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仕而优则学     
在荒唐的年代,“读书无用”的谬论坑害了一代青少年,经历过知识贫困的窘迫之后,国人大都懂得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时下,且不说适龄在学的儿童少年,父母为他们花钱托人择校补习费尽心血,就是已经就业在岗的成年职工,克服种种困难,自费上业校、进函授班、收看电视教学的,也比比皆是。这种刻苦自励、好学上进的风气,正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偶像崇拜行为内地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榜样崇拜”;香港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师长崇拜”,八九十年代两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种“三星崇拜”,而现今内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都遵循着“三星崇拜 民星崇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公民,当代90后是一类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真真正正伴随网络成长起的一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在赋予了他们特殊群体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价值观念的偏差。如何使当代90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承载着重要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义务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惠世武 《各界》2008,(9):88-90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在抗震救灾中,人民解放军冲到最危险的第一线.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之歌,令我心潮澎湃.也让想起曾经交往过的三位军人,我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汲取了正直、善良、诚实、勇敢的人生力量.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人生智慧时刻激励着我,感召着我,使我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5.
一、未雨绸缪,瞻望青年研究新热潮 自70年代末迄今,对于青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热渐冷的过程;与此相应,青年研究的队伍亦由兴盛而萎缩。这,虽令人遗憾却仍属正常:因为70年代末青少年研究的热潮,主要是由于十年浩劫造成、积压了大量的青少年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形成的,这一次的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而随着有关问题的消退、变化,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今天,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那种艰苦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历,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扰,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他们中不少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挫折,有的甚至经不起生活中的一点点波折,稍有不如意,便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有的甚至心理失常走向绝路,这种状况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谓挫折,是指压抑、阻碍、失败、失利的意思,心理学中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林婷  陈鹤  郑晓瑛 《青年研究》2012,(3):75-84,95,96
本研究使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未婚青少年过去12个月内拥有多性伙伴情况。分析发现,中国青少年多性伙伴行为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性行为年龄过小、收入水平高等等。而具有商业性行为、有过性骚扰和强迫性交经历、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等因素愈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公众环境关心的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青年人整体上要比老年人更具环境关心,且突出体现为1970年前后出生的人之间的差别。环境关心的年龄差异主要是由同期群效应引起的,经历过正式环境教育的新一代人与前几个年代的人相比具有更强的环境关心。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着代际更替和环境教育的普及化,环境关心的年龄差异可能会在未来逐渐消失。此外,研究还发现,年龄对环境知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特点的历时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全国七个城市的中学生和大学生1080人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并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调查结果进行历时性分析比较,揭示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经历了重要变化,朝一个更强调个人取向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个人取向的价值观正在由雄心壮志、奋斗进取逐渐向追求个人自我的舒适与快乐价值观转变,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近二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改造,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而这些变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拉美青年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记李小峰     
我们这辈人,对凡是当年曾和鲁迅有过往来、打过交道的人,鲁迅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常常左右着我们的观感。比如,对二十年代初和鲁迅对垒的吉祥胡同的“正人君子”们,就不会有好印象;二十年代末围攻过鲁迅的创造、太阴社诸君,也不会寄以同情;鲁迅说只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驱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城镇。这部分人拥有着农民户籍身份,但远离家乡在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以工资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等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农村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成为社会的焦点。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农村留守  相似文献   

13.
黎芜 《瞭望》1990,(13)
几场纷纷扬扬的瑞雪之后,春天又返回大地。 在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大学生们的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经历过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之后,他们经过学习和反思,目睹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加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近年来,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与日俱增。而青少年阶段是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里,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影响着青少年还尚未完全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也随之凸显,试图通过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就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健康茁长成长。  相似文献   

15.
白陶 《侨园》2011,(4):46-47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百多名老红军战士和人民解放军部队及地方工作人员进藏,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和改革任务,使经历了一千多年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他们的崇高理想和光辉业绩,至今仍在雪域高原广为传颂。一这些红军干部中,有来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也有来自陕北红军、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还有来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工作或入党,后来享受红军待遇的,他们绝大多数是军队和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主要是在军队从事政治、军事、后勤保障工作,也有参加地方党政工作,都有15年以上的革命斗争经历,许多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青年研究始于何时近来我读到一些总结我国青年研究历程的文章,其中有好几篇都是把80年代作为我国青年研究的起点,如有的说:“如果从198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成立算起,青年研究已有了10年的时间”。有的说:“70年代末以前并不存在着具有科学意义的青年研究,也没有遗留下经得起历史与现实检验的具体成果”。事实呢,并非如此。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史料以及我的经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青年研究早在8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个观点,我在1988年1月出版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一代代青少年的心灵状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为什么杀人者如此冷漠?为什么自杀者如此无情?"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孙浩哲教授近年来对沈阳、鞍山、抚顺、阜新等市的大量"优秀中学生"进行了多次访谈,竟发现他们中不少人想到过自杀,越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问题越是严重。  相似文献   

18.
翻开近代中国的历史册页,我们会发现,很少有哪代青年象在十年动乱时期成长起来的这代青年那样,有着如此奇特而曲折的经历:他们曾做为国家的小主人,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沭浴着共和国第一道金色的阳光;他们也曾在文化革命中做为被教育、被改造的对象,不能见容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曾是极“左”理论狂热而虔诚的信仰者,以红卫兵运动的方式率先卷入十年动乱;他们也曾是那埸噩梦最早的醒悟者之一,在天安门广埸发出了“我们要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呐喊;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徬徨过、颓丧过,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他们又被称为“思考的一代”“行动的一代”,无论在对历史的反思还是在对现实的改革中,都显示着他们所独有的深刻、勇敢和热情。这是有着复杂而特殊性格和特点的一代人。他们的经历是我们的民族和党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来的历史道路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新奇的东西,但往往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时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青少年性罪错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从分析青少年性罪错概念、特点入手,探讨青少年性罪错产生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香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的发展总是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种种问题,即便是在香港这样的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的地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近几年来,香港的一些研究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初步揭示了90年代香港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