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三名字的由来 李立三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原名李隆郅。1921年底他准备去安源开展工人运动。行前毛泽东说:“你的名字难认又难写,建议你改一改。”于是改为李能至,取“隆郅”的谐音。后来工人选举,邓中夏认为能至这个名字太文了,工人难写,就指着旁边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长沙结识毛泽东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私塾教员之家。1915年到长沙上中学。此间,他在报上看到第一师范的“二十八划生”(毛泽东的名字按繁体字书写共28划)的征友启事,马上前去相会,从此结识了毛泽东。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1920年初,李立三到法国勤工俭学,干上了别人不愿当的炉前翻砂工,师傅是法共党员。在法国,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据后人回忆,他在斗争中一向情绪极为激昂,提到国内反动军阀,就喊“:推翻!打倒!杀掉!”因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一…  相似文献   

3.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从陈独秀的家长制,翟秋白的惩办主义.李立三的宗派主义,到王明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等错误事实中,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一方针开始的表述为“团结—弄清—团结”,后来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  相似文献   

4.
杨飞 《传承》2010,(31):7-9
<正>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恩来与李立三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共"六大"后,受共产国际影响,思想"左"倾的李立三曾与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周恩来产生矛盾;待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后,又是周恩来不计前嫌予以纠正补救;及至最后,李立三被共产国际调至苏联"学习",于"肃反"中被关进监狱,也还是周恩来施以援手才得以出狱。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1922年9月初,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安源工人俱乐部”的发动下,准备举行罢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安源后,在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研究罢工事宜时指出,斗争中要有勇有谋,口号要提得“哀而动人”,争取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同情。14日,安源路矿1.7万工人喊出了“从前  相似文献   

6.
在全州县城十字街北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关岳庙,庙门左侧,刻着莫文骅将军题的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扭转危局。71年前,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同志在这座古老的庙宇里,主持召开了红七军离开广西前的最后一次前委会,会议抛弃了李立三“左”倾冒险计划,决定全军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朱毛红军会合,从而挽救了红七军。这次会议是红七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闪耀着邓小平实事求是伟大思想的灿烂光辉。红七军来全州的缘由1930年10月,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指示传达到红七军,当时蒋桂冯阎军阀混战已结束,李宗仁…  相似文献   

7.
1931年7月红七军与中央红军会师1930年10月,红七军按照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计划,自右江苏区北上,攻打柳州、桂林,配合全国红军,以冀“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进军途中,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及时总结了几次强攻城镇受挫的教训,毅然抛弃了攻打大城市...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而且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处于成长阶段,执行民主集中制曾经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是陈独秀的“家长制”,使党内的民主变成了一句空话。其次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内又连续出现了李立三、瞿秋白、王明的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的“左”倾冒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被我们追悼过三次,这在中国革命史上绝无仅有。1922年,李立三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在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在法国曾同他一起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误听传言,  相似文献   

10.
1914年3月.李立三的夫人李莎出生在俄罗斯萨拉托夫省的一个贵族庄园里。在她漫长的人生中,从与李立三偶然相识到历尽磨难,从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少女到一位高贵的中国老太太.她的一生都与这个中国人和中国密不可分,随着李立三的际遇而牵连其中,随着中国的变迁而跌宕起伏。她为爱情而远行、为立三而坚守、为中国而留下,其问她面对流言蜚语、牢狱之灾和劫后重生。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八年时间里,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更换五人: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左”倾思潮又开始抬头。当时党中央执行的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方针,批评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是所谓“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与保守观念”,是“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等,致使中国革命遭到极大挫折。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向忠发当选为总书记(三年后被捕叛变)。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  相似文献   

12.
何万 《现代领导》2010,(11):36-36
遵义会议推举出的总书记是张闻天遵义会议没有选举毛泽东代替博古,出任总书记,是因为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毛泽东由于创建红军和苏区,所以名气很大,与朱德并列,以“朱毛”著称.国内外以至苏区军民多把他看作红军和共产党的领袖,知道向忠发和李立三、王明、博古、张闻天的反倒不多。这也是苏联和共产国际重视毛泽东,使“左”倾中央对他不能为所欲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他在党内的地位却一直不高,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我党的第一部党章指出:“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一九二五年十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党的六大制定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但是,从目前查找的资料情况看,当时的中央文件或中央负责人的讲话,均未使用“群众路线”这个词,李立三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根据六大的路线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虽曾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词,但用语不大明  相似文献   

14.
“‘八一’南昌起义时,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处,由李立三任处长;同时接管了国民党南昌市警察局,派共产党员彭干臣任局长,着手镇压反动分子,维持治安;起义军南下进入潮汕地区时,也建立了公安局……这些可说是早期建立人民公安机关的尝试。”──公安部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所编《公安史资料》1992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5.
一全国解放初期,我调到了北京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曾有机会接触过一些高层次的民主人士。1950年8月间,为了庆祝朝鲜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中国派了一个代表团赴平壤祝贺。团长是郭沫若,副团长是李立三。这是一个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包括了党、政、军以及工、农、青、妇、文等各界代表,其中就有一些各民主党派以及非党派的高层民主人士,如: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十九路军的指挥官蔡廷楷将军,“民盟”的负责人高崇明,“九三学社”负责人许德珩,“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等。我是以青年作家的身份被吸收…  相似文献   

16.
位于湖南省醴陵市的李立三故居,原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否意味着,李立三同陈独秀、瞿秋白这些犯过路线错误的领导人一样,也要恢复更客观、公正的认识与评价?几十年来我们所接受的大多为李立三的负面信息,而在故居,笔者却第一次看到了、感受到了这位革命家的男一面。当年从这里走出去闯荡天下的李立三,曾是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齐名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物;他叱咤风云,既立大功,又犯大错;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安源路矿罢工的领导者,五卅运动的总指挥;他一生波澜壮阔,宦海浮沉,伤痕累累,是一位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4):14-17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  相似文献   

18.
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确定的工会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突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四项职能并列的理论框架。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存在的基础,准确地揭示了工会的身份、本质特征,确定了工会的立会之本、基本职责、手段,实现整体维护的方法、途径,提出了工会改革的任务,是在新时期的工运实践中对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已经并将愈益鲜明地显示出来。创新之一:劳动关系矛盾是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基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第一代工运理论家李立三、刘少奇、邓子恢曾以“公私矛盾”、“具体…  相似文献   

19.
李立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6年,他从苏联回国后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中共党组书记,负责主持全国总工会的日常工作.他在任期间,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工会工作,多次作过报告和写过文章.  相似文献   

20.
李立三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