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为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创造经济条件,使得农村经济社会能全面发展,农村的整体面貌能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持续增收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为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创造经济条件,使得农村经济社会能全面发展,农村的整体面貌能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农村污染问题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中小企业肆意排放污染物、农药化肥无节制使用等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要深刻认识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能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农村绿色发展、环保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生态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防止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努力建设绿色农村、环保农村、生态农村和现代农村。  相似文献   

4.
<正>核心提示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四川。环境综合整治、文化传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丹棱县以绿化、净化、美化为追求,由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使  相似文献   

5.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思路,它将省里10多家单位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村里缺少什么项目。就补上什么项目。其建设特点与办法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西部模式”。本文主要以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为例,对贵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下部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贵州紧紧围绕山水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区、城市周边、乡镇、村庄和交通水系等的造林绿化,建设林城相宜、林居相宜、林路相宜、林水相宜、林田相宜的城乡绿色家园,积极推进城镇留白增绿,着力打造绿色家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污染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而且通过水、大气和食品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的生活和健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一、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农民的居住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经取代农业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人口居住日益集中…  相似文献   

8.
"五山模式"是发挥政府、民间组织、农民等各方力量合作建设农村生态家园的结果。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强调培育农村生态建设中必需的社会资本;注重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三重建构;改变农民的生活观念,满足农民的各类需求,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是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基础、立足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先灵 《学习月刊》2011,(24):62-6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要更加健康顺利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1,(9)
正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支撑点,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乡村生态振兴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突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支撑作用。2019年9月25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指出,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现实问题与破解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社区是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节俭节约、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社区发展新模式,是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不过,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粗放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基层干部公共意识薄弱等,都是当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要破解上述诸多难题,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秉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理念上,引导培育农民的绿色生态意识、参与意识;制度上,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产业发展上,打造循环、高效、可持续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生活方式上,形成以低碳为基础的绿色、俭约消费方式;机制运行上,形成以民为本、权责一致、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生态管理模式。最终,真正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适合人们生活、居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注意“三防”和“三急”。  相似文献   

13.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70年4月,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引导农民建设家乡。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农村免费提供水泥,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房屋和村级公路等。政府根据各村的表现,将35000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  相似文献   

14.
张洪斌 《党史博采》2006,(11):45-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首选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注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注意"三防"和"三急".  相似文献   

15.
海东是青海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8%。目前。全区尚有5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万。基于这样的现实,海东的“十一五”规划一定要立足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根本点上。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两个增长”、促进“一个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建设工程。以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程;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和谐海东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省最近几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风生水起,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村庄整治等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的贵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肯,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将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联系起来,充分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美丽乡村的坚定信念,造福全体农民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优化村镇布局,改善安居条件,培育文明乡风,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走进整洁、绿荫掩映、规划有序、错落有致、街齐路平的新农村.你会为她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叹,而这一切和我省实施的土地整理是分不开的。土地整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农田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改善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我省各地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农民稳定增收和生活宽裕创造了条件。通过改造旧村庄和整治“空心村”。归并农村居民点。改变了村容村貌,使农民居住的环境和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作为一个多民族、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边疆农业省份,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发挥比较优势,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改善财政支农投资体制,加强农业产业化的科研转化力度;有效吸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和谐农村,确保农民增收,实现云南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候德苹 《世纪桥》2012,(5):138-139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蒙受巨大损失,农村受灾面积大,农民损失惨重。在灾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文通过对“社区”概念的理解,界定了震后四川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内容,并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震后四川农村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