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梅桑榆 《各界》2010,(1):61-63
英布是六邑(今安徽省六安县)人,出身于平民之家,年轻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将来“当刑而王”,也就是只有犯罪受刑之后,才会受封为王。英布只当是个玩笑——成了罪犯,能活命已是万幸,还有啥希望当什么鸟王。不料数年后,他真因犯罪而被处黥刑,好好一张脸,被刺上了罪犯的印记。英布希望相面人所言能够应验,笑说:“有人说我先受刑,后当王,  相似文献   

2.
黄复彩 《各界》2011,(9):49-50
公元494年,萧鸾通过政变方式坐镇都城建康(今南京),是为齐明帝。但萧鸾在位不到四年,即因病而逝。临死前安排后事,因长子萧宝兴有残疾,遂立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同时也不冷落长子萧宝兴,让萧宝兴到南徐州做晋安王。萧宝兴自知难以胜任,便向父亲提出,他需要一个“镇北谘议”。萧鸾问他看中了谁,萧宝兴便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谢胱。  相似文献   

3.
何木风 《各界》2010,(12):54-57
一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刘秀;也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4.
刘永路 《各界》2011,(10):83-8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相似文献   

5.
王替夫:从纳粹手中拯救犹太人的传奇老人回顾半个世纪前德国纳粹的凶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心中感念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王替夫。他是民革党员。今年9l岁。  相似文献   

6.
长寿王19岁继位,他在位时间最久,共计78年,活到97岁,算是名副其实的长寿王了。  相似文献   

7.
听说中央候补委员、厦门大学副校长王洛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前任校长王亚南之子,也是一位学有所成的经济学家,我们产生了兴趣:父子二人都事同一专业,又先后同治一校,是机缘巧合,抑或是袭承家学? 今年已50岁的王洛林,身材高大,挺直的鼻梁上架着副近视眼镜,平时显得很严肃,笑起来却又显得有些腼腆,流露出他这种年龄的人少有的孩子气。“我选学经济学,或许是家学之故,但这一选择也不是我自己做出的。至于我当校长和中央候补委员,则完全是机遇。”详尽了解了他的经历,我们深感他这番话是恰如其分的。 王洛林的少年时代是在动乱中度过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他出生于武昌。这一年一月,国共  相似文献   

8.
迟明,今年已75岁。他与沪上吴青霞,浙江凌虚之,被人誉为“三大鱼王”,自己则以“江南渔翁”为号。而迟明与他的老师林散之的遇合,更是一段为人称羡的传奇。1940年初春,17岁的迟明在安徽和县一所小学任教。一天,他在医生王福荣家中,偶然看到了林散之先生的...  相似文献   

9.
王岩  王佳玲 《团结》2001,(4):32-34
回顾半个世纪前德国纳粹的凶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心中感念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王替夫。他是民革党员,今年91岁。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笔下有个王一贴,他是天齐庙的一位当家老道士。此公虽名不见经传,却因跟宝二爷偶然“胡诌妒妇方”而赫然上了回目,而且给人留下颇为有趣的印象。这位王道士,原无所长,只是“专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他混迹...  相似文献   

11.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史书上说他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12.
大美华山     
华山让人游兴萌动的是一条古道,华山让人心生敬畏的也是这一条古道。南北朝时文学家任昉在他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时华山脚下一个叫王  相似文献   

13.
周丹妮 《团结》2009,(1):4-8
早春二月,一个充满期待的季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一个乍暖还寒,阳光温和的日子里,笔者前往医院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主委王宇坤。见到王主委时,他正在病榻前撰写准备提交全国人大的议案。当知道笔者的来意后。王主委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企业精神是将整个公司与市场凝聚在一种价值相关的团体之中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文化的支柱和灵魂,是把企业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信念融为一体的一面旗帜。 企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而且在企业精神形成之前首先必须有一个一致的核心化的企业品牌。中远的核心化品牌就是COSCO。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境外,COSCO标识到处可见,并以极具实力和魅力的“诚信”品质,吸引全球客户的喜爱和关注。中远以实际行动确保和维护COSCO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作用。品牌确立后,中远根据企业…  相似文献   

15.
吴江 《党政论坛》2009,(2):33-33
1978年和1979年上半年,广东发生了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事态之猛烈、之严重,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1979年1至5月,全省偷渡外逃人数高达12万人,逃出的近3万人。1978年-1979年,全国上下一派经济复苏,出现了由乱转治的早春气象,而广东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件,引起了中央的关注。这对主政广东不久的习仲勋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6.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予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2008年4月29日病逝。  相似文献   

17.
施建伟 《各界》2013,(3):82-85
凡李士群参与的所有重要事件,都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在这些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问号里面,一个最大的问号,倒是对他真实身份的认定。因为,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所有悬念,最终都聚焦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焦点:他是谁?他为谁服务?他为谁而死?  相似文献   

18.
高擎起“丹柯的火把”─—谈谈当前影视文化消费的导向王雅茹俄罗斯民间传说中有一个优美的故事,讲的是丹柯和他的全族人在战争中失败,被仇敌赶进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许多人在饥饿中倒下,许多人陷落在一片沼泽中,更多的人则为了生存在互相攻击。绝望中,丹柯抓开自...  相似文献   

19.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大败匈奴休屠王和昆邪王,斩杀数万人。昆邪王杀了休屠王,兼并了他的部众,投降了汉朝。休屠王十四岁的太子金日碑和弟弟金伦,也被裹挟降汉,被派去宫中养马。  相似文献   

20.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