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印建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进入60年代,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出现了挫折。 中印发生边界冲突的焦点在于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国界,两国只是有一条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划的“麦克马洪线”则历来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民族国家而言,主权原则至为神圣,它是第一和最高的国家诉求。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陆路边界反击作战,凸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意志和决心。中共中央作出自卫反击战的决策,是在充分研究、分析和考量作战的必要性与复杂性,把主权原则及处理国家边境纠纷所需体现的和平原则和道义原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次高度精确、堪称完美的斗争决策,为保护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内和平建设和处理国际政治关系的复杂局面,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佚名  月生 《党建文汇》2006,(7):22-23
1960年4月19日,71岁的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正在新德里国际机场贵宾厅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这人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既是一场因边界冲突而引发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以边界冲突为依托的错综复杂的政治较量.我军的作战目的,既是为了反击印度侵略者的侵略扩张,更是为了谋求政治上的有利态势,而我军的军事行动,则主要是从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来谋划实施,并为政治、外交斗争服务.综合分析,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本质上是一场政治战.  相似文献   

5.
湘赣边界各县的民众历来分土、客两籍。由于土籍豪绅对客籍实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这种由地主阶级引起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演变成激烈的民间争端。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湘赣边界的土客籍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客籍人民再度团结起来,共同投入武装割据的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对化解土客籍矛盾做了大量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将两籍的争端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土客籍结成稳固的革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6.
48年前,在中国与印度边界线上,一度枪声四起、警报频传。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在中印边界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在一再忍让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展开了一场短促的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持了中印边界后来几十年的相对稳定。作为中方最高的领导人,毛泽东始终关注中印边界的这场争端。  相似文献   

7.
中印两国在处理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都利用地图作为各自权利主张的关键证据。有关地图的边界画法是双方交涉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两国处理边界问题的不同的政策措施。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地图边界画法的演变,主要显示出中国主张所具有历史权利的突出特点,特别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认识和管辖能力的加强。印度画法的变化是英国以及英印政府在测绘、考察的基础上,在印度周边地区推行"前进政策",实施"战略边界"政策的结果。中国和印度的有关交涉,更涉及西藏的历史地位和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所拥有的主权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因而具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解决的边界问题, “在亚洲树立了一个范例”.把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作为“典范”,是由于中缅边界上的问题最早突显出来,而缅甸代表了周边小国的想法,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安定其他周边国家.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国首先提出南段、中段、北段边界一揽子解决的原则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中缅边界问题提出后,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心,有些人提出了尖锐意见.针对国内的反应,中央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有效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说明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为解决中国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范例;这些边界问题的解决,又消除了国际上一些人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房功利 《理论学刊》2004,1(3):109-112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进行的一场重要的国防军事斗争。本文从国防战略的角度,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同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涉及到这场军事斗争的准备、处理中印边界纠纷中的立场以及对战争时空控制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党的文献》2002,(2):59-66
195 9年 ,印度挑起了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当年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基于印度总理尼赫鲁标榜“社会主义”、苏印友谊、亚洲地缘政治利益、中苏边界领土纠纷、苏美关系改善诸因素考虑 ,采取了袒护印度指责中国的不公正态度。赫鲁晓夫偏袒印度 ,恶化了中苏关系 ,加深了印苏关系 ,助长了印度对华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