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新人从我象牙塔到职场,都逃不过一个“适应期”。而新人在初上岗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状况也就是不能够适应工作环境,没有快速做到角色转换,在很多时候都太学生气。殊不知,在你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就要学会尽快适应这个新身份。  相似文献   

2.
唐亮 《中国保安》2009,(4):74-75
每年春天,许多保安企业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招聘。大量有志于从事保安行业的青年加入了保安队伍。新队员被分配到各个护卫点后,面对着新的工作岗位、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分队负责人与新队员的直接沟通交流是消除新队员顾虑、顺利开展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这个环节中帮助新队员消除顾虑、鼓舞其从事保安工作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新队员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坚定做好保安工作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以来,杭州铁路电务段从院校招进了一大批毕业生,他们工作在生产一线,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基本上是夜间作业,青年与领导、青年与青年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面窄,心理比较孤独,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淡薄。再加上收入不理想,又面临购房、结婚、生儿育女等实际困难,落差感和困惑感较强。因此,了解青年职工的成长愿望和心理需求,做好一线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贵阳车务段文化园情况简介贵阳车务段党委车务职工全天候作业,工作十分辛苦。过去由于"重生产、轻生活"的思想主导,文化、生活设施欠帐太多,沿线职工生活条件和环境极差,文化活动贫乏,特别是我段地处省会两端,对比反差大,青年职工受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诱惑,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90年代香港青年工作的有三大因素:1.从殖民地到"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1997年香港主权将回归中国,香港社会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成为"一国两制"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90年代的香港青年将和这个地区的全体居民一道,迎接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香港青年工作要带引青年克服在转折中的迷乱,顺利地适应新的历史时代,必须帮助青年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认识自己的使命.过去,青年只要学会做殖民统治下的市民,专心商业功利或个人事业即可.现在,他们将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7.
都市青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崛起的新群体。他们来自各方,有从大学毕业到都市就业的,有从山区出来到都市打工的,还有从海外留学归国创业的。伴随中国农村城市化、城镇都市化、都市国际化的浪潮,青年不断经受冲击、提升自我、成长成才。职业生涯是都市青年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深圳的调查发现,都市青年在积极适应社会转型、都市变革,培养新的职业素质,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向人们越来越尖锐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失业问题.尤其是近期来出现了一种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一大批进城的青年农民因突然失去原有工作岗位到处寻找就业机会,而同时,相当数量的已就业的城镇青年也因所在企业停产、半停产而全部或部分地无工作可做.这种情形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失业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和利用,提高青年对失业风险的承受力.这对加快转换就业机制,更新青年择业意识,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失业:当代青年的生存困境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告诉我们,90年代青年将面临新的就业高峰:第一,劳动力自然增长快.据测算,1968~1973年,全国人口年均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职业转换频繁发生于多种社会群体之中,其中有主动转换,也不乏被动为之。高频次的职业转换导出了对新职业的获得和职业适应问题。职业获得就是新的工作岗位的获取,职业适应则是指人们对在能力与心理等方面对于新的职业的适应情况,因此职业适应可以分为能力适应与心理适应两种。如果两者都适应,那么,转行者或者转业者的劳动效率就高,反之,其劳动效率就低。社会系统应采取如创业扶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配套保障等相应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获得成功率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对职业转换者提供职业扶助。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昊 《求索》2004,(10)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迅速适应新环境 ,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 ,大多初离开父母 ,开始独立面对大学生活 ,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的很好 ,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 ,顺利完成学业。如果适应不良 ,人的主观世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负性情绪体验。对于农村大学新生来说 ,他们学习刻苦 ,意志坚强 ,与人为善 ,大部分有很强的上进心 ,但走进大学后 ,面临着高昂的学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以后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单位的用人制度相对宽松,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出现,其中有一些被人称为“外来知青”。他们往往受过较高教育,持有各种大中专学校的毕业文凭,只不过他们与稳定的工作岗位无缘。这些客居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年中,一部分属于毕业后不服从学校分配而另择生路者,另一部分则属于自费上大中专院校而没有找到合适单位者。这些为数不菲的人员中大多数都不拥有当地户口。没有户口,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的人在许多普通市民的眼中是难以被认同和接受的,那么——他们自己的心态如何呢?第一,城市外来知青中绝大多数的人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然而,从内在心理上看,大学新生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调  相似文献   

13.
未来是历史与现在的延续.本文试图从以往青年,特别是80年代青年的心灵历程,以及90年代青年将面临的社会环境,对90年代青年的价值观走向,作一简要分析.一、我们有过什么样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的基本看法.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的价值,以勤奋著称于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瘠的土地与生存、发展欲望的强烈反差造就了我们祖先吃苦耐劳的品格.只有勤劳才能换取收获的牢固观念,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传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婚姻内外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对策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  相似文献   

15.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引证以往和当今有关青年就业、失业,人才市场的参与和收入方面的统计数据,介绍了在加拿大青年从学校到工作过渡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背景.重点探讨这些指标与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从学校到工作过渡所具有的日益严重的不稳定性.论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注重如何充分发挥双亲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文章的结尾探讨了相关发现在政策和研究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学理上分析,青年运动是个中性词,只是由于不同的时间、参与群体、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国家、运动的不同影响等等,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和号召青年的社会参与为分析框架,梳理“三个30年”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历程,着眼新世纪以来党所面临的新的国内外环境以及青年诉求的新特点,概括总结青年运动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所谓老职工群体,是指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并长期在企业简单劳动工作岗位作业的职工人群。他们是计划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产业工人。这一群体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思想观念传统,依附心理较强,知识结构老化,生产岗位单一,作业技能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保安员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好。有的保安员刚分到一个单位没干多久就要求换单位,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连换了好几个单位,到哪个单位都不顺心,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表现,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适应新环境呢?  相似文献   

20.
做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这是人们经常感到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把握住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脉搏.本文试图从人生观这个角度,对当代青年的思想作些剖析.在矛盾的交汇点上——青年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土壤对于中国青年人来说,没有哪个时代能象今天这样提供充足的机会让青年人充分地展示自己,没有哪个时代能象今天这样让青年人如此引人注目.在探讨青年的人生观之时,我们必须弄清青年人生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