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英美法国家刑事诉讼中 ,保释是被逮捕人或者被羁押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其中 ,英国的保释制度历史最为悠久 ,立法最为完善。本文对英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考察 ,提出了借鉴英国保释制度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3月29至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主办的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曾于2002年10月率团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两次活动是该中心与英中协会合作的《保释制度研究》的内容之一。会上,来自英国的专家全面介绍了英国保释制度,与会代表在充分比较英国的保释制度与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之异同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借鉴英国保释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次会议对于推动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乃至司法改革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一、问…  相似文献   

3.
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英美法国家刑事诉讼中,保释是被逮捕人或者被羁押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其中,英国的保释制度历史最为悠久,立法最为完善.本文对英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借鉴英国保释制度,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天武 《中国司法》2005,(9):102-105
美国的保释制度是在继受英国的保释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保释是原则,羁押是例外为指导思想,并把保释权上升到宪法的高度,反对预防性羁押。近年来,随着犯罪率高升,美国开始对保释权有所限制。一、保释制度在美国的缘起美国学者关于保释内涵的理解直接来源于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政治学、法学思想对美国的法律制度的确立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有关自由、民主、法治、分权与制衡等学说与理论深深刺激了酷爱自由清教徒移民者,鉴于对政治国家仍然心有余悸以及对其不信任心理依然存在,注重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和反对酷刑的思想意识迅…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10日至11日,华东政法学院与英国瑞慈人权合作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中英少年司法保释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司法工作者与英国学者、法官就中英少年保释制度的现状、应用中的障碍、保释风险评估及如何有效地提高保释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保释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司法制度。近二十年来,英国少年保释制度发展迅速并日渐成熟,在帮助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过自新、回归社会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英国少年保释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无罪推定原则、天赋自由思想和权利保障理论。对英国少年保释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保释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英国保释制度的实践和理念 保释制度起源于英国,指被逮捕或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后暂时被释放,保证其在开庭审判时能按时出庭的制度.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享有的一项权利.作为一项权利,保释制度在英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英国保释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警察局.早期英国设立巡回法庭审理部分案件,但在案件递交法官前须等待一段时间,这有点浪费司法资源,于是就赋予警察自由裁量权,由其决定在保证人提供保证的情况下是否释放犯罪嫌疑人.第二个阶段在治安法庭.当警察拒绝犯罪嫌疑人的保释要求时,治安法庭的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再进行一次审查.检察官必须把案件情况告诉法官,并就是否适用保释提出意见.法官具体审查后决定是否允许犯罪嫌疑人保释.一般情况下法官同意保释的,保释决定公开做出.若拒绝保释的,法官必须详细记录拒绝理由.犯罪嫌疑人有权就拒绝保释决定向巡回法院或高等法院上诉.在这两个阶段,律师可以介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1679年<人身保护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保释制度.十九世纪时,保释决定被确认为一项司法决定,法院在决定保释过程中具有独立性.1976年<保释法>明确规定保释制度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保释制度,我国在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规定了取保候审制度。本文拟从英国的保释制度入手,剖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借鉴国外保释制度之长以改造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短,改变我国在这一制度上的权力配置,实现从"权力主导型"向"权利与权力混合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一、附条件保释的产生 保释制度既能够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又能够减少羁押人数量,减轻监狱或看守所的压力,降低司法成本,同时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固然是一项好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令英国司法当局头痛的是被保释人常常会违反保释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导致损害公共利益或妨碍司法公正的后果。如对苏格兰保释情况的调查表明,被检  相似文献   

