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的严峻挑战,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上台后出台了新的亚太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大中东地区转移到亚太并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主要目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更为复杂。南海局势的新变化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一个直接后果。不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不是寻求同中国对抗,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框架下的对华战略仍然具有两面性,中美在南海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美国同一些南海争端国的利益也有很大差异,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研讨会将于2012年6月30日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期一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美国奥巴马政府自上台以来加快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亚太地区出现了国家间利益重组与秩序变迁的新趋向,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在发生不容忽视的新变化,中国国家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根据国际格局的转变和亚洲局势的新变化将其全球战略重心逐渐东移至亚洲,其这一举措的对亚洲和中国均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倾斜式整合全球战略资源以实现最大优化;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以"软实力"为优选,采取灵活手段扩展战略议题;在战略威慑层面采用"利比亚模式",重视非接触式高科技、新武器的使用和新媒体网络的作用。美国战略东移是过程而非结果,相互依赖和全球治理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霸权国与新兴国权力消长过程中对抗冲突场景。  相似文献   

6.
空间政治学认为,空间不是简单意味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长期在欧洲,其实质是称霸世界,控制全球战略空间"。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其动因和目的之一,就是遏制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挤压这些国家的战略空间,对此中国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中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挑战。在受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影响的国家中,中国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军事和经济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东移的两个支柱。相对军事东移比较容易的条件和明显的奏效程度,经济东移要遇到更多的困难。面对经济实力相对式微、与亚太各国的貌合神离以及中国崛起后与本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与深化的局面,美国在贯彻这一国家战略时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美国意图运用"巧实力"掌控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建立其主导下的"国际机制",一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以此将中国的发展导入其"合意"的轨道。中国应对的方针应当是,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法巩固经济利益,防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50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媒体的100余位专家与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和美国战略东移的影响,中国的周边安全和外交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自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必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中国的崛起必定将压缩周边国家的成长空间。随着美国的战略东移,"重返亚太"为中国周边跟随美国的国家构筑了坚强的后台。中国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因素都与这些有很大的关系。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和外交环境之下,我国需要在巩固和维护周边安全,加强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强多边互动,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周边安全与外交战略融合推进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0.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必须与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因此,结构调整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国内出现买方市场后,这一问题表现得愈发突出。所以,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一定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战略重点。去年以来,我国扩大内需取得明显成效是与积极调整结构分不开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不搞重复…  相似文献   

11.
“和平解决”是美国进攻性政策渐次破产后的衍生物,自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是否符合这一政策即成为美国是否介入台海以及是否继续对台军售的先决条件和唯一借口。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华盛顿既最大程度上约束了大陆在两岸事务上的自主性,又主动限制岛内的“台独”倾向,“双管”的目的意在维持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权力与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从公安信息化战略全局的角度研究公安信息化战略问题,需要探讨公安信息化战略的内涵、公安信息化战略的战略环境、信息时代的治安观、公安信息化战略的战略地位、公安信息化战略的战略重点等若干问题,要在研究公安信息化实践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警务战略控制是指由警务战略指导者对警务战略的实施是否符合预定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警务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由于警务战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发生,同时.警务战略失效的可能性也贯穿于战略实施过程的始终,所以,适时地开展警务战略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警务战略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面向未来原则,保持弹性原则,及时、适度原则,信息反馈原则,战略重点原则和自我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九一一事件为标志,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反恐战争"。这一战略正在结束。美国新的战略重点被确定为亚洲,针对中国。针对中国并不必然是敌对、包围和遏制中国。美国对华战略还没有因美国全球和地区战略调整而改变。"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及地区地位和影响的上升,维护美国在亚洲的主导或"领导"地位,平衡、制约和防范中国。在国力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美国新的地区战略以军事和安全为主要手段,挑拨和利用亚洲各国间的问题和矛盾,进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美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五大保障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培养和利用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战略重点.本文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培养世界一流创新人才的五大保障条件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指出美国的高等教育在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但同样会遭遇严峻的挑战;中国目前远不及美国发达,因此,不可以全盘照搬美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而是要有选择借鉴他们的经验,培养中国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是否准确,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目前人们普遍坚持的三条依据是:本地区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环节;本地区现时具备的某种优势,即优势环节;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弱点,即薄弱环节。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17.
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张达仁前不久,来自美国的一名年轻女教师给中国学生讲演。学生提问时提出一些涉及她本人的问题,例如AreyougoingtomakeaChineseboyfriend?(你是否打算交一个中国男朋友?)这个问题问得很不得体,令人尴尬。...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军事行政行为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在理论和实践中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军人提起的有关军事行政司法救济的案件,出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以及法院不干涉军队内部事务的考虑,联邦最高法院在判例实践中尚未发展出处理这一问题的有指导意义的先例原则,联邦第五巡回法院提出的“敏德斯标准”成为裁判此类案件的重要参考。通过考察美国军事行政司法审查的判例实践和理论论争,透析其背后隐含的政治体制架构和利益权衡哲学,对于我国是否建立以及如何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绳电话已经如此普及:在饭店里、月票者的手提包里、观看足球赛的爸爸、妈妈的口袋里,到处都能听到它的响声。但司机是否应该加入到这一使用的行列中呢?有些国家已经禁止开车时打手机。但美国的司法机关并没有紧跟这一诉讼,法律制定者以及公共政策指导者提出的棘手的问题:美国的法律是否应该通过限制开车使用手机的规定呢?这种法律条文是自觉遵守还是强制实施呢?我们是否会不公正被当场抓获呢?目前有没有已制定的法律条文适用于手机的误用呢?手机的作用是否超越过或至少相当于分散司机注意力的危险性?史蒂芬尼·福尔,也就是交通…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当前还存在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权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