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12 口,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了加沙地带,结束了对这片巴勒斯坦领土长达38年的占领,以撤出加沙, 标志着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单边行动”计划是指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的情况下,以色列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2003年 11月,以色列总理沙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总理沙龙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医生说他的大脑已遭永久性的破坏。看来,沙龙此番即使逃过生死一劫,也难再回到政坛上来了。病生在沙龙身上,可关切的、着急的和忧虑的人却很多,就连巴勒斯坦的阿巴斯都表示关心。人们与其说是关注沙龙身体上的病情,不如说更关心巴以关系上的“病情”,因为沙龙身上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巴以关系曲折变化的历史。从1948年以步兵连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沙龙在以色列军界和政界已驰骋近半个世纪。在40多年军旅生涯中,沙龙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率领、指挥以色列军队打压阿拉伯人,抢占他们的领土。所以,…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4):56-60
从士兵到将军,从一介武夫到政治家,以色列原总理沙龙这般传奇经历,在世界政坛上显得殊为“另类”。在叱咤风云的一生中,他既被称为“以色列之王”“上帝的狮子”“以色列的巴顿”,又被阿拉伯人斥为“屠夫”,可谓集赞美与毁誉于一身。那么,这一被赞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指挥官和战略家”的传奇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他是英雄好汉,有人说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作为军人.他被称为“战神”、“常胜将军”;作为政客,有人叫他“以色列的恺撒”——这就是以色列总理沙龙。他的一生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充满传奇和争议。他脾气火暴,说一不二,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相似文献   

5.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约旦红海城市亚喀巴结束三方会晤。会晤后三方各自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启动久已盼望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沙龙在声明中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并承诺拆除约旦河西岸未经许可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他说,统治巴勒斯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巴勒斯坦人应在他们的国家内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6.
4月9日,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些许转机。以军于当日凌晨开始从约旦河西岸的盖勒吉利耶和图勒凯尔姆两座城市撤出,但同时又开进了西岸南部城镇杜拉。 巴以新一轮冲突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此后,双方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自杀性爆炸事件频频发生。至2002年3月29日凌晨,局势急剧恶化。以色列坦克闯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对阿拉法特的官邸发动猛烈攻击,进而围剿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阿拉法特4月1日称,以色列总理沙龙和他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内阁成员都是些“丧失理智的疯子”,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沙龙也回敬称阿拉法特是“恐怖活动的核心”、“和平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0日,耶路撒冷哭墙。一名以色列人紧闭双眼,呆立墙前,默默祈祷以色列总理沙龙能够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8.
正在巴勒斯坦民众鸣枪庆祝沙龙走了之时,是否曾想过,自沙龙沉睡8年之时起,双方再无能推动和平的强人政治家。1月13日,以色列为前总理沙龙举行国葬。以色列蓝白两色的国旗整齐地包裹着沙龙的灵柩,放置在宽大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面。沙龙生于1928年2月26日,卒于2014年1月11日,享年85岁。至此,经历过中东战争的"中东五枭雄"全部谢幕,他们是"生存大师"阿拉法特、"大马士革大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总统巴沙尔之父),"天才政治家"拉宾、"现代埃及之父"纳赛尔和"推土机"沙龙。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军队此次对巴勒斯坦的入侵震惊了世界。概括沙龙这次大打出手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完全孤立和军事围困等手段打乱巴方的指挥系统,最大程度地削弱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的施政能力,动摇其基础;二是清剿巴激进组织,解除其武装,使其无法再同以叫板;三是通过显示实力来恢复以色列人对国家安全的信心,为以后以巴恢复和谈抢占有利位置。通过一个多月的猛烈进攻,沙龙的上述目的已基本实现。4月21日,以色列安全机构称,为期24天的军事行动摧毁了杰宁地区90%的巴勒斯坦“恐怖力量”,严重削弱了纳布卢斯和  相似文献   

10.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主持召开了美巴以三方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布什分别对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施压,终于启动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为恢复停滞已久的巴以和谈带来了一线希望。不过,观察家认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虽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得以启动,但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陈克勤 《求贤》2009,(10):56-56
一周以来.以色列媒体接连报道包括前总统卡察夫、前总理奥尔默特在内的多名政府高官受到司法审判和起诉。对如此多的官员密集采取行动,在以色列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东特使退役将军津尼和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于2001年11月26日抵达以色列,开始他们的和平斡旋行动。在之后的27日和28日他们分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会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试图说服巴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同时实施美国促成的和平计划。 这两位中东特使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派出的。鲍威尔11月1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全力推动并督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他还呼吁双方应该面对现实,结束紧张气氛并友好相处。在讲演中他首次明确指出以色列“…  相似文献   

13.
自以色列总理沙龙上台执政以来,巴以冲突不断扩大升级.巴以冲突的加剧,背离了奥斯陆协议和戴维营会谈精神,给巴以双方和平解决彼此分歧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宣布,他决定派国务卿鲍威尔赴中东斡旋,以设法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冲突,敦促以色列从包括拉马拉在内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推动双方贯彻有关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特尼特计划”和“米切尔报告”,重新恢复谈判。布什还说,他以“以色列的忠实朋友的身份和为以色列的长远安全考虑”,呼吁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尊严,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早已习惯了以寡击众,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就一直警惕注视着四周阿拉伯世界的一举一动。即便黎巴嫩真主党的袭击的确“突然”,以色列的反击却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其实,以色列早就要寻机打击真主党。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安全区”撤出军队,但这也并未换来以色列所希望的北部安全。真主党武装以黎领土萨巴阿农场仍被以色列占领为由,不时对以色列施以冷枪热炮。而这次,真主党主动送上门来正好给了以色列放手大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杨涛  冷珊珊  袁丽 《求贤》2014,(9):36-37
近日,天津市东丽区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企业融资对接沙龙”举行。为发挥东丽区高层次人才俱乐部服务企业的作用,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交流平台,帮助会员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该俱乐部在调研企业融资需求基础上,与华科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本次“企业融资对接沙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从实施“主诉检察官引导侦查”入手,大胆探索起诉工作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把“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一步引向了深入。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起诉工作发展方向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肖华 《党建文汇》2002,(9):40-40
中东局势正从危机一步步滑向战争,而美国总统布什却始终抱着旁观者的心态,不愿过多插手,.即使偶尔开口,他也明显地倾向以色列,要求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立即停火。为何布什对阿拉法特与沙龙的态度相差这么远?  相似文献   

19.
李滨生 《党建文汇》2008,(10):21-21
以色列执政党前进党今年9月17日举行党内选举,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以微弱优势获胜,当选前进党主席。作为负责外交事务的第一副总理,利夫尼被视为以色列政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和继前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之后以色列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海南儋州变卖救济大米的书记名扬全国。如果只是变卖救济米,“大米书记”的名气可能只是村镇一级的。因为变卖6万斤救济米后不被起诉,获释回家,“大米书记”黄石奎才得以名声远扬。其实,仅仅是免于起诉,“大米书记”仍然可以默默无名。从村镇级名人到全国名人,关键步骤在于“大米书记”获释后拉起横幅,热烈庆祝“返回就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