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当代大学生来说,自觉地追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件正常且平常的事情.应该是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常态”。近年来,气功热、健身器材热、养生补品热,一热未止,一热又来,而且常热不衰。至于心理健康的追求则远不及“健身热”那么强烈。在许多大学生眼里,心理健康只存在着两种状态,“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似乎除了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以外.任何人都是“正常人”,都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剑锋 《党课》2011,(13):67-67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多措并举,将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管理。一是纳入工作规划。他们在全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是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源头。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同步考虑优秀大学生“村官”。二是加强培养锻炼。他们把每年区委表彰的“十佳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3,(1):43-43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我市的大学生“村官”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为记录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经历,给全市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本刊于2013年第1期起开设“村官日志”栏目,专门反映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关注他们的进步,倾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高校德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炳池 《世纪桥》2007,(2):152-152,154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却存在着“学什么”、“活着为什么”“信仰什么”等价值困惑。我们应该注重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以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留守大学生”是指在进入大学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曾经的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高校作为“留守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场所,在解决“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很多高校却缺乏应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应对,是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徐从亮 《党课》2014,(7):71-71
海南省东方市注重在“培、用、管”上下功夫,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市委坚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市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主体班次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分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迅速进入角色。通过“结对子”确保每名“村官”至少由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所在村(社区)党支部有经验的干部和1名致富能人党员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党员大学生“村官”,明确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非党员的则担任村主任助理,通过压担子使大学生“村官”在锻炼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两课”教育中的学习主体。一些大学生的认知偏颇致使他们在“两课”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当前影响高校“两课”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些时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毛泽东热”,《昨天的中国——领袖及元帅内幕》、《红墙内外》、《毛泽东人际交往艺术》等书刊充实在大学生们那琳琅满目的书橱之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轶闻趣事触目皆是。“毛泽东热”成为当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股热潮,如何正确引导,应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寻找毛泽东”时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来,高校“热”风又起,“校园民谣”——这种由大学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歌曲,在大学校园里传唱开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热”。从目前已结集出版的40首“校园民谣”看,这些歌曲所表现的主要是爱情、友谊、青春等校园里永恒的话题。由于它蕴含着一种质朴和真诚,有着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急,正如出版商所言:“于精妙细微处吟唱着我们周围的生活”、“直抒郁结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期为3年。如今.3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他们的任期即将结束。作为在全省范围内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他们在任期内的表现、在任期结束后的去留等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选择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始较早的绵阳市涪城区.就这些问题栗访了任期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和相关管理部门人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两课”教育中的学习主体。一些大学生的认知偏颇致使他们在“两课”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当前影响高校“两课”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比起其他社会群体来说,更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学生都是来自各地,五湖四海聚到一起,从学习到生活,密切接触的一群。其次,就是学生的年龄正是处在心里学上称之的“家庭断奶期”。他们不象中学生那样与家庭接触密切、依赖家庭。在心里上有一种“我独立了”的强烈意识,带着“我自己闯世界”的想法,参入了大学生这个新的群体。第三,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使他们在群体内部交流内容上层次较高,即除了日常的话题外,往往涉及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生、政治主张等,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把“不唯书、不  相似文献   

13.
无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介于成人与中学生之间的一种成份。从走进被称之为“半个社会”的大学校园之日起便注定了他们要接受一种文化,一种与都市相近、与市俗疏远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拔节成长的他们被滋润的首先是他们的思想。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会突然在某一天发现并且强烈地感知:“我已不是原来的我”!也正是在这种悄悄的改变中,“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已悄然潜入这个特殊群体。叛逆与个性:大学生的“属性”?!一个大学老师告诉我,在大学最不好做的是辅导员,最难上的课是政治理论课。辅导员说,现在的大学生你怎么教他?不要说与他们年龄相仿的我们,就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学生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在校大学生,生逢“文化大革命”之时,他们虽然成长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但真空式的“象牙塔”,相对平静、单调而机械的校园生活,促使他们以远离现实的特殊心态被动地承受着时代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他们很少经受过人生的磨难,而成为“黑色七月”竞争中的成功者,在社会舆论和师长学友的赞誉和羡慕中迈进神圣的高等学府,在“自我感觉良好”中开拓新的生活。正是这些,使得大学生们既有青年同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更有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环境而造成的“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点,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气候正日益冲击着大学校园的固有秩序……实践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省委和市委为义县先后选派大学生“村官”149名到村任职,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了使这些大学生“村官”留得住,用得好,义县巧设“三个课堂”,为大学生“村官”补脑充电,努力提高他们为民服务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思想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目前,在分析大学生特点时有几种方法应当避免。归纳起来要注意“四戒”。一戒简单化的分析法,有些同志喜欢用几个字来概括大学生的特点,如“最佳型”,“不佳型”、“听话型”、“解放型”、  相似文献   

17.
一是温情关爱,增进交流。统一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乡镇食宿,与乡镇机关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发放体检卡,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定期召开“谈心会”,由县委领导、乡镇领导、村支书和大学生村官面对面谈心交朋友,通过座谈,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向他们传授农村工作经验,鼓励他们先做农民,再做“村官”。  相似文献   

18.
经过激烈的拼搏与竞争,一路过关斩将,几番酸甜苦辣,新生们在他人羡慕的目光中,带着自豪与满足,跨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此刻,他们从表象上看到了自身角色的飞跃:自己成为大学生啦!然而,当“大学生”在他们头脑中还是一个比较朦胧的概念的时候,大学生活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由于目前基础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的学生,受读书“跳农门”、“上大学”、“抱铁饭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寄托着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从一定意义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在校大学生是全国青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们成才欲望强烈,但较少独立面对挫折,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思辨能力不强,等等。特别是当前,青年大学生直面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出现了“人才速用论”、“能力证书化”的用人趋势。用人单位要求高校给其提供直接“成品”,“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学生“村官”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同志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体现了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