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和具体任务。面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和党中央要求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只有更加突出地把文化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公务员管理局等联合主办的"颂祖国、知省情"贵州省青年公务员省情知识电视大赛在贵州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人,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我谈三点感想。第一点感想是贵州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我觉得现在影响贵州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交通。在西部,除了西藏之外,贵州的交通设施是最滞后的。任何产业都离不开交通设施的支撑。在路的问题上,就是要贪大求远考虑50年不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识省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省委关于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的科学概括,表明我们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加快推进富民兴黔宏伟事业、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认识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需要正确分析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从自然地理看,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信息闭塞,在过去长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中,丰…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95%的人觉得用“欠发达、欠开发”来概括贵州的省情,符合实际。88%的人对贵州的发展持有信心。83%的人觉得虽然“两欠”的现状不令人满意,但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73%的人认为这种状况更增强了贵州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71%的人认为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6.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7,(23):60-61
从现实和长远看,人口问题既是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状况的一大主要症结,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又是改变贵州“两欠”省情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贵州”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因素。因此,石宗源书记一再告诫全省广大干部:“人口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省情,也是贵州的机遇。贵州文化旅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堪为例证。2006年,贵州旅游以引来4747万游客,实现旅游收入387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长51.83%和54.12%的成绩,交出了一张抢抓机遇谋发展的好答卷。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省情,也是贵州的机遇。贵州文化旅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堪为例证。2006年,贵州旅游以引来4747万游客,实现旅游收入387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长51.83%和54.12%的成绩,交出了一张抢抓机遇谋发展的好答卷。  相似文献   

9.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2,(34):42-44
中组部、团中央第12批赴黔“博士服务团”挂职即将期满。近日,在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组织的“博士服务团”省情考察活动中,博士们畅谈挂职感受,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建言贵州发展。本刊进行了整理编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这个“唯一”让人沉重,催人思索。欠发达、欠开发,这个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最显著特征,要求人们学会辨证看省情。目光投向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我们既要进行适时的观念变革,又要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作出务实的审时度势之举。看准了,大力抓,就能促进贵州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省十次党代会关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新判断,蕴含着原因结果、共性个性、优势劣势等辩证关系。深入理解这些辩证关系,有助于把握贵州欠发达的特殊本质和主要原因,有助于增强应对压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有助于改变贵州欠发达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蔡永生 《当代贵州》2007,(18):27-28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深化"欠发达、欠开发"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既是当前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认识基础和前提,又是指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确立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委结合贵州民族文化传统、“两欠”省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十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弘扬和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准确地定位了新时期贵州人应当具备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极大地提升了贵州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立足现实深化省情认识做得深,着眼未来探讨发展路径眼界广.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深化认识"欠发达、欠开发"条件下贵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期望和嘱托,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和3900万贵州人民的企盼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现的基本要求,是从贵州的省情出发,利用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7.
求实的贵州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这个"唯一"让人沉重,催人思索。欠发达、欠开发,这个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最显著特征,要求人们学会辩证看省情。目光投向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我们既要进行适时的观念变革,又要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作出务实的审时度势之举。看准了,大力抓,就能促进贵州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面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这一最大省情,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对于促进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作为"三块长板"之一来打造,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性旅游资源大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省情调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效如何、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价值意义?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旅游普查办公室主任朱立军。  相似文献   

20.
扶贫先扶智。有了"智","志"便应运而生。贵州的"两欠"省情,说明了贵州之"贫"境,同时也决定了贵州要摘"贫"帽,贵州人就应有"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贵刊在2008年第1期浓墨重彩地推出"贵州精神"的"特别策划"报道,读后着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对增强全省人民"热爱贵州、鼓舞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