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司法权力运行是司法功能实现的具体过程,它是整个司法工作的核心.理想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应当是公正、独立和权威的,而我国当前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却存在着司法权力不独立、司法职权配置不合理以及司法权力运行行政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权威缺失.对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把握这一关键领域,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这三方面来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政治结构分化不彻底以及司法权对其他权力主体存在严重的依附,导致了权力支配司法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现象。权力支配型司法所表现出的司法权碎片化和边缘化样态背离依法治国的精神。特别是以领导干预司法为突出特征的权力支配型司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在权力与司法之间建立"防火墙",使领导不能干预司法;建立权力干预司法的追责机制,使领导不敢干预司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领导不愿干预司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4,(32):56-56
答:围绕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几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4.
司法行政权是我国国家权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权力之一。司法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对司法权和司法行政权作出科学的界定及合理的配置 ,因此对司法行政权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 ,对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提出可行性方案 ,是当前法律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的和谐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刑事司法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原由,最终都可归结为刑事司法的权力化运作,并突出表现为司法的行政化运作。因此,刑事司法和谐框架构建的核心问题不能不是刑事司法的去行政化改造。当然,基于复杂的社会情势以及权力化运作形成的深远影响,刑事司法和诣框架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正确认知与适应现实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循序渐进的方略,逐步推动刑事司法的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两高"报告,字字句句指向公平正义。从防止权力干预司法,到健全冤假错案的防范纠错机制;从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到监督司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对维护公平正义作出规定,件件直指公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斩断干预司法的权力之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郑重写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代表委员们表示,这一承诺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出了"红线",有助于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4):17-17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加强对行政权力、司法活动的监督,构建结实的权力笼子,让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阳光之下。一套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5)
<正>司法人员处在矛盾和利害的焦点,面对各种干扰和压力,应从制度上为司法人员秉公司法撑起"保护伞",防止各方的不当干扰,解除后顾之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阐明了依法治国方略,其中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论述振奋人心。本次改革涉及体制,牵涉面广,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将对中国司法环境的改善产生极大作用。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司法制度是我国政治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司法  相似文献   

9.
任鸿亮  李金艳 《奋斗》2023,(6):57-5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本质就是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实现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其中“捕诉一体”办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完善党对司法的领导、尊重司法权力运行的内在规律,不断推进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权力分工来讲,司法权与行政权在行使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追求的价值是不同的。而我国目前司法体制下,在警察权和检察权中,都存在司法权与行政权混同问题,衍生出诸多弊端。为此,应对公安机关与检察院的司法权力进行重新配置,提前司法权在刑事诉讼中的介入时间,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从而更好地实现法的正义价值和人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司法改革做出了整个部署。当前司法改革面对着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审判权弱化和司法腐败四大问题,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回归司法权本质属性,树立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强化司法责任两大目标。当前司法改革要在司法权配置、司法权力运行和司法监督三大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细化深化司法改革的各项要求,推动司法改革更大发展,积极稳妥处理好司法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司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保障性权力,而媒体作为监督司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司法权的运作正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法制国家,媒体与司法、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息息相关,可以说,作为监督司法的重要渠道,媒体在自由、民主、公开的道路上比司法走得更远,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确实发挥了以其他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围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这一关键目标,提出了7个方面65项司法改革举措,涉及法院组织体系、司法管辖制度、法官履职保障、审判权力运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个层面,并设定了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意见》指出,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内容;强调科学合理配置司法职权对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维护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5,(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基层法院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具体、最密切的司法机构,是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对加强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国家权力结构的视角来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创制国家监察权以优化国家政治权力配置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把政治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将我国政体从原先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格局转变为立法、监察、行政、司法"四位一体"的政体模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政体模式。这一政体模式的创新突破了传统政体理论的窠臼,可以为国际社会政体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由于司法不能独立和监督机制不灵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日益暴露和凸显出来。当前加强媒体对司法的外部监督有利于遏制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一、加强媒体监督的必要性第一,从制度设计上考虑,媒体监督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有力武器。为了防止  相似文献   

18.
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中,法官手握裁判大权,既是程序的管理者,又是裁判的决定者,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无疑是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9.
邸洪旗 《世纪桥》2011,(21):61-62
中欧封建社会的司法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表现在司法功能主体专门化程度不同;权力制约功能差异悬殊;通过司法控制社会的方式不同;司法的纠纷解决功能差别明显。理解中欧历史上司法的巨大差异,有助于我们目前更好地确定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审判方式的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司法不公正现象仍然存在,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得要求司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司法体制的改革,不只是改变一种模式就能实现的。由于我们对一些基础问题认识不清,一些好的改革方案、措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对司法权的认识是最基本的,本文就司法权的独立与公开,结合司法现状作一阐述。一、司法权司法权是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第三种国家权力。它渊于资本主义宪政体制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理论。在追求“形式公正”①的发达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