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是在经过充分调查、讨论 ,广泛听取和吸收各阶层的意见、要求 ,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借鉴国外司法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书》提出了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各种措施 ,描绘了21世纪日本司法制度的应有面貌。《意见书》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 :⑴完善符合国民期望的司法制度 ;⑵充实支撑司法制度的法律工作者队伍 ;⑶确立国民基础。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要求以内阁为首的各相关机关积极而大胆地制订措施 ,实施《意见书》提出的各项改革 ,完善日本司法制度 ,充分发挥司法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设有国民参与的司法制度一直是日本司法改革的努力方向。2001年6月,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在意见书中提出建立裁判员制度的构想,2004年5月该制度正式确立。日本的裁判员制度从性质上讲属于参审制,即由法官和裁判员共同组成裁判体,对案件进行审理,在评议案件方面,裁判员与法官具有同等权限。裁判员制度有利于增强国民对司法的理解,牢固确立司法的国民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云红 《河北法学》2012,30(9):184-190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建立是日本此次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09年5月裁判员法施行以来,已初见成效.裁判员制度的设立和实施,不仅可以增强日本国民对司法活动的理解和信赖,也体现了国民在司法领域中由“客体”向“主体”的意识变革.它既是实现真正的以国民为基础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透明度的前提.因此,日本裁判员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对于我国将来改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7年起,日本开始进行自战后以来的第三次司法制度改革,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以下简称“审议会”),下决心对现行司法制度作根本性改革。2001年6月12日,“审议会”向内阁提交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该《意见书》在考虑21世纪日本司法应有面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6月12日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向首相小泉纯一郎提交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以来,为实施《意见书》中提出的各项改革,完善日本司法制度,日本于2001年11月6日制定了《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法》。此法由第一章总则(第1-4条)、第二章基本方针(第5-6条)、第三章司法制度改革推进计划(第7条)、第四章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本部(第8—18条)组成,并于2001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根据《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法》第8条(为综合而集中地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在内阁中设立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本部)的规定于2001年12月设立了司法制…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的司法改革和行政争讼(一)司法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1945年),以美军为中心进行了推动民主化的诸多改革,裁判制度与明治宪法时代(1889~1947)相比也较民主化。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虽然法官的统治逐渐加强,但与国民救济有关的判决却没有出现。结果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日本,司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陪审制度——"裁判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盲2001年6月12日,成立于1999年7月的"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发表了《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建议建立"由广大的一般国民与法官一起共担责任、共同协作,由国民作为主体实质性参与部分刑事诉讼案件的新制度"。这次司法制度改革由3个重要支柱组成,提出了"建构能够满足国民期望的司法制度(完善制度基础)"、"扩大维系司法制度的法律职业(扩充人员基础)"以及"确立国民基础(国民参与司法)"三大目标。其中,三大支柱之一的"确立国民基础"的核心是裁判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朝霞 《人民检察》2005,(11):60-6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司法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5月,日本国会正式公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制定颁布了多项配套法律,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出台,进入准备、实施阶段。本文在介绍近年来日本刑事司法的概况、改革的背景、宗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2004年日本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日本刑事司法改革的特点。一、日本刑事司法概况及改革的背景(一)概况日本现行刑事司法制度是二战后建立的,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在美国法影响下于1948年7月10日由日本国会通过并于194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在长达50 年的期间里,该法虽有过几次小的修改,但从没有进行过任  相似文献   

9.
国民参与司法是现代司法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社会和谐和促进司法公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察审查会制度和裁判员制度作为日本国民参与刑事审判程序的两个最重要的制度,虽然被日本司法改革审议会的专家十分看好,但时至今日,国民仍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除了国民理解和接受这一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外,维系这一制度的根基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司法改革的深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正在酝酿司法改革。关于这场司法改革的性质 ,日本的一些学者称为“体制改革” ,甚至为“国体改革”。〔1〕具体负责改革设计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在其最终意见书中也指出 :本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是为了在“法的统治”这一宪法原则之下将已经进行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经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改革 ;是有关“这个国家形态”的诸改革中的“最后的关键性”改革。可见 ,日本这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虽是“司法改革” ,但其意义、性质上远远超过单纯的司法改革 ,确实是一项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因此 ,我们在认识这次司法改革时 ,既需…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们随中国司法代表团到日本和俄罗斯,对两国的司法制度进行了考察研究。尽管两国国情不同,发展状况不一,但两国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内政治的需要,有些地方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一、日本司法制度与司法体制改革情况(一)日本的司法制度简况1、日本审判制度(1)组织机构和人员。日本法院有四级,分别是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区法院、家事法院和简易法院。最高法院由首席法官和14名法官组成。全国有8个高等法院和50个地区法院,地区法院有203个分部。家事法院和简易法院都是基层法院。家事法院主要审理涉及…  相似文献   

