辩解自己没有帮助冯某某掩埋尸体.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盗窃行为入罪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政法学刊》2009,26(3):31-35
我国刑法对于不动产盗窃行为能否入罪并无明确规定,学界对此也多有争议。刑法上的“物”的概念应与民法上的相关概念衔接,不动产作为物的重要种类,同样应该得到刑法保护。从不动产的“窃占”手段特征、“窃占”行为属性、所有权变动制度以及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等方面出发,可以得出结论,盗窃不动产行为成立盗窃罪。  相似文献   

12.
某日,刘某骑三轮车到某公司院内拎拾废品,发现院内摆放一堆锈迹斑斑的旧金属管且无人看管,便将其中三根金属管放入三轮车中准备日后按废铁变卖。当刘某行至公司大门时,被值班保安当场截获。经鉴定,上述物品系待清洗的采油设备,价值人民币17万元。对于该案如何定性,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刘某主观上具有盗窃财物的故意,客观上盗窃了数额特别巨大财物,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3.
[基本案情]某日晚,甲请乙、丙、丁(均无业)三人到某市饭店吃饭,饭后三人沿街道步行闲逛,见范某(女)正在把玩手机,甲见四下无人,就对乙说“:我拽那个女孩的手机哩”,乙说“:你想弄了就弄,你看”。甲上前夺下范的手机就跑,范某遂呼喊求救,范事先约见的同学王某恰好行至此处,听见范的呼救,便去追甲,甲见状将所抢手机扔掉后继续逃跑。后范、王二人将甲抓住。在后行走的乙、丙、丁三人赶到跟前见甲被抓,乙、丙便冒充公安人员要把甲带走,范、王二人表示怀疑不放人,乙、丙便上前殴打王某,致使甲趁机逃走。经鉴定手机价值640元。[分歧意见]第一种意…  相似文献   

14.
一、帮助其逃匿与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的关系关于《刑法》第310条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与帮助其逃匿之间的关系,在刑法学上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即窝藏行为不限于提供隐藏处所、财物,还包括其他的帮助其逃匿的行  相似文献   

15.
【裁判要旨】明知他人贩卖毒品仍帮助收取毒资,属于事中帮助犯,应以贩卖毒品罪的共犯论处;在具体认定贩毒数量时,应正确适用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华伟 《法学家》2020,(3):141-155,195,196
不论是着眼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的现有学说,并没有为不可罚中立帮助行为的边界提供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方案。中立性和日常性并不具有实质和独立的意义,中立帮助行为的核心特征在于职业性。但以职业领域为标准对中立帮助行为进行的类型化分析,只具备有限的意义,职业性不能成为帮助犯出罪的可靠理由。中立帮助行为只是对职业条件下帮助行为这一现象的事实性描述,无法成为一种刑法规范评价上的独立出罪事由。着眼于中立帮助行为这一现象范畴的概括性、混杂性和不确定性,应当放弃寻找一种统一正当化根据的做法,转而寻求多元标准,综合考虑风险创设、时空关联、行业规范和期待可能这四重因素,为各类中立帮助行为寻找具体化、个别化的刑法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7.
何维笛 《法制与社会》2014,(15):280-282
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区分盗窃罪和侵占罪往往存在某些问题。现有的主流观点都在解决大多数典型案件时能起到作用,但也并不是不存在漏洞的。本文作者以犯罪构成为基础,从客观要件出发,综合考虑主观要件,对区分盗窃罪和侵占罪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传统犯罪帮助行为在网络空间呈现出全新特性,对于传统刑法制裁体系带来严重冲击。当前,刑事立法、司法为制裁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建立的单向双轨三核应对模式存在着单向基本思路偏颇、刑事法网不严、责任认定失位的缺陷。树立双向思维模式、扩大罪名体系制裁犯罪以及完善共犯责任、正犯责任、平台责任三类责任的评价体系,是实现网络社会背景下帮助行为刑事制裁体系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波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0,(16):276-277
盗窃罪、诈骗罪作为一种传统型、多发性、常见性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两者均为侵财类犯罪,主观犯意相同、客观行为也具有相互交错的情况,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常引发争论。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获取财物的关键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而从刑法上处分关系的内涵出发,在理论上对上述疑难问题进行探索和甄别,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盗窃、诈骗行为交织型财产犯罪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盗窃与诈骗行为相交织的侵财犯罪日渐增多.其客观表现既有行为人在实施骗术过程中加入秘密窃取行为,也有行为人在行窃之后跟进实施骗取行为,或者交错实施窃取、骗取行为等.对此究竟是认定盗窃罪还是诈骗罪,其分辨标准及关键要素是什么?下面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解剖、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