10.
郭天武 《政法学刊》2006,23(6):10-15
英美法国家与大陆法国家有关保释概念的表述并不相同,相应的两大法系对于有关保释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英美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对于现代保释理念的理解是相同的,即现代保释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有条件释放、是一种可能导致惩罚的承诺、是一套完整的诉讼程序。这种现代保释的理念与制度对于我国保释制度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金钱保释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振想  曲三强  杨新 《中外法学》1994,(3):38-41,13
<正> 保释,指在刑事诉讼中,准许被羁押的人或其担保人,保证其在诉讼过程中履行一定的义务,使被羁押的人一经传唤即行到场接受讯问,或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归押,因而予以释放的一种诉讼制度。现代保释制度可以分为“人保”和“钱保”两种。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钱保”的方式。我国刑事诉讼中采用的取保候审制度类似于外国的保释制度,但采取的却是“人保”的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对外国实行的金钱保释制度多持否定态度。但是司法实践证明,我国单纯采用“人保”的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病,而外国实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楠 《中国律师》2003,(6):9-13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1993年至1999年全国政法机关每年超期羁押一直维持在5万至8万人之间,1999年达到84135人,2000年为73340人,2001年为66196人。虽然全国的人数在逐年下降。但各地的数字却不容乐观。重庆市在1997年超期羁押1278人,1998年超期羁押1593人,1999年超期羁押1826人,2000年超期羁押1846人,逐年上升。就取保候审而言,北京2001年取保比例为33%,2002年的比例为37%。以上数据证明,长期以来,取保候审、超期羁押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痼疾,为加强人权保护,推进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中心、英中协会共同主办,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协办召开了以“英国保释制度、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措施的关系、目前超期羁押的现状与危害、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与出路、人保与财保措施的关系、借鉴保释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保释的程序设计及配套保障机制”为主题的“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现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录如下,以飧读者。 ——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的司法改革及刑辩难等备受司法界关注的 热点问题,2003年3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 度与司法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主办,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协办的 “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来自中、英法学领域、 司法界的专家、学者和官员100余人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 何借鉴英国的保释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司法体制及改革现阶 段司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开幕式上,英方代表皇家检控署 高级政策顾问戴维德·埃文思先生,中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院长曾宪义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穹先生、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赵志建先生分别致辞并作了 简短的发言。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 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主持,司法部律师公证指导司副司长 周院生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借鉴保释制度完善取保候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释制度的概念、特点及优越性 保释是指被羁押待审查、待审判的人提供担保并履行必要的手续之后予以释放的一种制度,它分为附保人的保释、不附保人的保释和具结保释三种。保释不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而是在刑事诉讼的一定阶段上,对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行的有条件地不剥夺自由的一种方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保释而不予羁押是以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能自动归  相似文献   

15.
从外国保释制度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释在外国刑事诉讼中被普遍采用,它是指被羁押待侦查、审判的人提供担保,并履行必要的手段后而获释放的制度。①保释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保证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以及减少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英国、日本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美国保释制度的两次改革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人权运动,受其影响,在刑事司法领域开始进行"正当程序革命",同时也开始了美国第一次保释改革运动。《1966年联邦保释改革法》便是这场运动的成果。这项富于创造性的法律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以往的保释制度:(1)与当时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思潮相适应,该法要求法官们在审判前保释所有非死刑案件的被告人;不仅如此,对于定罪后以及死刑案件的被告人,也鼓励法官们尽可能予以保释。(2)为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案件和被告人,创造性地设计了几种新的保释方法,如具结释放、无抵押出庭保证书释放、附条件释放等,改变了过去几百年单纯依靠金钱财产保的状况。(3)增设了对  相似文献   

17.
取保候审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致使超期羁押、变相羁押已经成为目前刑事诉讼的最突出问题。文中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础进行了反思 ,认为应当将取保候审确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权利 ,并借鉴英国的保释实践 ,提出了构建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移植保释制度以取代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中的一种意见,然而从部分必须服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看,中国目前并不具备移植所需要的系统条件:没有保释制度赖以存在的宪政基础;刑事司法基本价值观念与英美法系不同;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刑事诉讼构造决定了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保释制度的系统内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保释制度能否体现诉讼公正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诉讼价值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所在;从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以及诉讼效率价值三个角度来看,保释制度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保释制度作为一项确认、保障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的制度仍然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在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基础上确立科学规范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保释制度俞文杰建立刑事保释制度的理性选择刑事保释制度,是一项颇为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法律化,准确打击犯罪和有效地改造罪犯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功能。该项制度通过有条件地将被依法羁押的人具保释放,充分体现出国家民主政治的法律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