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中国律师》2001,(4):36-38
近年社会上流行的“伟哥”,本来是针对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研究的一种化学西药 (原名 VIAGRA)的翻译名称,只是由于该药首先在境外推广,其汉字“伟哥”译名又是通过媒体传入境内,在我国政府批准这种新药以及标准伟哥商标注册以前,挡不住国内媒体跟随境外潮流已经炒作了两年,对品牌无形资产嗅觉灵敏的一批国内商家,最早开始追逐这个伟哥商标,抢先申请注册者有之,直接使用类似名称推销药品、保健食品、烟酒直至餐饮业的更是不一而足。面对伟哥名称这种滥用之势,在医药和工商部门以行政手段打击假药、制止不正当竞争的同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
身价昂贵的进口性药品“伟哥”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其诱人的利润,不可避免地遭遇制假、售假。更令人咂舌的是,假“伟哥”摇身一变,又身价翻倍地被销往海外。然而,制假,售假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3.
张驰  杨文 《法人》2006,(8):54-55
面对不利的判决,已经对“伟哥”进行了大量投入的“伟哥联盟”命运将会如何?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伟哥联盟”迎来了一个令他们失望的判决。2006年6月2日,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败诉。法院认为,辉瑞专利说明书已经附有实验数据,同领域技术人员“无需  相似文献   

4.
尽管辉瑞不是第一家状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跨国公司,但是,由于中美高层的介入,“洋伟哥”和“国产伟哥”的这场专利争夺战的意义超越案件本身。  相似文献   

5.
延生护宝抢注改称伟哥 民营企业家姜伟1998年12月25日注册了一个商标:“伟哥”。这本来不过是沈阳飞龙公司保健品家族中又添一员而已,孰料,竟引发了一场全球瞩目的抢注风波。有媒体说,姜伟“偷渡”成功。 1998年6月,姜伟第一次从国内报道中获悉美国辉瑞公司推出一种治疗阳萎的新药“Viagra”,眼下正风靡全球。报道中,“Viagra”被音译成汉字“伟哥”。  相似文献   

6.
李云 《政府法制》2013,(16):18-18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判死刑。男性保健食品添“伟哥”将获罪,将重罚食品添加三聚氰胺等。  相似文献   

7.
搜案     
《法人》2008,(5):9-9
万里大造林涉案13亿元 何庆魁被指获利600万,航天工业供销总公司一高管被控挪用巨资澳门赌博,辉瑞终审败诉“伟哥”商标纠纷官司,上百家纺织企业遭遇跨国诈骗涉案6.8亿,以侵犯录音制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四大唱片公司向百度搜狐索赔1.16亿元  相似文献   

8.
毒网中潜伏的一条大鳄2004年5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缉毒民警在跟踪新疆大毒枭伟哥(本刊22期已报道)时,发现喀什地区有一个名叫吐拉洪的人与伟哥的手下有过接触。经调查,吐拉洪在喀什地区也是个有点名气的毒贩,并且几次在当地警方的抓捕行动中侥幸逃脱,而且他还给伟哥供过“货”。按常理,像吐拉洪这样的毒贩在大毒枭眼里是没有多少分量的,可他为什么能给伟哥提供货源呢?这不由引起缉毒大队长朱晓刚的沉思。朱晓刚在新疆缉毒界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在侦破贩毒案件方面屡立奇功,他和他的战友们的事迹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相似文献   

9.
伟哥的软肋     
张驰 《法人》2004,(2):106-107
众多的国内制药企业对伟哥专利权紧咬不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利益的分配之争  相似文献   

10.
王晴 《方圆》2024,(7):40-41
<正>为让药看上去更逼真,陈冬锋假冒“海马雄肽”保健品包装盒,在包装盒上印有“缓解性衰老、增强性动力”等字样,还仿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蓝帽子”增强可信度从“令人羞耻的难言之隐”变成“可被改善与治疗的疾病”,小蓝丸(“伟哥”)上市后,迅速成为畅销品。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人盯上了假冒的壮阳药,淀粉配上西地那非,竟也被作为“强肾壮阳”保健品进行售卖,受骗者甚众。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20日中午,随着昆明至乌鲁木齐的航班徐徐降落,涉嫌贩运36.64公斤“瓦邦OK”海洛因的云南大毒枭阿杰、阿丽,新疆大毒枭伟哥、艾克4名犯罪嫌疑人被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的缉毒民警押出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至此,新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跨国贩毒案圆满告破。2005年8月20日,正义的枪声结束了阿杰、阿丽、伟哥、艾克这4个人的罪恶生命。一2004年7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的缉毒民警抓获了一个吸毒人。在检查这个人吸食的毒品时,侦查员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毒品标号,这在以往的缉毒案件中是从未有过的。而且这种毒品的纯度极高,是没有掺假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2.
伟哥身世     
伟哥是一种什么药 伟哥是英文Viagra翻译,它的化学名称是枸椽酸西地非尔(sildenfil Citrate)。原是由美国辉瑞(Prizer)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治疗心绞痛的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治疗心绞痛的效果一般,而对治疗阳痿却有特殊效果,以后专家们对4千多例各种类型的阳痿病人进行了研究。 这一意外发现,促使厂家干脆以治疗阳痿的药物申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1997年3月27日正式批准该药作为治疗阳痿的专用药物,并规定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伟哥的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易溶,药片为浅蓝色、圆菱型,每片的剂量为25mg、50mg和100mg。 伟哥于1997年3月上市,现已在美国、加拿大、拉美和欧洲国家药店里大量出售,该药上市头3个月的纯利润就达13.2亿美元。 该药上市后,全球迅速掀起起了一股伟哥热,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物。一年多来,美国医生开出了170万张处方。泰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批准该药在本国上市。还有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办理有关手续,使伟哥能在本国合法上市。有一些国家由于没有该药出售,人们不得不托关系从国外带进或走私伟哥。在美国伟哥的黑市价格为7~11美元一片,泰国为45美元,香港为77美元,意大利为200美元,台湾为6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市200元),最高曾卖到1000~2000元。  相似文献   

