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在考察、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中一定要注重社会公论李贺明社会公论也叫社会公认,即以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为基础,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一般来说社会公论对人或事的评价,是真实全面,准确可信的。在考察和选拔领导干部中注重社会公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  相似文献   

2.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注重社会公论何耀明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卫作中重视社会公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在建立社会卞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社会公沦,高度重视社会公沦,科学运用社会公论,对于选择优秀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减...  相似文献   

3.
群众参与是坚持社会公论原则的根本保证胡连珍“选入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构建跨世纪干部选任机制中的具体现。要通过社会公论掌屋人民群众对选人用人的意愿和正确意见,离开人民群众广泛的、积极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4.
用民主测评的办法推荐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程序,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时会失真、失实,造成事实上的"公论不公".因此,如何减少民主测评与真正民意公认的误差,解决"公论不公"的问题就成为摆在组织人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干部威信的几个非工作因素王教法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社会公论的好坏,不只来自工作实绩,也来自非工作因素。非工作因素就是指干部个人的外观形象、素质修养、生活作风、家庭环...  相似文献   

6.
电影《高考:1977》中。东北某农场推荐知青上大学发扬“民主”,通过投票,谁得票最多名额归谁,群众“公论”决定:谁能够扛起三百斤重的麻包走完指定的距离,大家就把票投给他.最终“大力水手”变成了“天之骄子”.使看似公正的公论成为最荒唐的儿戏。  相似文献   

7.
选拔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陈金琦党的十四届四中主会《决定》指出:选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广大选拔任用领冒干部工作的民主。无论选任任是委任、聘任颔导干别都要走群众路线,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这是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过程,提高选拔...  相似文献   

8.
“报告”、“请示”不能混用夏海波"报告"与"请示"虽然都属上行文,但却是两个文种,不能混用,也不能连用,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反复强调的,但在实际公文处理工作中,错用这两个文种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有的单位把本该写成"报告"的文件写成"请示",有的又把本该"请...  相似文献   

9.
肖洛霍夫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换个角度看,似乎可以说,肖洛霍夫是个生不逢时的作家——他“过人聪明”的生存策略,“过人才华”的写作分寸,既成就他的成功,也成为他的败笔。  相似文献   

10.
可敬的御人之妻凌岚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里,老子强调的是一个"自知、自胜"的问题。在他看来,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成了一句名言。但,仅仅几个字,写起来简单,看起来轻松,而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洪锦芯 《现代领导》2004,(10):34-34
组织工作要出生产力,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新型的人才观和为民的群众观,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民心上有公论的干部。  相似文献   

12.
袁浩 《今日浙江》2006,(18):62-62
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论”不“公”的问题,得票多的人不一定就是政绩突出、德才最优秀、群众最拥护的人,原因有五:一、民主意识不够“。公论”的“公”应该建立在干部群众的公正客观意识基础之上,但有部分干部群众对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不太珍惜,认为在选人用人上搞民主测评、投票是搞形式、走过场,因而滥用或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在评价和推选优秀人才时,不是从国家利益、公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凭个人好恶投票,有的甚至随大流,缺乏当家作…  相似文献   

13.
“筑巢引凤”与“作茧自缚”任重庆"筑巢弓凤"是目前在诸多开发区内流行的一个很时髦的词。所谓"筑巢",指的是改善投资环境。"弓凤"寓指引资招商。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要想引来"凤",必先筑好"巢",这道理非常简单,人人皆知。但因为筑巢不得法...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初,《公论报》对胡适赴台演讲期间发表的“和比战难”说及“自由传统”观的激烈批判,直接原因是出于该报对和谈成功的向往,更根本的则是源于该报在政治思想与立场上和胡适派的分歧.和谈破裂后,《公论报》的言论甚至已是放弃国民党,而期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但当国民党将重心转往台湾后,《公论报》迫于压力,转而以“冷战”思维看待内战,“反共”成为该报的基调.在政治思想上,该报虽然认同“自由主义”,但是对“社会主义”同样向往,希望未来的新中国能够在苏美之间走出一条兼及政治民主与经济平等的“第三条路”,且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制度.这与当时所谓的以“社会主义”弥补“自由主义”之缺的“新自由主义”思想有所不同.这一政治主张,是该报一直坚持的,即使政治形势剧变,仍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三忧     
文化三忧姜秀玉大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一阵文化研究的热潮之后,"文化"一词便为朝野上下"情有独钟"。遍览现今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等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即可发现它几乎无处不在。"文化"获此殊荣,固然可喜;但细思之下,又有所忧。一忧文化的"滥""...  相似文献   

16.
难忘军营那片绿周雪成编者的话在我们各级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活跃着一批从军中走来的转业军官。在新的战线上,他们军人风采依旧。一如继往勤奋学习。辛勤劳作。奋力拼搏着,很快由"外行"转为"内行"。然而,人虽转"行",但谁也难以抹去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军旅生涯印...  相似文献   

17.
漫话两岸关系沧桑莫力根(上接本刊95第6期)金门炮战后,国共双方虽仍隔海对峙,台湾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大陆的侵犯骚扰,但规模和范围都很有限,大多局限在连以下单位的战斗."解放台湾","光复大陆",两岸各方的口号和决心虽然未变,但在军事部署上双方都转为以防...  相似文献   

18.
嫖娼·黄鳝洞·葫芦梅次"食色,性也",孟夫子把饮食男女,归结为人的两大本能。第一个人皆愿意承认,"人生在世,穿吃二字"、"民以食为天"等是人们的口头禅,但对第二个却是从来只做不说的,虽有大量的对于美人的歌颂,但那如贾宝玉,只是意淫,和肉欲还不是一码子...  相似文献   

19.
距台湾"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但岛内的执政、在野两大党已开始为此布局预热。台湾是选举政治,每一年都是热闹纷呈的选举年。2009年有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三合一"选举,2010年是"五都"选举,  相似文献   

20.
走出困惑──简论党校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业志强针对党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惑。困惑之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应是理论对实例的注释,也不应是实例对理论的"图解",这应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没有实例的说明,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