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文理上解释,"飞车抢夺"是"夺取行为"而非"劫取行为",是"夺取财物"而非"劫取财物";从犯罪构成上看,"飞车抢夺"主观上只是意在"财物"而非在"人身"和"财物",客观上更是直接对准的是"财物"而不是"人身,"通常不具有"人身"和"财物"的复合性。因此,"飞车抢夺"理应被定罪为抢夺罪。这既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又符合刑法公正、谦抑和人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飞车抢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人对实施抢夺时伴随出现的被害人重伤、死亡后果,既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飞车抢夺"有的属于抢夺行为,有的属于抢劫行为,有的是属于抢夺罪与故意或者过失犯罪的想像竞合,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进行综合分析."飞车抢夺"构成抢劫罪的认定应以典型抢劫罪的行为结构为基础,关键在于认定行为人利用驾驶的车辆的冲力通过物把"暴力"作用于被害人,且不以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为必要,以体现抢劫罪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时方 《法制与社会》2010,(23):118-119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取他人财物,是近几年发生较为频繁的一种犯罪,司法实践中一般称为"飞车抢夺"案件。由于飞车抢夺犯罪具有结伙性、隐蔽性、瞬时性、高威胁性等特征,其对社会公共秩序和群众的安全感已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虽已对飞车抢夺行为做出规定,但由于抢夺者犯罪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表现不同,对行为的定性往往不同。因此在学界及司法实务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在此,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飞车抢夺是指主要借助机动车辆实施抢夺的行为。飞车抢夺犯罪的特征主要有:犯罪地域的集中性;犯罪时间的选择性; 犯罪对象的针对性:犯罪目标的特定性;犯罪结构的集合性;犯罪主体的年轻化。飞车抢夺犯罪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建立“打防控”体化 防范网络: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布防确保打击的准确力和精确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们对 飞车抢夺犯罪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飞车抢夺"犯罪的性质,从刑事立法到司法解释,从量论探讨到司法实践,目前均无定论,莫衷一是。本文从犯罪构成入手,比较研究了抢夺与抢劫的两种犯罪情形,并提出了法律对策。目的在于形成统一认识,加强对该种严重犯罪的社会防范和打击惩处,以利于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6.
飞车抢夺是交通工具发展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对公民财产和人身安全都有着严重危害。针对此类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但司法实践的复杂性也要求相关司法解释在行为人主观意图、想象竞合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飞车抢夺定性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有两类抢夺罪向抢劫罪转化的情况。最高院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将三种情形的飞车抢夺行为定性为抢劫罪。笔者认为,飞车抢夺的其他各种情形也同样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因此应将各种飞车抢夺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以期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周航 《法制与社会》2010,(20):82-82
当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诸多"飞车抢夺"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乃至生命权利。对于飞车抢夺行为的定性,实务界和理论界看法不一。飞车抢夺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情形下表现出来的社会危害性明显不同,对其定性应该区分不同情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关于飞车抢夺他人财物定性转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打”中重点打击的飞车抢夺犯罪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抢劫转化。一是转化型抢劫 ,即理论上的法定转化犯 ,并有两种转化情况 ,分别适用刑法第 2 6 9条、第 2 6 7条 ;二是案发时抢夺行为性质直接转变为抢劫性质 ,成为标准型抢劫 ;三是结果加重型 (原型抢劫的一种 ) ,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即飞车抢夺中致人受伤 (不管是什么程度 )的 ,具备客观上采用了危险手段 (存在危险性 ) ,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性、放任性 ,行为上有夺财的关联性 ,双重指向 (伤害 )有了结果性 ,应以抢劫定罪科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案例启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中的"凶器",是指在性质上或者用法上足以杀伤他人的器具,包括性质上的凶器与用法上的凶器。从该条法条性质及文义规定看,携带凶器抢夺并不要求行为人显示凶器,更不要求行为人向被害人显示自己携带了凶器。[基本案情]2010年4月至6月间,赵某某、鲍某某分别在河北省文安县和天津市静海县多次实施抢夺行为,每次抢夺均由鲍某某驾驶摩托车载赵某某寻找作案目标,当发现目标时,鲍某某即停下摩托车,赵某  相似文献   

11.
在飞车抢夺行为致人重伤、死亡如何定性的问题上,刑法学界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但对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意图却鲜有不同的见解和分析。在此,本文从行为人的犯罪心理、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心理的区别以及现行立法的局限与演进剖析了飞车抢夺致人重伤、死亡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希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今后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更好地贴近于社会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飞车抢夺”应定抢劫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飞车抢夺"的主要特征 "飞车抢夺"是当前频发的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通常表现为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利用可以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辆,针对被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采取突然夺取然后快速逃离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该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仇怡然 《法制与社会》2014,(9):266+298-266,298
现代社会,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也给人们的生活秩序带来诸多困扰,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与交通工具有关的过失致人死亡、重伤罪和交通肇事罪进行比较,以现有法律法规分析结合司法实践揭示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立法之所以将"携带凶器抢夺"拟制为抢劫罪,是因为两者侵害的法益与社会危害性基本相同或相似,也即两者之间在法益侵害、客观危险、主观恶性上存在相当性。在具体认定"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时,应结合"凶器"本身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携带凶器行为"的客观危险性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携带凶器并用于实施抢夺行为的主观目的而作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15.
飞车抢夺案件是一种多发的街面侵财性案件,其社会影响恶劣。基于该类案件自身的特点,侦查实践中在取证、查控、审讯三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侦查机关可利用信息化侦查方法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和精准度,其信息化侦破对策主要有:案件数据情报比对自动化及串并案件网络化、阵地控制与可疑人员监控信息化、侦查方法多元化、先进信息侦查技术应用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飞车抢夺"是比较常见的"两抢"犯罪的作案手段,是一类恶性多发犯罪类型,特别是在南方城市。由于飞车抢夺案件的发生相对其他一些"两抢"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飞车抢夺案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给侦查机关带来了较大压力,并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刑事犯罪活动中的一个突出的犯罪问题。本文通过对飞车抢夺案件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有针对性的打击对策就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17.
以一则案例为分析视角,对盗开路边他人未熄火汽车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做简单论述,以期对目前汽车盗窃案件的办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于保国 《天津检察》2008,(4):64-64,61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趁他人不备夺取财物,有时被害人来不及抗拒,抢夺成功:有时则被被害人发现,抓住被抢财物不放手,双方形成对峙,行为人通过强拉硬拽而获得财物。对于前者,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构成抢夺罪白不必说;对于后者,往往存在构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分歧。两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正确区分上述情况,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盗窃与抢夺的界分,应当根据实益,着眼于法律合理适用,梳理并约定一个统一的、不因场合、实益而异的标准和法律适用规则。本文倾向是:缩小抢夺扩大盗窃的认定,化解立法中实益"倒挂"产生的难题。结论是:强行力取他人密切持有物的(尚未达到抢劫暴力程度),是抢夺。违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尚未达到强力夺取即抢夺程度)的,是盗窃。行为构成抢夺同时竞合盗窃,择一重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