13.
“多仔丸”潜伏着很多危险因素,缘何像几年前的“伟哥”一样风靡一时?趋于泛滥?根据我国的《计划生育法》,除少数民族或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生育外,一对适龄夫妻只能生一子或一女。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我国亿万家庭的主流。可是,近年来,“人造多胞胎”这个新名词却突然冒了出来。2006年3月初,记者在广西南宁调查时,发现有人在黑市、黑诊所中出售“多仔丸”,求购者虽说不上络绎不绝,但颇不为少。记者在调查中有个强烈感觉:触目惊心!神秘小丸神秘在何处“多仔丸”又名“增子丸”、“福子丸”,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美洲与西欧国家医学界泛称…  相似文献   

14.
高金波 《中国司法》2006,(8):106-108
一、“伟哥”案件的起因与发展过程1990年,姜伟①在沈阳市创办沈阳飞龙保健品有限公司,并且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的初始注册资本金仅人民币75万元。1991年,公司以自行开发研制的保健药品“延生护宝液”②投入市场,并且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各种广告宣传方式,在保健药品市场上一炮打响,迅速红遍中国大江南北。1993年,延生护宝系列获准增加新剂型———“延生护宝胶囊”。1990年到1995年之间,公司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人民币,发展速度居全国医药行业之首,创造了中国保健药品行业的一大奇迹。姜伟因而连续数年获得“全国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5.
金泽刚 《法学》2006,(9):145-153
界定非法经营行为,关键是看该行为是否侵害特定的许可经营和市场准入制度,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非法经营之“情节严重”应以非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额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其他主客观方面的要素。其中,非法经营额的认定最为关键,它一般是指非法经营对象的数额,也可以是非法经营对象的数量。销售假冒伟哥的行为,同时触犯了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经营罪等三个罪名,构成想象的竞合犯,应当根据销售金额大小择一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犯罪定罪处刑,而不是一律认定为同一个罪名。在对非法经营罪适用罚金刑时,作为罚金根据的“违法所得”应该理解为“已经获得”,或者“能够预期获得”。  相似文献   

16.
跨国案件 惊动国家外交部 2001年8月的一天,国际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张帖子:韩国在从中国进口的一批白酒中检查出含有伟哥成分。紧接  相似文献   

17.
浩清 《检察风云》2006,(15):30-31
说起原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宗海,山城人无人不嗤之以鼻,因为他不仅贪污受贿,而且生活极其糜烂.这个道貌岸然的高官,公文包里只有三样东西--钞票、伟哥、避孕套,因此被当地人耻笑为"三宝部长".  相似文献   

18.
<正> 1 案例许某,男,32岁,台商。1998年10月某日晚与某小姐宿于酒店,次日凌晨该小姐发现许死于床上。尸检除见心脏显著增大,重410g,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毒化检验阴性。经调查证实,死者当晚服用过伟哥。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的长河中,“魔”与“道”是旅途的伴侣,更是拉力赛的对手。有时,“魔”在前面领跑,给“道”留下处处难关;有时,“道”在前面带路,给“魔”设下重重障碍。一路走来,“魔”吃了不少苦头,也长了不少本领;“道”费尽了苦心,也练就了一身功夫。到头来,“魔”力劝“道”早日退休,“道”催促“魔”尽快下岗。于是,双方互道一声“辛苦”,然而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些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20.
知行合一是个哲学的命题。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后来的儒者又有了“知在行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的论述。“知”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之“知”,是对前人认识到的已知世界知识的继承,二是认识之“知”,是对未知世界知识的新发现。“行”就是在“知”指导下的活动,“行”不能违背“知”。“知”“行”的关系有两种:一是“知易行难”二是“知难行易”,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知行合一”。我们执法者在执法规则面前,面临的就是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