12.
关于行政诉讼制度 ,从强化对行政的司法审查机能、有效地保障国民权益的救济的视点 ,作为这次司法制度改革的立法课题 ,应当采用如下思路进行重新认识。一、基本的重新认识的思路就行政诉讼制度而言 ,为谋求对国民权益更为实效性的救济 ,应整备其程序。二、具体的重新认识的思路(一 )救济范围的扩大1.撤销诉讼范围的扩大(重新认识的思路 )作为与对国民利益调整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行政相适应的思路 ,不拘泥于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形式和行政实务的运用等 ,在法律的宗旨、目的和处分中应当考虑利益的内容、性质等 ,因为原告适格的实质性扩大被…  相似文献   

13.
尹琳 《政治与法律》2012,(1):134-142
作为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三大支柱之一,日本于2004年制定《裁判员法》,在刑事审判中实行国民参与的裁判员制度。虽然裁判员制度的引入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它对日本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更为重要。裁判员制度不但带来日本刑事诉讼理念———当事人主义的回归,还给日本刑事司法的实务运作带来划时代的制度变革。考察日本裁判员制度,对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乃至刑事诉讼程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韩旭 《法学论坛》2000,15(3):75-80
依法治国要求司法现代化,而司法现代化则需要通过司法改革来实现,司法改革包括司法观念和司法制度的变革,其中,制度的建构和顺畅离不开司法理念的先行和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司法现代化必然要求法官角色的转换和法官形象的重塑.因此,从司法价值理念的角度来探讨和认识21世纪中国法官这一职业群体在完成角色转换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薇 《中国检察官》2005,(5):110-112
人类社会已经迎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回想起已然逝去的二十世纪,脑海中不免会浮现出战争、恐怖活动犤1犦、环境破坏等画面。为了追求巨额利润,利用权力的手段操纵人们的思想意识,煽动国民的民族情感,对能源的占有犤2犦和掠夺以及领土之争导致战争和环境的破坏活动接连不断的发生。面对如此的境况,许多国家把改善法治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力图通过司法改革形成、维持人类的理性社会,建立可持续的、和平的生态环境。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司法改革,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改革潮流犤3犦。而日本的司法改革也融会其中。纵观本次司法改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看我国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笔者作为客座教授于去年9月在日本新泻大学讲学一年。在此期间 ,正赶上日本进行二战后的第三次司法改革 ,而此时 ,我国的司法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此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 ,对日本这次司法改革的基本做法进行了一定的考察 ,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有所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日本先后进行了三次司法改革 :第一次是二战结束之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所进行的司法改革。这次司法改革是在日本废除了明治宪法 ,制定了实行国民主权原则的日本国宪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赋予裁判所完全的司法权和违宪审查权 ,禁止设置二战前行政裁判…  相似文献   

17.
日本"裁判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相顺 《法学家》2007,(3):140-146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就是在那些民众关心程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中,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裁判员,由裁判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在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民主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兼具英美陪审制和大陆参审制特征的民众参与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田凯 《中国检察官》2004,(2):76-77,75
英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组成,我们所说的英国刑事司法制度,通常是指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刑事司法制度(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的司法体系和英格兰威尔士地区明显不同,一般不列入英国司法制度考察的范围)。深入了解英国刑事司法制度之下的司法理念及其在新世纪的变革与发展,有助于为我们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一、英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1、法典以判例法为主体兼顾制定法英国是普通法制度起源的国家,一般的普通法的制度来源于社会,而非上级制定,法官通过判例把社会规律和自然的规则制定成法。普通…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法院     
日本的法院,随着司法制度的改革几经变化。明治维新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采用大陆法系的司法体系,先以法国后按德国的模式建立。战后又采用了英美法系的许多原则和制度。现将日本的法院情况从下面两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中外法学》2010,(6):928-943
@@ 民事司法改革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话题,但我国的改革目标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西方主要国家的民事司法改革,是在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过高,所以他们司法改革的矛头自然就对准了以上两个问题,期望通过加快诉讼速度、降低诉讼成本来使司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使民众更容易、更方便寻求和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