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证人证言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判决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在书证、物证都缺乏的案件中,证人证言更是对查清案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仲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户第55条进一步明确规定,“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笔者注)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对于未出庭…  相似文献   

2.
<正> 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系统法医运用专业知识,配合检察业务部门,依法对公安、国家安全机关提请批捕、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的法医检验鉴定书进行审核、复查,以确保鉴定结论正确、合法的一项工作制度。《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医文证审查就是对法医鉴定结论这一证据进行查证,以确定其是否属实,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如今,法医文证审查已成为检察系统法医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刑检等检察业务部门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证人视听资料证据在庭审中的运用,是指侦查、起诉机关在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询问证人的时候,由证人声明以此证据在法庭中使用,视同其本人亲自到庭作证,侦查机关除依法制作询问笔录外,同时使用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提取视听资料,由此形成证人视听证据,于开庭审理时当庭同时出示和播放,可以起到证人亲自到庭作证的同等效力。这样做: 1.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辩认,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鉴定人的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它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第47条注重  相似文献   

4.
《刑诉法》第 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这一规定,所有的证人都必须在法庭上当庭直接作证,并经过诉辩双方质证、法庭认证后方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是立法上明确规定了的直接言词原则,它要求所有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必须以口头语言形式直接在法庭上陈述,而不允许只用案卷中的证人证言书面材料来认定案件的性质并作为定案的依据。修订后的《刑诉法》实施之初,因庭审方式改革的要求,各级司法机关都比较注意执…  相似文献   

5.
张华 《河北法学》2001,19(3):150-151
一、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意义新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庭审方式作了重要修改 ,使之进一步完善。新审判方式的重要特点是 ,由控辩双方向法庭出示证据 ,对证人证言质证 ,展开法庭辩论 ,法官从中查清起诉事实 ,核实并认定证据 ,进而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证人在新审判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原刑事诉讼法也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辨护人双方讯问 ,质证 ,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但在审判实践中 ,按原审判方式 ,审判人员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 ,经过审查 ,认为犯…  相似文献   

6.
论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及其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目前,对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尚存认识上的分歧,诸多原因导致对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流于形式,应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审查案件关键在于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笔者根据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深入调研,认为要提高审查证据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六种方法。一、引导侦查法,筑牢证据根基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质证和采信进行的。侦查工作是获取证据的重要渠道,是刑事诉讼的根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  相似文献   

8.
邢浩伟 《法制与社会》2012,(31):175+185
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机关法医运用专业知识,配合检察业务部门,依法对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提请批捕、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的法医检验鉴定书进行书面审核、复查,以确保鉴定结论正确、合法的一项制度。《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法医文证审查就是对法医鉴定结论这一证据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属实、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番禺检察院的法医文证审查已成为该院法医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刑检部门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支持公诉主张,实现公诉目的,要依靠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的“查证”过程,就是庭审中讯问、举证、示证、质证、辩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诉人拟向法庭列举的证据并非局限于《刑诉法》第150条规定的“主要证据”,还有其他证据,而这些“其他证据”因未向法庭移送,审判人员在庭审前并不知悉。因此,公诉人在举证时应当对主要证据扣其他拟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证据概念及其属性的争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对证据的概念从三个层面作了规定:第一,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第二,证据存在七种表现形式;第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立法的规定并没有消除对证据概念及其属性的争议。因为,立法的缺陷显而易见: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第三款又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既然是真实的,又何必查证属实呢?这说明证据的定义自相矛盾,概念使用前后不一。笔者认为,恰恰是真实性的标签,造成证据一词…  相似文献   

11.
论质证制度及立法之完善叶向阳证据是程序的灵魂,而质证作为审查证据真伪的程序制度,其作用是莫庸讳言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证言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这一规定几乎名存实亡。本文试图通过对质证内涵的理论探索及对我国质证制...  相似文献   

12.
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条件,是证据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英美法中的“可采性”和”相关性”相比,大陆法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与中国证据制度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并在近期的证据立法中得到确立.证明力是一个证据所具有的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包括真实性和相关性两个基本侧面;证据能力是一个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法律资格,包含取证主体、取证手段、表现形式和经受当庭质证的合法性内容.对证据能力的限制,固然是证据法所要规范的主要对象,但证据法在必要时也要对证明力做出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受贿案件的证据收集、固定和审查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法庭审理中被告人翻供、拒供和证人翻证的情形也有所增多,而实行新的庭审方式以后,证据必须经过控辩双方的交叉质证,查证属实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所以,如何通过法庭质证,运用控诉证据来当庭证明犯罪,驳斥无理狡辩,成为公诉人应当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出庭实践,对两起受贿案件的质证进行分析比较,对此略述浅见。案例一:被告人王某,系某镇分管乡镇企业的副镇长。该镇有一直属的塑料制品厂,1992年由刘某承包经营。为了长期承包和调低每年的上交利…  相似文献   

14.
认定医药费单据应经庭审质证王东坤在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审理中,医药费单据是确定被害人损失数额和范围的重要证据,依法查证属实后,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在审判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伤害赔偿案件,当事人提供的医药费单据往往由办案人员作一般性审查之后即予以认...  相似文献   

15.
刑诉法修改后,逮捕条件的改变给批捕办案带来了不少新的困难,使案件质量遇到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确保批捕案件的质量,防止冤假错案,关键还是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办案体会,谈谈批捕审查证据的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一、质证法证据要经过法度排辩双方反复后证确定无疑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批捕审查证据时,眼光要放远一点,要有法庭质证观念。要注意审查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每~个证据的来源、获得方法、可靠程度,分析这些证据的取证程序是否合法,取证过程是否客观公正,内容是否真实。多角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完成诉讼任务及公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但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必须是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而来,否则就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使用。从证据的合法性角度去分析,如果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是非法取得的,就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即为“非法证据”。本文拟就刑事“非法证据”谈点浅见。一、“非法证据”的表现形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总…  相似文献   

17.
司法鉴定结论是我国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质证作为司法证明基本环节之一,从功能上讲,质证是直接为认证服务的。目前,由于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存在一些分歧,导致对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流于形式,更好地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有助于法官对事实准确认定和公正审判,并进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新的庭审方式下,公诉人如何提高掌握庭审主动权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严谨周密的证据审查和庭前预测工作,是掌握庭审主动性的前提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掌握庭审主动权,必须先做好一系列扎实、细致、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首先是审查证据工作,这也是起诉活动的第一步,审查起诉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证据审查的重要性,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了审查案件应当查明的事项。一切据以定案的证据都要经过庭上质证及查证属实。因此,要争取庭审主动权,就必须树立证据审查意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复核每一证据:1.认真阅卷,…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程序的灵魂,而质证作为审查证据真伪的程序制度,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证言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这一规定几乎名存实亡。本文试图通过对质证内涵的理论探索及对我国质证制度的现实考察,揭示其弊端源由,并以权利义务平衡为基点对现行质证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鉴定意见被奉为“科学证据”,但实践中鉴定意见也会出现差错。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旨在表明其作为言词证据在文意上而并非定案根据的“结论”,当事人要对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才能转化为定案依据。笔者根据实务工作对鉴定意见质证要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律师在相关方面的辩护提供一些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