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以称得上是明星官员的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因一则关于拆迁的微博与《晶报》记者李鸿文及众多网友之间的口水战打得不可开交后又不了了之。《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8期就此事刊发了三篇切入点不同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官员微博热的形成及其在行业、地域和内容上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官员微博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其功能表现为信息交流平台、为民服务窗口和网络意见领袖,其特性表现为私人性、政治性和亲民性;分析了官员微博热潮存在的娱乐化趋向、"空壳微博"、微博功利化、角色定位模糊、法律依据缺乏等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局的策略:去娱乐化防治庸俗,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引导做好角色定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1,(8):59-59
浙江省委党校最近将“微博与领导工作”列入官员脱产学习班的必修课。去年北京市委党校已经开始为一些干部补习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媒体技能。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课程表上,微博的作用被授课者讲到,引起了学员们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4.
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亚 《群众》2011,(8):72-73
当下,微博很热。各大网站纷纷增添微博功能,政府机构、名人、官员等争先恐后开微博,微博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刘能 《人民政坛》2012,(10):37-37
《人民政坛》编辑部: 微博以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公众关注的全新信息发布交流平台。现在越来越多人大代表开设了微博,在微博上与选民信息共享、互动交流。我也很想成为一名“微博代表”,请问应如何开设并办好代表微博?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9-41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冲击波也使官员“网络恐惧”升级至2.0版——“微博恐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台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辩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中,你说我听,我做你看,已是一种固定程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的模式,实现了官民"零距离"交流,也让更多的官员从幕后走上台前。【背景资料】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  相似文献   

8.
近来,一本《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的书引起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关注。该书记录了案发前担任河北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真的忏悔。其中李真有这样一段表白:“有一些官员出事,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官员缺乏遵守制度的意识上。你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规章制度多吗?不就是一部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嘛,可就这,  相似文献   

9.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4):51-51
近期《民主与法制》的《仅有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管用吗?》一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问题、国际经验和理据与对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个破坚之题,一直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不能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而要把它作为反腐败利器,一旦亮剑就该让官员“摊上大事”。官员财产公开是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事实上,主在1994年《财产收入申报法》就立法,只是规定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执行力的疲弱根源于规定中存在的“硬伤”:只要求申报官员自身的财产,同时不需要对外公开,财产被作为“官员隐私”得以内部消化,这种冬似于袖管内交易的监督必然导致监督虚置。因此,就算官员财产申报,也根本“摊不上大事”。  相似文献   

10.
微评     
日前,《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微博兴起,微博用户呈狂飙式增长,每年增长超1亿。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总数近2万,约是一年前的3倍。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1,(36):13-13
“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近来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  相似文献   

12.
罗蔚 《公民导刊》2008,(1):33-33
人大代表“约见”基层官员成功的很少,其原因在于《代表法》规定了人大代表可以约见官员的权力.但并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2007年,重庆《忠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的出台,完善并细化了制度设计,使“约见”具有了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王炳权 《小康》2012,(4):113
正全国两会闭幕后,由微博掀起的官民互动热潮却并没有消退,特别是40多位省部级官员通过腾讯微博表达"微心愿",关注民生问题,与"媒体开放日"相比,"微博开放日"更能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一天,“四川省人大”微博开通。两会闭幕后,这一微博将何去何从?1月25日,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人大”微博将继续开下去,并逐步纳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搭建起省人大与广大群众日常沟通交流和倾听民意的桥梁和纽带。(《四川日报》1月27日)  相似文献   

15.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5):37-37
“几个官员的倒台在中国这样的大社会里本不足为奇,但舆论饥渴般地等待新的官员丑闻,并且添油加醋喝彩的情景,却是今天中国社会特有的奇观。原因有很多,但根源是社会不公平和由此不断堆积的情绪。官员腐败本来就可恨,当它与社会不公叠加在一起时。就尤其令人愤怒。”——近日中国一幕幕上演着腐败官员落马。针对此情况,《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发声  相似文献   

16.
香港《大公报》3月5日刊文《莫让政协背“黑锅”》说,近些年有多位政协官员锒铛落马。有人慨叹,政协官员看似已成“高危职业”。果真如此吗?恐怕不然。  相似文献   

17.
继去年新疆阿勒泰试行官员财产申报以来,内地地方政府探索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纷纷“破冰”。近日,珠海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意见》。《意见》规定,珠海逐步实行党政一把手家庭财产在一定范围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一天,“四川人大”微博开通。两会闭幕后,这一微博将何去何从?据相关负责人称,“四川人大”微博将继续开下去,并逐步纳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搭建起省人大与广大群众日常沟通交流和倾听民意的桥梁和纽带。(据《四川日报》1月27日)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3,(3):43-43
游伟在2013年2月8日《法制日报》撰文《织密法网,关住“官跑跑”》认为,近年来,我国官员涉案潜逃境外的人数和级别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涉案资金也在不断增大,大笔的国有资产外流、受损,这对我国反腐败的成效及其评价形成了伤害,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有时,它还会像瘟疫一般,在腐败官员的群体中不断传播和蔓延。一有风吹草动就想溜之大吉,一出事就潜逃出境,似乎成了某些腐败官员的抗法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曹鹏程的文章,文中指出以拙劣的江湖骗术,竟能让一干官员、名流趋附不疑。近期王林等具有“神异功能”的“大师”被媒体曝光,引来公众惊诧。让人们想不通的是,这些骗术并不高明,凭靠一定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就能洞烛其奸,为何这些官员、名流不能辨明而甘受其蒙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