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台湾妈祖信仰十分兴盛,也产生了很多的有关妈祖信仰的碑刻。这些保留下来的碑刻是研究清代台湾地区妈祖信仰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研究这些碑刻对保存和传承妈祖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是闽台地区深厚文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应包含闽江上游的南平、三明二市这片土地上近千年来的妈祖信仰,更何况南平、三明二市的妈祖信仰还与台湾有着较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因此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作者历经近三年的田野调查,在文章中陈述此地的妈祖信仰情况,研究分析其基本特点,有益于闽台地区的文化交流研究。  相似文献   

3.
妈祖信仰在明清之际由商帮移植进武夷山地区,在以后的发展中其信仰群体与信仰形态均发生了嬗变。当下妈祖信仰在武夷山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妈祖文化是我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一种民间信仰,在我国沿海及台湾省,在东南亚、殴美等地区的国家中有众多的信徒。妈祖信徒把妈祖神祆看成是超人的力量,产生了类似宗教的信仰感情和情感反应,在遏制妈祖信徒行为失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妈祖文化在促进闽台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已经产生并仍在继续产生着重要作用。但是,妈祖文化是唯心主义的道德文化,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代来华的西方人对妈祖文化有所认知。最早把妈祖文化的信息和图像带回西方的是明代后期来华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为全面地以近代文化眼光认知妈祖信仰的是清代后期来华的英美传教士。这两次西方人对妈祖文化的认知,由于其时代背景不同、进入中国文化考察的深度不同、来华西方人文化认知的手段和目的不同,其前后认知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明代妈祖文化传播与传承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修建妈祖行宫成为海内外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妈祖文化发展成为朱明政权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伴随着明代大规模的海上外交活动,妈祖文化逐渐得到海外各国的认可,并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地位,使妈祖文化走出了国门,融入了世界,逐渐演变成为世界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7.
妈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行善救困、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真善美的化身。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但为中国历代执政者所需要,也被海内外广大普通百姓所认可。妈祖作为古代航海者的保护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文化融合。妈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弘扬妈祖文化精神,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和政治互信,对于推进我国"一路一带"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献浩如烟海。妈祖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与妈祖文化研究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是滞后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状况,《妈祖文化千年史编》课题组整理、编辑了《妈祖文化千年史编》系列丛书。文章就这系列丛书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作了较为翔实的叙述,指出了《妈祖文化千年史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寻根诉求和共同的和平企盼;妈祖文化认同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力量,妈祖文化传播是统一战线凝聚民心的优势动力,妈祖文化影响是统一战线对台工作的强大推力;尊重、合作与发展是统一战线工作在妈祖文化传播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时期传承妈祖文化的精髓,不断促进妈祖文化与廉政文化的融合,具有很强时代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两种文化内涵的融合性,阐述了廉政文化融合妈祖文化的意义,并对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合妈祖文化作了路径选择,必将给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妈祖文化是基于妈祖的感人事迹而形成的,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和平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有关传说、文献、祭祀、进香、巡安、庙会等为传播途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新的历史时期,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为合拍。以妈祖文化为抓手,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必将有助于民心相通。我们应继续做好妈祖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和传下去的工作,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女权的角度来看,妈祖成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得益于她不凡的学识和阅历,她的行为中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的意识。妈祖的女神形象,超越了社会性别规范的限制。然而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制度下,历代统治阶级对妈祖褒奖和敕封的本意不在于提升女性的地位,而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闽台文化产业呈现对接步伐加快、规模扩大、质量结构优化的新态势。但是两岸的文化产业对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需要全面的提升。闽台的文化产业可以在形成闽台特色的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人才进行充分的交流;多层次、多方位地吸收东岸发展经验等方面进行对接。也可以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展对接的内容与范围。具体到妈祖文化产业里,则是需要重视区域的联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搭建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接平台;引入以高新科技为特点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妈祖文化在中国北方的传播中心,要算是渤海湾的明珠天津了,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漕运兴盛的元代至元年间,泰定三年又由朝廷下令重新敕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城隍信仰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之一。福州和台湾地区的城隍信仰一脉相承,应该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陆应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并加强与台湾地区在这一方面的交流,为促进两岸统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榕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播过去的,在台湾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源于福州的民间神祗主要有临水夫人、张圣君、王审知、水部尚书、天都元帅、五帝等。榕台民间信仰有许多共同特征。加强两地民间信仰的交流和互动,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湘潭是清代著名的交通贸易枢纽,各省商帮汇集于此,建立会馆,形成商业社会的繁盛局面。闽商是其中较活跃的一支力量,在清前期迅速获得发展壮大。《类成堂集》详细记录了闽商会馆“十闽堂”依托妈祖信仰勇于开拓,继而发展壮大,大量购买田地、房屋、店铺,举办节庆活动,祭祀神灵,制定规约,举办演戏等文娱活动的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闽商在湘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福建都城隍庙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其形成的文化影响广泛,闽台城隍信仰文化同根共脉。福建都城隍庙文化所承栽文化功能很有价值,要重视发挥其功能作用,特别要进一步发挥城隍信仰在闽台交流中的作用,加强城对城,民对民的民间交流,为推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人的信仰历程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得出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历史让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民间信仰有着同根同源、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闽台民间信仰受到一些人为的阻隔,交流过程中出现过中断,也有过繁荣时期。闽台民间信仰形成不易,有着其独特的复杂的传统、地理、经济等要素,这些造就了闽台间民间信仰种类丰富、互动频繁,使得闽台民间信仰既具备神秘性和功利性等共性,又具备闽台民间信仰间独特的杂糅性、海洋性、放任性、外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