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年公共行政发展史中历经多次的范式转换,其实质是公共行政伦理价值的变迁。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技术与理性的价值中立主义致使行政伦理的价值萎缩;新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张推动了行政伦理的价值复苏;新公共管理范式下严重的"管理主义"取向导致行政伦理的价值偏执;新公共服务范式下"责任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匡正。然而总体说来,每种行政价值范式都有所偏废,至今未能建立起包含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兼顾、公平与效率相平衡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成为当前公共行政领域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人性假设都无法回避和消解既有的行政伦理困境。当前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呈现出的场景类型殊异却又实质相关,大致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利益冲突以及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冲突。公共行政基本伦理构建的着眼点在于正义原则的确立、民主原则的贯彻、责任模式的构建和行政伦理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建设是各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行政伦理建设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行政伦理法制化、独立的行政伦理管理体系、依靠社会力量开展行政伦理建设和监督等。借鉴国外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有效地促进转型时期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即加快行政伦理立法、推进公共行政公平化、强化行政监督的独立性以及增强公众对行政伦理建设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行政伦理的特质是什么 ?这是当代我国政府行政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行政伦理按其实质是一种责任伦理。但有一种观点认为 ,行政是政治的执行过程 ,因而 ,行政伦理就是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是否就是一种政治伦理 ,这是一个不得不加以辨析的问题。行政本是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行政伦理就是指公职人员管理公共事物过程中的伦理理论。在这里 ,行政伦理的主体已不是一般主体 ,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务员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与其他职业伦理主体比较 ,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 :首先 ,公共行政人员是公民的雇员。作为公共行政人员首先是公民 ,但是 ,公…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的实质是谋取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行政需要伦理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必然要求。在公共行政中凸显正义、责任、诚信、宽容、奉献的伦理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善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与研究视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一是缘于政府官员的不道德行为一再对行政管理提出的严重挑战,行政伦理成为除法律手段之外抑制腐败的重要手段;二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逻辑必然。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西方行政伦理大致形成了四个研究视界:一是从公共利益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公共道德的一部分;二是从决策及其过程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政治道德的组成部分,是行政过程和行政决策中的道德,是公共政策的道德;三是从价值理性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是行政活动和行政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四是从方法论视角把行政伦理看作是一种抑制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信任和重建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追求公共利益和追求什么样的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伦理研究的前提,然而什么是公共利益,人们对此理解并不相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付出与享有往往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公共行政实践上公共利益自身定位与边界确定;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公共利益是人为的一种工具性设定而非具有普世性的道德地位。深入探究并诠释这一问题的实质,需要明确公共利益既不能等同于公众利益,亦不能等同于共同利益,它只能而且必须与个人利益形成辩证统一关系。唯此才能在公共行政领域确定对私人利益的尊重以及放弃公共利益的道德优先地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实现并完成公共行政治理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公共行政理念以公共责任承担和公共利益维护为价值追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政伦理导向。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公共行政塑造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是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约与制度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失范。因此,应当通过德性培育与制度约束来保证乡镇公务员的公共行政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变革传统的"政治——社会"关系和新的政治生态主题中,作为公共行政重要的实践场所和理论反思的良好契机,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公共性和所涵盖的现代民主价值决定了行政伦理将是揭示其本质特征、价值诉求及其与行政行为关联的必要框架。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出发,我们将有效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有的价值规范及其意义、原因和可行性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行政伦理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可以增强政府官员的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但市场在培养官员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显然乏力无助,甚至还可能带来负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加强政府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政府工作人员实施行政伦理教育、制定行政伦理准则、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完善行政伦理机制等,是近30年来国外行政伦理建设所采取的措施。这些对于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共伦理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质是政府自己重新定位,重新确立政府、公民和社会的公共伦理关系,最终确立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公共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2.
国内行政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 ,学者们一般是从行政伦理或是行政道德的界定出发 ,对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作出探讨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国内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大家普遍认同致力于行政伦理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归 ,学者们一般都认为是行政伦理选择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政府执行力与行政文化的隐性链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执行力”是衡量一个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政府管理效率的强弱。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效力,政府的公共政策和战略决策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强政府执行力可以从多重角度考虑,尤其要注意到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的潜在影响。从行政文化的角度出发,创建“执行力文化”,是提高政府执行效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政府责任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要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政府应该首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美国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而且卓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特色,并研究集中体现其社会化特色的美国社会性教育途径,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最难处置的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目前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矛盾激烈,由于利益问题导致的社会冲突不断,群体性重大事件频发。按照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理论,就是社会整合机制中的社会团结因素没有调整、处理好。以2008年11月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例,要防止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处置好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在社会学的因素上多下工夫,依靠社会权威,强化社会集体意识,厘清政府机构的职能,注重社会团结,按照社会学理论层面整合、调解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良好互动关系,确保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产生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水土不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加强政府绩效评估本土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行政伦理问题由来已久,行政伦理建设也是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伦理问题随着政府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政府的发展而发展。行政伦理的核心是行政责任,由于政府行政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在履行行政责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责任冲突,包括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等。行政伦理的建设与加强体现于冲突的应对过程中,组织、个人与法制三个方面则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权力易于异化,而制约公权力异化却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近年来人们普遍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制约公权力异化则还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共合同的本质在于政府与缔约对方以合同为纽带,在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明确各自所享有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在公共合同中,作为契约一方的政府官员,既有官职又是合同的参与者。前者是一种垂直的、以等级权威作为基础的政府行为模式;后者则是平行的、以商业交易中的谈判为基础的行为模式。管理公共合同的政府官员要在纵向和横向的交叉点上运作,既要坚守契约伦理,又要持守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