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整个封建社会的宰辅唯有张居正敢裱这样一个压皇帝一头的对联,并用纯黄金打造,极为嚣张地挂在家门口,张居正的确是牛啊!但牛人都有他"牛"的资本。近日,细读熊召政先生荣获第六届茅盾  相似文献   

2.
湖北作家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出版以来,屡屡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也掀起了世人对一代悲剧改革家张居正的强烈关注,这部小说究竟有何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的道路同样多难坎坷,最后又都归于失败。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王安石被罢官后,仍得到朝野尊敬,即使同他的政敌,也有相当的友谊。而张居正则相反,死后两年,就被“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二人结局因何如此不同?那就是王安石大权在握时自律甚严,一生廉洁;而张居正却与之正好相反,他在反人家腐败的同时,自己却起劲搞特权、捞好处,为政不廉。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4.
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问世之后,张居正这个名字逐渐为世人熟悉。其实,这个名字在历史学界从来都没有被忽略过。褒奖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亦不在少数。自他死后四百余年,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攻击他  相似文献   

5.
正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不知不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6年了。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了。人亡政息,在台上永远正确的张居正现在处处错误了。万历十三年正月初十,亲政的万历皇帝下旨,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同年三月,又"升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了。孔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说:“明朝国家管理体制对今日中国的参照意义,远远超过清朝。”我读完《张居正》,感慨最深的是:在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改革要想成功,改革家用人就不能有丝毫偏差。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用人的“六毋”原则石斌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历史经验,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当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他在用人上提出的"六毋"原则,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这"六毋"原则,第一条是"毋徒眩于虚名",即选用人才不...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一次注定会被写入历史的会议。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了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方案,更在于会议本身即是一次重要的法治启蒙,它在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法治信仰的同时,通过大量"全民守法"的内容,推动中国社会法治信仰的形成。"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政治家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难于法之必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社会法  相似文献   

9.
7月16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时,林彪被列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照片赫然在列,展览使用"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形容林彪早年的军事贡献。对此,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21,(7):39-40
正延安革命纪念馆有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最为生动的党史陈列。在纪念馆的展览墙上,悬挂着当年被人普遍称颂的延安的"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甚至令赴延安参观的爱国华侨都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11.
《军队党的生活》2013,(7):86-86
北京军区某摩步旅十连自1928年5月诞生以来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荣获"爱民如玉"、"敢打硬拼"."立功太原","红一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6次、三等功13次。2007年,2009年、2011年十连党支部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基层先进党组织"。2012年4月十连被北京军区授予"思想政治工作模范连"荣誉称号。2012年6月十连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2.
明朝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兴衰治乱的轨迹在《明史》中历历可见.在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父子励精图治,奠定了大明王朝数百年的基业.之后有所谓"仁宣之治",实则在守成中渐渐消磨了进取的斗志.到嘉靖当政,初期尚有振作之象,不久便朝政紊乱,乱象环生.万历初期张居正改革犹如回光返照,过后就江河日下,病入膏肓.明朝有许多昏庸的皇帝,如醉心修道的明世宗朱厚熄、几十年不见朝臣的明神宗朱翊钧、热衷于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内忧外患中走投无路,最后吊死煤山.他死前以发覆面,以示"无面目见祖宗".一代王朝就此凄然谢幕.  相似文献   

13.
正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公开政务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的情况比比皆是。信息公开里的"等等"之做派,不过是避实就虚、糊人眼目、怕被纠错心态的折射与反映。政务公开里这种遮遮掩掩、闪烁其辞的"等等"现象,一方面看,  相似文献   

14.
移居澳大利亚后,我便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办公室的工作,如果能在政府里"当差"就更理想了.于是,我参加了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至今已经担任州政府工作人员十年有余.十年来,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澳大利亚公务员心不累,与我在国内时的情形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自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发表以来,张居正的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便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熊先生的所作毕竟是小说家笔法,是旧史料的放大,离历史的本真尚有距离。拨开岁月的雾障,追寻“变法”的过程,论以当时的效果,揆之今日的眼光,则发现:张居正的改革其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本身的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16.
上海辞书出版社将要出版《张居正讲评<论语>》这本书,我很感诧异。因为在我对张居正的研究中,无论是他自己的书信奏疏,还是《明通鑑》、《三编发明》这样的史书,均不见对此书的记载。询问编辑,告之所据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海内孤本,心下更为称奇。即请求编辑将  相似文献   

17.
正乐朋在《湘声报》上撰文指出:国家的典章制度,俗称规矩,要求社会成员一律遵行,没有例外。但在人情弥漫的古代中国,却因人而异。对平民百姓、底层小吏,规矩很硬,但触碰到权贵及圈内人,就硬不起来。以"改革名臣"著称的张居正,其铁腕改革的重要一项就是制"考成法":整肃官场吃喝玩乐的腐败风气。并立下规矩——无故到驿  相似文献   

18.
郝世宁 《世纪桥》2010,(11):17-17
2009年度,一种不合语法规则的"被"字句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被"字跻身2009年十大流行汉字。"被"字句活用的深层原因是公民权利得不到维护,同时也是公民权利意识集体觉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整顿驿递制度过程中,颁行过有关官员出差的规定——《给驿条例》,以限制官员利用出差之便享受特权。本来,在明王朝建立之初,驿站的使用是十分严格的,非军国大事,一律不得使用驿站。即使是勋戚王侯等达官显贵因公出差,也要持有政府签发的证件——“勘合”,住驿站只能带随从一人。可是,越到后来,官员们使用“勘合”的条件不断放宽,发放“勘合”成了送人情、拉关系的手段之一。无论公差私事,都可以住驿站,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于是,张居正在万历三年  相似文献   

20.
赞皇县医院始建于1945年,其前身为抗日战争时的冀西药社和健民医院.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95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0年被评为"三星级文明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