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今年春节期间,内地游客在香港、澳门特区的一项消费行为,引起了特区居民的不满以及部分立法者的关注。因为内地旅客的抢购,导致当地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供应十分紧张,个别牌子长期缺货,舆论强烈要求特区政府开征奶粉离境税,以缓解港澳地区的"奶荒"现象。  相似文献   

2.
信任危机:一种社会转型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深刻而广泛的社会转型,它对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感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转型而带来的社会断裂不容忽视,其表现之一便是信任危机的产生。当前社会的信任危机是相对而言的,它是与中国传统社会高度乡土型和熟识型社会人际关系相比较而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现代性的不适应。因此可以说,是社会转型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设置,降低了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安全感和信赖感,从而产生了相对的信任危机。从文化传承和社会连续性的角度来看,这种信任危机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高度重视信任危机对社会健康稳定和谐运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一项对13个村庄社会信任情况的调查,采用问卷抽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社会信任危机大背景下的四个生长点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转变传统信任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信任机制是促进这些生长点发育和成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好的治理——善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并能够进一步巩㈤和促进信任关系的发展。这其中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占据核心位置。而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公信力的损耗已经成为凼扰政府发展的紧迫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目前态势下,放任政府信任危机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于乎 《传承》2011,(3):70-70
当福岛核电站传出核泄漏消息那一刻起始,日本地震由区域事件上升为全球事件。所有人瞬间与此息息相关,世界分分秒秒都在关注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变化。事实上,逝去的每一分钟,不仅关乎福岛核电站区域影响,更是决定了未来核电乃至能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信任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追求的个人品质,也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伦理要求。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信任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建立联系的基本方式,成为每个社会公民的一种社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0,(9):55-55
曹文宏在《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广义的政府信任是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因此,改善政府信任须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是,在改善政府信任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聚焦于政府本身,而忽略了公众,特别是没有认识到公众对政府的理性怀疑在政府信任改善中的重要性。改善政府信任还离不开公众的理性怀疑,这是一种研究路径的转变,一种思维定势的转向,需要在学理层面上给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周琼 《思想战线》2015,41(2):85-96
环境史视域中的边疆突破了其传统的内涵,被赋予了生态学内涵,具有了自然生态属性。各种植被因历史气候、水域面积、经纬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区域,各生态区交界地带的界线就是生态层面的边疆线。明清时期,生态边疆除受自然原因影响发生变化外,还受到工矿业及农业垦殖、农作物引进等人为影响而变化。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及生态变迁,物种引进及其入侵使生态疆界被不断打破,生态界域被破坏,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危机,威胁到边疆安全及国家安全。生态边疆的重建成为构筑生态安全、建立生态防护屏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任的一般概念的讨论出发,对信任和网络信任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依次作了探讨和梳理。在各种有关信任和网络信任的解释模型中,选择了信任发生过程的要素模型作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网络信任的本质及其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际信任分为制度性信任和关系性信任。研究显示:若制度性角色未能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委托人难以对受托人建立起制度性信任;乡土社会的人际约束力较强,因此中国人更倾向于建立关系性信任;社会流动会使得人际约束力下降,从而动摇关系性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乔立娜 《电子政务》2012,(12):81-87
简要综述了第30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分议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公众信任的研讨热点:在电子政务情境下,公众信任如何概念化;从政府内部运作与外部公众媒介视角考察电子政务如何影响公众信任等。概述了与会学者对电子政务发展对公众信任的影响与作用的主要观点:电子政务发展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公众信任,但对公众信任的基本价值取向难有实质性突破,对挽回各国政府的信任危机难有大作为,并将引发新的公众信任危机等。介绍了各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的主要实践。总结了国际社会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诚信的研究,除了将"诚实不欺"、"守信守诺"作为诚信的一般伦理内涵以外,还必须把"信任"作为诚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内涵。诚信研究最终解决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信任问题。所以,诚信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诚实;实质信任;形式信任。实质信任是市场经济效益的"道德资本",而形式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论信任文化的社会生成——什托姆普卡信任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学者彼得&#183;什托姆普卡认为,信任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预期信任、反应信任和唤起的信任。给予信任的行为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同时,信任也存在着功能的相对化。另一方面,正是文化规则在共同决定某个社会于某一确定的历史时刻的信任或不信任程度时,扮演了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因此,他将信任文化的生成看作是广泛的社会生成的一个范例来加以解释,从而为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北京市"漂白蘑菇调查"事件到浙江省的"钱运会案",最近较长一段时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多起事件,似乎显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有所累积,甚至表明政府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令人忧心忡忡,不容乐观。虽然没有数据提供佐证,但公众的直观感觉是,当前中国社会正陷入一场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医患纠纷、政治腐败等个案在中国接连不断发生,并越来越多见诸媒体,信任  相似文献   

16.
信任研究是中西方学者都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在中国人"信任谁"以及"何种信任"上,学术界争议较大.在实证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展出信任的差序格局论.这一理论包括四个同等重要的方面:(1)信任的差序格局是以关系进行划分的;(2)差序格局是一种渐进的扩展的信任同心圈;(3)圈内外的行动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信任是指向特定事件的.最后,文章指出中国人的信任恐怕是一种情景化的信任,不能简单的用普遍或特殊信任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周毅 《现代领导》2002,(5):12-13
去年底刚刚拿到手的郑也夫的《信任论》,仓促之间,来不及作更多介绍,就上了我们的“年度选书”。事后总觉意犹未尽。这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关于信任的学术著作,虽说信任的建立是一次漫长的“千里之行”,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姑且将这次写郑也夫的访谈,在交谈中对信任的思考,算作这千里之行的一小步吧。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任: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的政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蒋林峰  李建华 《求索》2013,(12):126-128
在当前社会深度转型期。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在这种社会信任环境里,公司顾客信任关系日益成为公司市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本、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信任关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必须引起重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应该遵循诚信、尊重、公正等主要道德原则.加强公司顾客信任关系构建.增强顾客对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信任度、关誉度及依赖度.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