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官怕小吏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大臣。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精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有理由。  相似文献   

2.
杜书文 《各界》2022,(2):68-69
经学泰斗 顾炎武原名顾绛,字忠清,又名顾亭林.明朝灭亡之后,改名为顾炎武,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学、文史、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與地、诗文,是清代承前启后的学术奠基人,号称清代"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虽然满腹经纶,志向远大,但是,面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场贪赃枉法,以及清兵对百姓的野蛮镇压,顾炎武毅然拒绝进入清...  相似文献   

3.
钻营这个词,原应是《厚黑学》中专章阐述的内容。找门路,托人情,请客送礼,巴结权贵,无非是为了谋求晋升。明朝胡震亨《唐诗谈丛》卷二论晚唐诗人的诗集,说这些集子中“多是未第前”写的诗,“其中非自叙无援之苦,即訾他人成事之由”,于是就把名利场中种种“钻营恶态”都刻划得维妙维肖。清朝赵翼《陔余丛考》更概括为“夤缘干进者为钻”,似乎一提钻营,就非官场不可。其实据我看来,世间善钻营者多矣,既不必非文场官场则不钻,且有名有利之处即可营。现在对文言文早已陌生的青年其实  相似文献   

4.
"带病提拔"是中国官场腐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带病提拔"扰乱了官场生态,造成优秀党政人才流失,降低了选人用人公信力,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带病提拔"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管理体制上的漏洞是"带病提拔"的直接原因,裙带关系庇护伞是其间接原因,"官本位"思想是其主观原因。破解"带病提拔",形成官场新常态需要构筑法律法规利剑,斩断官场裙带关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选人用人以形成依法选官的官场新常态;实行竞争型选人制度以形成竞争择优的官场新常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形成严厉追责的官场新常态;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以形成民主选官的官场新常态等。  相似文献   

5.
孙韵 《学理论》2010,(19):194-196
官场小说是当下文坛的一朵奇葩。从内容来说,主要分为反腐小说、文人官场小说和乡土官场小说三类。官场小说的兴起,主要有社会现实的需要、大众文化的推动和知识分子的反思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与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显规则机制不健全和不良“潜规则”的泛滥。腐败行为高发现象与官场不良“潜规则”的蔓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现阶段,官场不良“潜规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应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官场不良“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剥削阶级的官场恶习与腐败,往往在官吏出巡时暴露无遗,这是今古同理,中外皆然的。在中国,有清人李嘉宝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可为佐证;在俄国,果戈里的名剧《钦差大臣》,则通过一个纨绔子弟被误认为钦差大臣的种种奇遇,活画出沙皇统治下官场的群丑图。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省纪委近日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们"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充满江湖习气的"称兄道弟",风行于官场,已有时日。但庸俗称呼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乃是官场江湖化生态的现实存在。"官本位"的现实性存在,造成了官场干部级别化,逐步演化成等级化。官阶等级的差别性,形成了"对上负责"的官场权责体系,造成了上级对下级的绝对领导权;反之,下级对上级干部,则极易形成绝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戍“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引发热议。笔者看来,“官场博士群”的存在,至少有三大隐忧。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官场存在一种突出的逆淘汰现象,不仅致使德才兼备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更迫使"新官""清官"为保生存或晋升而屈从潜规则,造成"劣官驱逐良官"的恶性官场生态。科层失灵是官场逆淘汰酿造发生的组织基础与制度逻辑,它主要表现为支撑选人用人科学化的四大关键机制发生系统性障碍,即"命令机制不统""评价机制不实""激励机制不正"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强"。"关系"从积极、消极两个面向内嵌于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并强势介入到科层制的选人、用人过程中。作为中介机制,"关系"裹挟酿造了机制异变,引发科层失灵,进而导致逆淘汰现象频发。在中国的党政体系之下,治理官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使命,执政党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政治手段和积极领导法治建设来规制关系主义,努力重建官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以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场"圈子文化",它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又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对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和管党治党不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三是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四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戴智辉 《学理论》2010,(3):83-84
本文从李春平的《步步高》剖析中国官场政治小说对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关注,从《步步高》的内容、思想和艺术技巧,看其对提升官场政治小说境界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带病提拔"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权力失范的一种突出表现。它给执政党的政治肌体造成了严重危害。首先,"带病提拔"造成了官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干部资源配置的劣质化。其次,"带病提拔"破坏官场生态,导致官场人身依附性增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削弱。再次,"带病提拔"导致执政党的政治信任流失,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遭受侵蚀。最后,"带病提拔"还容易催生利益集团,致使政党自我净化能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同样面对从“官场”伸来的干 扰之手,河北省一家建筑 企业不屈不挠,拒绝黑箱操作,尽管运转艰难,但还是获得了发展;而浙江省的一家建筑企业迫于压力,与一些官员同流合污,最后走上违法的道路,企业惨遭厄运。两家企业不同的命运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自“官场”的干扰是我国建筑企业感受最深的一个“痛点”,也是我国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首先就要斩断“官场”伸来的干扰之手。  相似文献   

15.
近年官场小说权力叙事中的焦虑状态引人瞩目,并突出地以一种"错位的焦虑"呈现,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症候反应,既表现为传统权术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也表现为权力与利益所展开的恶性角逐,这种权力叙事的书写显示出官场小说尚缺乏深邃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的特权感知是认识官场特权现象的特殊视角。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于官场特权现象感知强烈,具体表现为:特权思想严重、特权行为多样、特权关系复杂、特权危害严重。特权现象具有寄生性、虚假性、垄断性、不平等性和扩张性等本质属性,在官场中呈现出特权群体广泛、"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特权现象明显、制度性特权明显的特征。调查对象认为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的不足是滋生特权的关键因素,他们认同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强化监督等治理措施,并对中央开展特权治理充满期待,但对治理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清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官场不良潜规则干扰并影响反腐倡廉建设,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难度,使得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能真正落到实处,阻碍了建设廉价政府目标的实现。清除官场不良潜规则,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放松。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官僚制,切实维护和增强制度权威性,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加强公务员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提倡经世致用的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从人才培养、官员选拔、地方官任用、行政机构设置、官场风气等不同角度,广泛揭露了明代官场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剖析了这些弊端对明代政治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他所提出的一些精辟见解,在今天亦不乏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建平 《各界》2013,(1):2-2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  相似文献   

20.
桑运川  雷玲 《学理论》2012,(32):232-234
学生干部是高校优秀且数量庞大的队伍。但受腐败亚文化影响,在部分学生干部中存在某些拟官场化的风气和微官场化的状态,学生干部官僚习气严重,等级观念鲜明。消除腐败亚文化影响,廉洁文化进校园,深化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培养精英人才的要求。今天的学生干部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开展学生干部廉洁修养,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