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确认影响甚至决定着行政诉讼中司法管辖权的领域以及公民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统一并放宽的,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狭窄、认定标准模糊,不利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目的的实现。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应当适时放宽取得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美国行政诉讼中几类特殊原告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纳税人、消费者、环境利益人、社会团体等都享有司法审查的请求权,这种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放宽,表明了司法救济范围的拓展,对于强化公民的主体地位、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促进法治秩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的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及实践存在许多问题,原告资格狭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原因导致了环境行政起诉权严重受到限制,缩小了对环境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完善之法是从对传统行政诉讼理论和制度的修正及我国国情出发,逐步放宽对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起诉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我国与台湾地区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作了比较,指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较为狭窄。由此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提出了两点建设:(一)应从立法上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作从宽规定,并应逐渐将“公益诉讼’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公民个人的诉权;(二)在违法行政行为侵犯国家或集体利益时,可赋予检察机关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及保护国家或集体财产免受损失。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于于人权司法保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放宽行政诉讼原告和第三人资格限制,改革行政诉讼起诉受理机制、审理、判决机制,加强对行政审判的监督和加大对法院裁判的执行力度,为公民的人权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不过,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在很多方面仍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公益争议司法化已成必然,但它遇到了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各种制约,其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应该改革,重新确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条件,确定各种行政公益诉讼原告。检察机关不应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社会团体应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主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继续成为行政公益诉讼基本的原告。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当前行政诉讼实践中重要且难以把握的问题。而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范围和受案范围则是解决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两个关键方面。此外,鉴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特殊性,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原告资格以及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问题都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学界对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颇丰,但由于原告资格的界定及其构成要件的标准不一,加之现有法律规定的模糊性,造成人们认识上和司法操作上的混乱.根据诉之利益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逻辑契合情况,有必要引进诉之利益的模式来判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从而使我国行政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认定能达到宽窄适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基本动向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背景下,《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应以保障行政诉讼运作良好为目的,充实和调整行政诉讼原则,在具体制度上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放宽原告资格、简化被告的确定、设置简易程序以及加大促使行政机关履行法院裁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陈俊洁  陈学志 《工会论坛》2006,12(5):148-148
行政诉讼不仅仅是调整行政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亦是行政诉讼所应予保护的。从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目的看,我国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运作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原告资格的设立是决定行政诉讼程序启动的关键。为实现保护公民个人利益和促进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要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应兼顾行政效率原则,对原告资格予以适当限制,以防止滥诉,妨碍行政管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