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世纪初,中国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上对我国人口生产进行调整.但是,在贵州省某些民族地区、村寨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当中,因而保持着一套较原始的传统法律文化来对自己本民族人口生产进行调整,因而存在着国家人口法文化与"民间法文化"二元冲突,所以有必要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调整民族人口生产的民间法律文化进行解析和阐述,这样对理解和把握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内部的规律和外在的规制力量,并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4年布加勒斯特世界人口会议以来,世界上控制人口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越来越普遍地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属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底子薄弱,是我国的显著特点。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上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人口问题,解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人口的发展基本上处于盲目高速度增长状态。尽管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控制人口的任务仍然异常艰巨。基于这种情况,在法律上保证控制我国人口应该提到立法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控制人口包括控制人口数量和控制人口质量。因此,尽快颁布一部包括计划生育和优化生育两大内容的生育法,以调整人们在生与育方面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出生率回升,计划生育失控,人口增长势头愈来愈猛,破坏计划生育行为屡禁不止的严峻局面。但由于国家尚未将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纳入刑法制裁范畴,致使不少人顾忌渐少,持权、异权、恃权超生、贿权、买权多生。当此,必须以刑事立法形式,即增加破坏计划生育罪来确实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势头。破坏计划生育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一时不易被人感受到的,而是导致长远的巨大的综合的社会危害后果的犯罪,故应属于《刑法》分则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犯罪构成要件应是: (一)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为控制人口增长而进行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秩序。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侵犯了国家的计划生育管理秩序而不是国家的其他管理活动秩序,这是识别破坏计划生育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实行计划生育、依法遏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决策和基本国策。如何更好地发挥全社会对计划生育的综合效用,特别是将控制人口纳入法制的轨道,乃是当前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几年来,私自摘除节育措施的事件在全国不断发生,超生超育影响恶劣的情况也在各地普遍存在,“超生游击队”和“黑”人口的大量存在和蔓延更加重了我国的人口负荷。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仍  相似文献   

5.
根据宪法规定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面对人口现实状况,本着对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所能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而依据宪法原则和现行生育政策,抓紧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立法,把计划生育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则是当前的根本出路。社会呼唤计划生育立法尽早出台,但该项立法因其调整对象的异常复杂,以致不是一件易事。加之我们过去曾一度受困于西方的“人权”攻击,或过多顾及内部的一些模糊认识,更影响了立法共识的形成,增  相似文献   

6.
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为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基本国情。随着计划生育事业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人口素质问题,关注更深层次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优生优育及人口规模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等,尽管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公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关注和议论也自然多了起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实现了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转变,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审议时常委会委员强调,实行计划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才能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条件。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婚育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李晓颖 《江淮法治》2013,(24):23-23
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之所以进行生育控制。是因为当时人口激增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那个粮食等各种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当滞后的年代,再不进行计划生育,不仅社会无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国家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在物质需求尚且满足不了的情况下,何谈社会稳定,何谈经济发展。虽然现今物质水平极大提升.但若不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国策.也是会引发人口急速增长,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法制》2014,(1):44-4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并随着人口与经济、  相似文献   

9.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计划生育,人人平等”面前,一些特殊群体成为挑战计划生育国策的阵营,特别是先富起来的一群成为“超生新贵”的主力军。计划生育的惩罚措施本是出于控制人口的目的,但如今却成为先富一族超生的挡箭牌,这并非国策的本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禁止富人违法超生”的提案,受到国家计生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计划生育立法的必要性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关系到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增进整个民族的健康和福利的一件大事,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的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九七八年通过的新宪法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53条中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还是从总抚养比上考察, 中国目前都处在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一段时期,也就是中国正在分享所谓的“人口红利”。国外甚至有人将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归结为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但中国目前人口红利的形成或产生是建立在20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与197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之上的,是前人对生育投资的一种回报,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意,也是过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回报,还是现代人减少对生育投资的必然结果,同时还应看作是现代人对未来的一种透支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08,(18):63-63
肥西县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落实。2005年以来,全县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连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先后获得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计生管理一类县,目前,正朝着争创国家优质服务县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抚养费制度就是为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结合社会抚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对社会抚养费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以来,不发达地区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已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政府制订并推行切实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以解决本国人口增长速率超过经济发展速率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不仅使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深入推广,同时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基础,为我国人口的计划生产提供了宪法保障。1982年修改通过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从而使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成为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矿产、环境、人口作为社会的重要资源,直接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这些资源的生产、管理、保护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现行生育制度的生理缺陷、显性问题与隐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调整与完善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构想,即在确保人口控制目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改变现行简单的人口控制政策,实现科学调控人口适度增长、实行以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均衡、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人口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7.
周宏  冯敏 《经济与法》2002,(7):48-48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过程。1978年,我国宪法第一次将计划生育的内容纳入了根本法的调整范围。1982年在《宪法》修正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搞好优生优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可见,在我国现阶段,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既是计划生育国策的要求,也是我国“九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提高人口质量,其根本途径是依法实行优生。所谓优生,是指应用遗传学原理及相关的医学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从而优化人口质量。在人类早期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力争将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之内。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除了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还必须对人口的生育实行立法。人口生育立法是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需要。我国人口发展的情况表明:(一)人口增长太快。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我们已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应该看到,计划生育取得的重大成就,很大部分依靠行政强制和“人治”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