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顺口溜     
某公愿望 为腐败干部画像 廉政会议上的讲话 位高权重责任轻, 钱多事少离家近, 每天睡到自然醒, 工资领到手抽筋, 别人加班我加薪。 下来像办事的样子, 进出像贵宾的样子, 吃喝像过年的样子, 返回像打猎的样子。 (卓荣) 讲小不讲大, 讲虚不讲实。 讲明不讲暗, 讲远不讲近。 讲少不讲多, 讲共性不讲个性。 十十一++一+一+一十一十‘+一十一十一十.+.十.+.十十十一十一+十‘千杏十.十+.十.十,十一+一+一斗一十+,十.+.十,十 上级检查 察遍 庸官画像 平平安安占位子, 忙忙碌碌装样子。 疲疲塌塌混日子, 吃吃喝喝捞票‘子。 (安奥…  相似文献   

2.
辛木 《政府法制》2012,(2):40-40
湖北绝大部分县市专门成立了“治庸办”,而日.不时有有所斩获的消息传来,接下来就是“庸官”被问责处理,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然而,需要追问的是:“庸官”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市直(县直)机关中会有那么多在上班时问串岗聊天、网聊、看电影、玩游戏的“庸官”?  相似文献   

3.
“庸官”不好,“庸代表”同样不好。“庸官”败坏着官场风气,“庸代表”则是亵渎着人民的感情。 那么,“庸代表”究竟“庸”在哪里呢?大体讲,“庸”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十艮,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激励无数人奋发有为。但是在官场,“庸官在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政治生态,不学无术、投机钻营、明哲保身者大有人在。庸官怎样尸位素餐?庸官何以碌碌无为?怎么让庸官下、能官上?  相似文献   

5.
继贪官之后,庸官、懒官、散漫官,近日来成为众矢之的,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办法剑指庸官懒政。“庸官懒政是我国的一个吏治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全国一些地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10,(4):46-46
邵景均撰文指出,从一定角度看,庸官懒官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很大,治懒治庸是加强干部管理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庸官、懒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庸官、懒官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庸官、懒官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治懒治庸不但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民谣里面听民声”,时下,有关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民谣可谓不少,“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拍的,会拍的不如会塞的。”等等,将官场腐败讽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话说民谣     
民谣,就是民间歌谣,是一种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字,多数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主要是老百姓以他们心中的标准,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嬉笑怒骂,或讽刺挖苦,借以针贬时弊,反映社会的不公,反映群众的心声和不平之气。让我们随手拈来几则民谣:“吃饭基本有人请,喝酒基本有人送,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动。”“送上金钱推着办,送上美女马上办,无钱无女靠边站。”“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歪门邪道好办事,送上女人办大事,正儿八经难办事。”这些民谣说的是多么的形象与生动,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些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4,(35):36-36
“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人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  相似文献   

10.
亚新  闻兵 《西部法苑》2003,(1):61-62
古今民谣流传不衰。民谣蕴藏于民间,作者是民众,也叫“顺口溜”。所揭示的是社会生活中与真善美相伴而生的假恶丑的客观事实。因此,民谣的流传,起着与时俱进的作用。它以尖锐泼辣、委婉含蓄、表其心志、直抒胸臆、幽默诙谐的风采,记录着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扎根于民众,永不泯灭。  相似文献   

11.
王冬梅 《政府法制》2009,(19):22-2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吲元被媒体称为“草原巨贪”。他自称对一笔笔送上门的巨额钱财“根本没有太在意过”。他的自我评价是:“我不是一个昏官,也不是一个庸官,却因为廉洁问题成了一个出了事的贪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庸官懒政"现象有滋长蔓延之势,"庸官懒政"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干部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应当以庸官、懒官行为特征为切入点,依据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规范性研究方法,从思想认识、制度体系、法律规范、文化观念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庸官懒政"现象产生的根源,提出治理"庸官懒政"的对策及建议,即转变观念,强化意识;健全选人用人制度;完善治理"庸官懒政"的法律体系;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日,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重申:“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下属单位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不准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领导干部使用的小汽车;凡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不准购买小汽车。”可见“官员”的用车被提到反腐败的日程上来了。  先听听民谣怎么说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中有这样一首民谣:“省长专员两头平(小轿车),团长县长帆布蓬(吉普车),乡长镇长一三○(双排座卡车),村长支书嘣、嘣、嘣(拖拉机)。”这首民谣逼真而又风趣地描述了当时不同级别的干部乘…  相似文献   

14.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现实生活中,令群众恨之入骨的贪官毕竟是少数,而百姓感受最多的是被冠以下列称呼的诸官:一曰“懒官”,他们只动嘴不动手,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时,不是在切实付诸行动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造声势、提口号、搞表态,把“说到”当“做到”;二曰“庸官”,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想的不是如何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潘洪其 《政府法制》2009,(17):35-35
湖南省长沙市近日公开了2008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果,11名被评为“基本称职”的领导干部被诫勉谈话、扣除全部绩效奖金,一年之内不得提拔使用,其中两人被免去现职。这是长沙市自2007年推行政府绩效考核以来,处理“庸官”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半月谈》7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09,(11):44-44
张培元在《检察日报》撰文指出,清代林则徐有云:“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更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圣贤胼手胝足,劳心焦思,唯天下之安而后乐。”惜乎政治文明发展至今,做官“三步诀”在某些地方被简化为“一步谣”,无论庸官糊涂官,抑或毫无建树的太平官,一日入仕终身为官,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甚至挨到退休回归社会,还得拖着某某级待遇的长辫子将官本位进行到底。没有退出机制的“官永远”,造就了一批身陷丑闻漩涡而屹立不倒的“官坚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维纳写过一首民谣:“钉子缺,蹄铁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民谣告诉人们,事物是互相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小事是会转化的,看问题一定要以小见大,才能防止因小“钉子缺”而导致“国家灭”的严重后果。诚信道德建设也是这样,没有小诚信的人,要有大诚信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小诚信中蕴含着大价值。在小的方面丧失诚信,有时会导致人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小则在就业、生存、发展上受阻,大则会酿祸、遭殃,甚至危及生命。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得美女褒姒的一笑,竟…  相似文献   

18.
官场上有清官、贪官,能官、庸官,勤官、懒官,这是人们熟悉的。近来在对官员的评述上,却出现了一个新称呼,叫做“怨官”。  相似文献   

19.
好官自在人     
太和年间,何易于任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令,他的顶头上司崔朴,是个贪图享受的庸官俗吏,尤其喜欢乘船游乐,每到一处都要当地官员派夫拉纤,扰得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6,(5):6-10
2004年,浙江开始《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庸官问责制”。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机关效能建设机构,对机关干部办事拖拉、工作推诿工、纪律涣散和政令不畅等现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