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是一个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量态势,但却不排除存在局部地区或部分就业岗位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劳动力的市场短缺存在摩擦性短缺、结构性短缺、季节性短缺和经济周期性短缺等几种类型。近期我国出现的"用工荒"形式的劳动力的市场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以结构性短缺为主,同时其他几种类型也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最大最快的富民产业来抓,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切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一、摸清底数,收集信息,建立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实施。提高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效益,关键在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和市场竞争的规范有序进行。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力已达7.4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党校学报》2004,(2):16-16
  相似文献   

4.
工资报酬的劳动力价值决定论是建立在劳动力商品这一范畴的基础上的,工资报酬就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工资即劳动力价格取决于劳动力价值,市场供求状况只能影响工资的实际界限。劳动力价值由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共同决定,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包括:纯粹生理的因素、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劳资双方在利益斗争中的力量对比等六种因素。这六种因素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中的贡献大小和作用方式可以用一个理论公式来表达,即:V=V0(g)+t[P·df/dL-V0(g)]。  相似文献   

5.
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发生了分化.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过低,部分农民走向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以扩大其生存的机会空间.因此,以农业结构为主向以工业结构为主的社会结构的转换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劳动力资源与转移、流动,对城乡问题的看法,对我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置于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背景下,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格局及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相关关系.改革开放前三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经济不景气阶段政府借助农村来缓解城市失业压力.从80年代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到90年代初出现“民工潮”和“三农问题”愈演愈烈,内含着既得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涉农政策方向转变.新世纪初“三农新政”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吸纳了大量过剩资金和劳动力,是中国能迅速走出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所引致的全球经济萧条的重要的未雨绸缪之策.综上,农村因作为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蓄水池”而具有“无风险资产”的特征,对于维护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国家战略应继续强化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7.
于忠龙 《唯实》2009,(1):67-70
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享有收益的权利。劳动力产权应该从自然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而旧有法权体系的局限使得新型法权体系的建立成为必妻,使过去法律对人权的关怀仅注重对人的外在物权利的确认与保护,向着对人的内在物权利的确认与保护方面发展。从法学视角研究劳动力产权有利于推进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法制化,以及相关法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对东道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非常复杂,既与FDI的进入方式有关,也与东道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力质量等因素有关。尽管FDI对我国就业的总体贡献并不突出,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FDI的就业效应比较明显,其贡献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FDI在增加国内就业的同时,对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与市场化配置、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和薪资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依赖跨国公司培养我国的企业家是不现实的,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是我国企业家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商品范畴是马克思发现的市场经济的科学范畴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学应有这个科学范畴;劳动力商品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的战略原则,探究了这一思想的宗旨,解析了毛泽东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了这一思想对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力文化程度、所处环境、年龄、性别、流动形式、思想观念、家庭结构等差异是影响劳动力流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对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域广阔且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因而劳动力流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聚焦于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关系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前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不足现象同时存在,其原因主要在于低素质劳动力多而高素质劳动力少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论证只有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主动承接发达国家逐渐外移的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产业,使中国在取得更大的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解决中国的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开县是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51万,其中农业人口136万,而全县耕地面积只有100万亩,人均不足0.8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44万。近10年来,开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更好的做好回流劳动力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本文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动力回流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产从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平均劳动不会物化在劳动力上,这是劳动力价值形成的特殊性.劳动力价值形成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被我国经济理论界所忽视,这与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中对劳动力价值的一处误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资源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其变化特点和被利用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劳动力资源比重持续增长,就业增长率显著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预计2000年~2010年,劳动力供给和就业还将面临就业容量有限、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狭窄、城镇化建设滞后等严峻挑战。2020年后,全省劳动力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时,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的内涵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我国劳动力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属性,根据这种特殊性,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