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3.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本文记叙若干片断,以体现此间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4.
刚刚出版的《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继《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军事文集》之后,从地方工作方面汇集的一部反映邓小平重要生平和思想的一部专题文集。新中国建立前夕和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文集收入的140篇文稿,对于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他的光辉业绩、思想风范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文集中反映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希贤)第一次来到重庆,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两年后的夏天,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即踏上留法求学,追求救国与革命真理的道路。1920年,邓小平离开重庆的时候,他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29年后,45岁的邓小平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他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已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1952年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中央人…  相似文献   

6.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这2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主政西南期间,邓小平关心群众生活,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他坚持实践“两个务必”,在工作生活中体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中国革命的人,不忘旧恩,郑重回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诺言的品格;他在西南主政期间,敢于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新中国的好路子。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相似文献   

7.
陈仁麒(1913-1994),福建龙岩汪洋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炮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党史博览》2024,(2):14-15+3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率部进军大西南的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随着西南地区的解放,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成为当务之急。这期间,鉴于当时西南地区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敌特蓄意破坏、窃取国家机密等情况,邓小平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一系列保密措施,  相似文献   

9.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10.
田姝 《红岩春秋》2014,(8):8-11
正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小平同志曾经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庆与其有着不解之缘:1919年,少年小平初到重庆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并于次年跨出国门,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1949年,二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继而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建立了不朽功绩,两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在邓小平的提议下,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修建成渝铁路。成渝铁路西起成都市,东抵重庆市,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  相似文献   

12.
西南局往事     
正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四川,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坐镇重庆,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他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指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经济恢复和党的建设,充分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此期间,邓小平曾有三十余次题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切关注人民生活的同时,非常关注四川、关注重庆能否尽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他提出,要研究一下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要研究发挥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问题,并多次为重庆题词。题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有历史的教训,有思想的光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现笔者将多年积累汇集如下,以供读者鉴赏、学习、怀念。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人民在青年馆大礼堂沉痛哀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国民党监狱中遇难的杨虎城将军和三百多名烈士,以及在重庆解放前夕为护厂而殉难的烈士。百忙之中,邓小平与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等亲往祭奠并送挽联。挽联写道:“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邓小平一生中没有去过西藏,...  相似文献   

14.
正邓华(1910.4.28~1980.7.3),湖南彬县人,红军岁月里担任过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场上担任过兵团司令员,成长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抗美援朝时,他历任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唯一亲历抗  相似文献   

15.
邓华(1910.4.28~1980.7.3),湖南彬县人,红军岁月里担任过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场上担任过兵团司令员,成长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抗美援朝时,他历任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唯一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全程的志愿军首长。当时,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曾多次表示过,“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些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相似文献   

16.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17.
针对拉拢,直言劝高岗 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了经济恢复和土改、镇反等民主改革任务的情况下,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将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调到北京,并调整、增设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部分机构,以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于是,在邓小平由西南局调北京担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不久,高岗、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也陆续来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高岗在来北京之前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还是中央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2)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被普遍认为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实  相似文献   

19.
孟平 《党的文献》2005,(6):10-11
1949年11月,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率部解放了大西南.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邓小平在主政大西南期间,对西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特别是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一些富有创见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党的文献>本期首次公开发表的<永远记取党的斗争经验和教训>一文,就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邓华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十三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备受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器重。在彭德怀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后,邓华曾担任过志愿军的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9年庐山会议后,随着彭德怀被批遭贬,邓华受到牵连,身处逆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