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10年是国际局势跌宕起伏、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一年:美欧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两大战线上的合作趋势强劲;美欧俄三边关系有了明显回升;中美关系进入新的战略磨合期;中国同日本、欧洲关系出现新的"不对称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政局恶化。2011年对国际局势的追踪与思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不可阻挡;全球财富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分配出现前所未有的"分离状况";各国国内因素对外交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俄罗斯战略动向值得关注,美俄欧三边关系互动情况是重要看点;"中国崛起"正成为主导全球与区域战略格局演变和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要"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2.
毕洪业 《国际观察》2022,(3):127-156
冷战期间,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推动美、苏、中三方形成了所谓“战略三角”。苏联解体后,战略三角也随着两级格局的终结而退出国际政治舞台。21世纪以来,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开始形成新型三角关系。由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及价值观推动的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俄美关系的态势和互动成为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最重要变量。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关系再次回归地缘政治思维的趋势更加明显。与之相应,中美俄三边关系也在加速调整,基本形成了中俄合作应对美国“双遏制”的态势。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的中美俄关系,不会是“战略三角”,而是“三边互动”。俄乌冲突的背后是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抗,其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乃至世界秩序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2021,(4):26-4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地缘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国际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实力持续上升,中美俄三国实力对比在动态变化中呈现新的平衡,三国战略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三角互动呈现竞争、合作、冲突、博弈等更为复杂的模式。中美矛盾成为三角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美俄关系竞合两分,中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仍将在三角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伴随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化,俄罗斯发挥平衡者作用的空间进一步增大,或在中美之间扮演有倾向的战略平衡者。  相似文献   

4.
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这是欧盟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和美欧同盟原有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同双方外交政策思想与战略文化的差异及历史经验的不同有关。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5.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从根本上动摇了美欧之间在冷战中形成的联盟关系基础,同时为亚洲地缘政治力量的重组和各种重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地缘政治形势将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经久的话题.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抗模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一度沉寂的地缘政治思想又回到了国家战略思维的前沿.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里,基于地缘的战略思考成为国家制定其大战略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本文试图对冷战后美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乌兰克大选的视角审视美俄间的地缘性冲突及双边关系未来的可能性走势.  相似文献   

7.
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美欧盟友关系的柱石和载体。当时由于苏联和华约集团的存在,大敌当前,北约基础牢固,美欧关系极为密切。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北约作为联系美欧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美欧矛盾突显和上升。北约面临着未来发展和自我重新定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美俄日欧五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过渡时期,美国仍是影响中美俄、中美欧、中美日这三组三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美利用"9.11"事件在客观上增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但并不代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被削弱.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 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 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 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 后冷战时期, 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美欧同 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 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 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 构主义的认同视角, 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 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 并以此为基点, 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土俄两国历史关系复杂,在现实利益中又有着直接的冲突。土作为美欧的附庸和战略支点,曾使土俄关系在长达半个世纪里被贴上了“封条”。冷战结束后,土俄因意识形态特异所造成的地缘隔断已消失。土俄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出发,相对超脱于历史上畛域划然的厚重界标,推行务实主义的地缘外交(强化经济意义、淡化政治色彩)。但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利益主导下的思维定势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土与美欧“联姻”的持续及俄在西方的牵强地位,双边关系仍然是既有共同利益,又有战略矛盾。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地缘政治潜力下降,促使其对外政策中地缘经济战略凸现。地缘经济战略中的能源外交成为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使其经济从解体后的萧条中复苏,但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变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俄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因素互动着,这成为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俄欧三角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美俄接近,建立新战略关系;俄欧靠近,发展政治、经济和安全三层次关系;欧美矛盾增加,削弱联盟关系的基础。美国调整对俄欧政策,旨在突出优势,巩固霸主地位;俄罗斯改善对美欧关系,欲争取外交主动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与伊朗关系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同伊朗上演了激烈对抗的一幕,以伊关系呈现出类似而又不同于美苏冷战的战略对抗关系--军事上的遏制与反遏制,政治上的讹诈与反讹诈、经济上的制裁与反制裁、外交上的围堵与反围堵.以伊这种关系折射出维持现状的以色列与挑战现状的伊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地缘政治争夺、伊朗核问题和围绕"大屠杀"的历史争论是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源.以伊对抗关系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以色列同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取代阿以矛盾,成为当前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并使大国在中东的关系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5.
经过后冷战10年力量消长的演变,中美俄三方打交道的国际环境和基础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中美俄相互依存和互动仍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但与过去战略“大三角”显著不同的是,这一新三边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大可能成为牵动全局的轴心,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 “柔性三角”的新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2010 年12 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 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 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 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 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 “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17.
美欧俄围绕南奥塞梯事件的斗争已发展成为一场牵动国际战略全局的政治角逐.这场角逐是冷战时期大国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继续,是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其发展成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经过反复斗争、较量,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场战略角逐表明世界向多极格局的转型已经接近其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8.
徐蓉 《国际观察》2004,(5):42-47
在冷战结束至今的 1 0多个年头里 ,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多重表现 ,美欧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关系框架发生变化 ,冲突和矛盾不断增多。这些变化虽未导致联盟关系的破裂 ,却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从美欧共同战略目标的丧失到各自不同的战略追求和政策取向 ,从美欧在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上不同的理念到能力分配的不平衡 ,预示着美欧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全面的对抗与非合作 ,却带有某种根本性并且不同于以往联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美欧俄日争夺中东的策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美欧俄日为争取战略优势,在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调整过程中,都加大了对中东争夺的力度,形成“美为主导,多极角逐”态势。一美欧俄日在中东的争夺,有冷战思维的印记,也有新时代的特色,是大国围绕建立世界新格局较量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6日至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俄美三边关系:观念、结构与政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近40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聚焦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当前状态、互动机制、功能特征、冷战前与冷战后三边关系的异同及未来前景等问题,设置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欧亚地政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国内政治经济与中俄美三边关系的互动”三个讨论专题。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