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素也不去调查核实,立即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宋仁宗颇不高兴地说:“这是内宫的事情,你从何得知?”王素说:“我是谏官,规谏乃职责所在,哪怕是对于风闻之事,也可知无不言.  相似文献   

2.
赤霄居士 《各界》2013,(1):39-41
谏官是古代言官的一种,专门负责监督和提意见。传说中尧舜时就有了“纳言”的谏官,后来齐国的大谏,晋国的中大夫,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春秋战国是谏官的黄金时代,彼时风气开放,言者无罪,上至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谏言君主。  相似文献   

3.
我之前对清史颇感兴趣,找了一堆清人笔记、稗官小说来读.后兴趣点转移到宋代,阅读的重点全放在宋代史上.我隐隐约约有一个感觉,觉得宋朝与清朝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王朝,不论政治制度,还是士林风气,都有着天壤之别.因此留心收集了一些宋清对比的史料,无意间却有一个发现:不止一位宋代士大夫都发表过在正统人士看来多少显得有点“出格”的言论,但在宋朝,这些“出格”的言论都受到宽容的对待,立论的士大夫并没有因此受到迫害,反倒在数百年后,当清朝的皇帝读到这些言论时,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将“妖言惑众”的宋朝士大夫抓起来治罪.  相似文献   

4.
北宋非常重视台谏制度(中央监察制度,设御史台和谏院),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员因谠言直声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数,像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人,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当时,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谏官,不但敢说,而且敢做,多次与皇帝叫板,连宋仁宗都怕他三分.同时,他不仅在性格上耿直,在事业上亦极其勤奋,诗歌艺术闻名当时,书法成就享誉古今,有才情、有识见、有追求、有担当.尤其是在福州、泉州等地主政期间,他发展教育,建设水利,打击豪强,破除陋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他,就是被老百姓赞颂为“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长清风”的千古名臣蔡襄.  相似文献   

5.
北宋非常重视台谏制度(台官纠察百官,谏官规谏君主),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员因谠言直声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数,千古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者,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然而,要论当时最敢说敢做的,则非蔡襄莫属,堪称北宋第一谏臣。  相似文献   

6.
王云红 《学理论》2009,(5):140-141
清朝在入关初期,曾将大量人犯流徙东北地区,这一政策延续至乾隆初年始有所改变。清初发往东北的流放,一般称之为“流徙”,“流徙”初即为流刑,只是没有流放里数的限制。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那么,清初统治者缘何将大量人犯发往东北一隅呢?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历史     
朱中原 《党政论坛》2010,(20):12-12
官话、国语与老国音 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国语”一词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之前叫“官话”。  相似文献   

8.
云中君 《各界》2013,(3):48-51
谏官的遭遇,瑟本和王朝的命运起伏柏始终,西汉开国时,君主清明,也听得进谏官的话,到了江河日下的汉成帝、汉哀帝时,表面上还听听谏言,但在“底线”问题上毫不妥协。这条“底线”,对汉成帝而言,就是皇后赵飞燕,对汉哀帝而言,就是男宠董贤。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在分析封建官吏腐败原因的同时,提出了“省官以清吏治,增俸以责官廉”的主张,提出反腐倡廉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即严惩上官,主张设立谏官,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王船山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  相似文献   

11.
《各界》2015,(3)
灵感源自瞬间,可遇而不可求.有人在睡梦中获取灵感、有人在音乐中捕捉灵感、有人从饮酒中寻觅灵感……而更多的文人墨客则偏好点上一支烟,“烟雾随风而飞,灵感忽然释放”. 自古文人就推崇香烟于读书氛围的营造和创作灵感的催化,众多文学著作往往在优雅的吞云吐雾中蕴蕴而生.不少文人是喜欢抽烟的,团团烟雾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据说蒲松龄就是边抽烟边听故事,然后写出了闻名于世的《聊斋》;清朝的“纪大烟袋”就更不用怀疑他诗词歌赋灵感的出处.  相似文献   

12.
谏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自下而上监督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监督体制,古时著名的盛世时期往往伴随着政坛言谏活动蔚然成风。通过探讨唐、宋、明三个朝代的谏官言官制度对政坛权力制约的可行之处,联系当今环保法治中出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81,(5)
从清朝道光、成丰年间就因别具风味而轰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出于多种原因今天已有所“减色”,或者难以“寻味”了。虽然,这里、那里,还挂着“狗不理包子铺”的招牌,人们仍然觉得“狗不理失踪了”,不免要问“狗不理在哪里”?希望能吃上真正的狗不理的包子。 不久以前,新华社记者孟子君在天津听到上述议论  相似文献   

14.
论言谏制度是君主专制的监控和纠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谏是中国古代规劝君主并促使其改正过失的一种制度 ,它与御史弹劾相互配合、互为表里 ,御史纠察百官之非法 ,谏官谏诤君主之违误 ,两者比翼共同构成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有机整体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谏制度作为对君主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是君主专制的调节因素和有益补充 ,也是我国古代对政治运行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谏是直言规劝,在客观上往往导致纠正失误、挽回损失。在古代,谏亦专指"规劝君主改正过失"。在先秦至唐宋,各朝统治者均设有谏官,以实现对国家决策者执政疏失的纠偏。谏官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屈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廉"的典范,其实现廉的方式主要是谏,所担任的三闾大夫之职就是谏官,是一个既可向上谏言又可监察群下的岗位。屈原以直谏为廉,勇于牺牲,是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负责,也是爱国的集中表现。屈原以直谏为廉的思想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水是尧时日是夏,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这是清朝末年爱国诗人黄遵宪在光绪十一年(1885)秋由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任满回国,途经香港所作绝句,看到山河仍旧,风景依然,但是已不见清朝的黄龙大旗,领土主权已归他人,沦为英国殖民地,诗人感慨万端,心情无比沉痛而写下了这首《到香港》,以表达他深挚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7.
“中山”舰为什么会闻名遐迩在中国历史上,“中山”舰可说是闻名遐迩。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朝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于1910年8月在日本三菱船厂订造的,1913年由当时袁世凯政府的海军部队接到中国,命名为“永丰”,该舰马力1350匹,装配主副炮及高射炮8门,时速13.5海里,配员108——123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广州政府将其改名为“中山”舰。“中山”舰名震于世,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因为它是“洋务运动”的产物。1913年“永丰”舰下水时,清朝已经覆灭,主张洋务运动的袁世凯,直接过问此事,将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体西用”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中体西用”的历史必然性姜慧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7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通权达变的政治家,为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危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反动统治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兴办了许多近代化企...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3,(20):F0002-F0002,F0003
奉贤素有南上海滨海新城之美誉。相传公元前444年,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中的南方人言偃一曾在奉贤布道、讲学,传播儒家学说,对启迪当时江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后人尊言偃为“南方夫子”。并深受当地百姓尊崇。清朝雍正四年奉贤设县时.为纪念这位奉贤人民崇奉的贤人,定县名为“奉贤”,寓“敬奉贤人”之意,相伴而生的“贤文化”激励着奉贤儿女磨砺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20.
留学之窗     
《侨园》2012,(4)
一、留学资质问题.目前的留学市场上,有相当多的中介都没有教育部核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只有当地工商部门发的营业执照,但即使是有营业执照,也要注意“经营范围”一栏中是否仅有“咨询”一项,而没有“留学中介咨询服务”这一项,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挂靠合作形式.这些所谓的留学中介都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