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企业兼并,是指市场条件下,以产权有条件转让、重组为途径的企业扩张行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说:“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合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亦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成长方式。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企业兼并已越来越成为改革的热点。特别是中央领导就企业出路问题指出了“多兼并少破产”的方向,中国企业兼并的浪潮必将迅猛发展。中国企业兼并,作为一种试验,产生于80年代中期,它是我国经…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兼并方)通过购买产权、股权或吸收入股的方式,使另一企业(被兼并方)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现象。作为产权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兼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优势企业通过兼并,实现低成本扩张,能迅  相似文献   

3.
公证在企业兼并中的□于荣双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鼓励兼并”作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明确提了出来。企业兼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法律制度。企业兼并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兼并是英文merger的意译,亦可译为“吸收合并”或“存续合并”,也有吞并的意思。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以等价有偿方式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产权,购买企业继续存在,转让产权的企业则不复存在。企业兼并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并等。在我国,企业兼并随着企业改革向横向发展被推出,并而形成一个浪潮,成为企业改革第三个转折点。它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和生机。但兼并不是万能的,它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同样需要法律保护、规范和引导。我们建议,尽快制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企业按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商品经济.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经济规律作用下,作为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主体的企业,必然发生两极分化.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难以维持,寻找生存的出路;一些经营得法的企业迅速发展,产生强烈的扩张欲望.于是出现一个企业“吃掉”另一个企业的情况,即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这一个新的法律现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这一现象的性质如何界定和程序如何明确,便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兼并的性质企业兼并是指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通常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包括企业和  相似文献   

6.
企业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一些企业活力增强,急切要求扩大生产经营,产生扩张欲望;一些企业由于销路不对或是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几近破产边缘,急于摆脱困境,寻求出路。这样,兼并欲望和被兼并愿望同时产生,资产向效益高的优势企业流动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兼并避免了破产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失业等社会问题,而且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企业产权作为特殊商品进入中场是改革深化的必然。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7年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提出:“要有重点地引导和促进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强强’联合,加快资产的积聚和集中,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实力与能力的国有企业集团。”同时,一些竞争中被淘汰的企业,其存量资产仍有巨大价值。通过兼并,盘活企业存童资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企业之间的兼并正在不断增多,其间有许多法律事务应深入探讨。企业兼并的主要形式有购买式兼并、承担债务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和…  相似文献   

8.
谈谈企业兼并的条件董石竹1994年,随着我国企业“改制转轨”的深入开展,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产品无销路、资不抵债的企业将会依法宣布破产;一些无利、微利企业也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为了使我国的企业改革顺利地发展,笔者试就企业兼并的条件,谈一些看法。一、兼并...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兼并与上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合格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尤其我国企业目前面临即将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冲击,迫切需要通过收购兼并来壮大企业规模、扩张市场份额,以使企业在入世后处于不败之地。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日趋走向成熟,除涉及因“借壳上市”、“买壳上市”而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大战外,  相似文献   

10.
从“宝延风波”看企业兼并行为刘学灵"宝延风波"倘若被置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便不再仅仅是一个股市的炒作题材,或证券理论上的收购行为规范化的问题,而实际上是已进入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之间的企业兼并现象。转入市场经济之前,企业兼并行为在我国已有若干年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①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鹏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冲再一次明确提出:“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规范破产,下决心关停一批产品没有市场,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③实践表明,实行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的必然要求,加强破产立法和司法,规范破产程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和保障。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兼并正朝着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中国律师在中国企业兼并的浪潮中,将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协助企业选好目标及兼并伙伴从我国企业兼并情况看,其选择的被兼并企业即明标企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营状况较差,频临破产的企业,这种企业价码不高,无形资产几乎等于零;另一种是效益较好的企业,这种企业投入少,“靓女好出嫁”。到底选哪一种企业来兼并,是兼并企业最初考虑的问题。为此,兼并企业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同行业企业数量及分市范围;不同行业有兼并潜能企业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说过:“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①这揭示了并购的重要性。进入九十年代,全球性的并购浪潮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重组、并购已为我国重视并实施。在全国人大制定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依靠市场竞争,促进现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企业重组、外资并购已被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因此,对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外资并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在今后的十年内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并指出这种改组要“形成兼并机制”。由于企业兼并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企业行为,具有步骤多、操作复杂等特点,需要慎重对待。目前,我国企业兼并程序不规范,兼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兼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它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企业兼并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在社会生活中,有企业兼并,就必须有相应的法规对之加以调整。本文拟就我国当前企业兼并的若干法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企业兼并的概念及法律特征所谓企业兼并,按通常的解释来说,就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吸收合并,是企业之间实行合并的一种法律形式。根据目前企业兼并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企业兼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兼并自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在全国展开,至十五大后,成为最震撼人心的经济趋势。可以说,企业兼并是继放权让利和承包经营之后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本文侧重对企业兼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供立法决策参考。一...  相似文献   

17.
所谓债务重组,也称“债务重新安排”,是指通过诸如减免、延长还款期限,变革债权债务关系等各种途径来重新安排债务,一般用来解决由于过度负债与大规模呆坏帐引起的债务偿付危机问题。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一个规模空前的债务危机。许多企业多年以来债务累累,其拖欠的债务已经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呆账。这一债务危机构成了深化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的主  相似文献   

18.
论外商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外商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汕头大学法学院邱鹭风一导言本文中所指的并购行为,即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行为,二者均为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式。严格来说,“兼并”一词应系经济学术语。在我国《公司法》中称之为吸收合并,以区别于公司合并的另一种方式———新设合并。根据《公司...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兼并已越来越成为改革的热点。中央领导就企业出路问题指出了“多兼并少破产”的方向。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累计,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家企业兼并了6966家企业,共转移存置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家,减少亏损额5.22亿元。92年中国经济改革确立市场经济方向之后,中国兼并形式又迅猛发展。仅以上海为例,92年对151家企业实施了兼并,使28亿元固定资产逐步提高了运营能力。1993年10月的统计表明,近一年时间,全国被兼并或出售的企业2900多家。转移存置资产60多亿元…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是公平的。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这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一些县市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保护地方企业,避免那些“产品低劣的厂家”破产,便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市场公平竞争,实行地域封锁,地方割据,致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