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背景。他的解构之途是通过一系列关键词来展开的。他从延异、踪迹、播撒、替补等不起眼的概念入手 ,以概念的不确定性和自我解构性掘开在场形而上学的根基 ,从而达到颠覆在场形而上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批判理论是当今西方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定位。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的创构是批判理论发展的转折性学术事件。总体而言,哈贝马斯的理论工作激活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可能空间,使这一理论传统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制造的思想困境,从而使之能够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创获它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话语,在某些质点上留下了疑点。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与韦伯合理化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二者在世界图景假设、哲学基础、理论性质三方面部有所不同。韦伯立足于超验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对立来建构其合理化理论,因此其哲学基础是意识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普遍真理的形式合理性。哈贝马斯的合理化理论的世界图景假设是经验世界内的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对立,其哲学基础是语言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共识的交往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一个侦探推理文本《失窃的信》成为各个学派用来阐发各自理论的道具。在这场争论中,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认同了心理分析学家拉康对于故事中所指(信的内容)和能指(信的影响)之间松散关系的界定,但不同意后者文中体现出来的逻各斯主义中心论;并试图用消解二元对立和分析文本的不可译性来颠覆这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在肯定解构主义的积极批判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其在传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罪多发,尤其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虽然这只是个罪,但其影响已经超出个罪的范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解读,发现这一个罪中存在两个悖论。其主要原因是该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刑罚权的干预范围过大,同时法律条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修订该法条,可以借鉴德国立法模式,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从信用卡诈骗罪中剥离出来,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6.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德里达主要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文本的传统意义以及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等级概念,德里达实际上为我们解构了西方传统哲学即“在场的形而上学”。倡导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解构,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第一代和第二代代表人物,以其独有的角度批判、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他们过度重视异化,将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异化,并认为异化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没有认识到科技是中立的。他们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即革命意识论极具乌托邦色彩,没有从根本上看到资本主义的矛盾。随着现代化的社会的继续发展,消费异化取代生产异化成为当今社会异化的主要内容,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出现在现代化刚刚起步的我国。因此结合西方经验与我国社会现实,正视异化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相比,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明确行政主体作为行政法律上的独立法律人格的实质含义,并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确定来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而且“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国民素质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三农”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课题,必须时刻提起重视,紧抓不懈。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与改善,但也应注意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三农”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找到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诉权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权究竟是什么?本文从批判现有几大诉权学说的共同缺陷出发,通过考察诉权与法律的关系、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和诉权的存在形式,提出诉权的人权权源论、诉权的利益保障价值论和诉权的运动状态论,力图从全新的视角探求诉权的本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性自我确证问题入手,阐释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困境;指出了马克思将“劳动”确定为现代性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规范性概念,实践哲学是现代性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对劳动现代性理论的批判;最后,指出我们应该从存在论根基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视域中分析劳动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成熟得益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批判,是“人学”与“科学”的统一;政治经济学以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是“科学”与“人学”的统一;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及其导出的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学说摆脱了空想,保证了社会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最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重视三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继承批判理论的学术传统,同时结合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承认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关注资产阶级民主扩大带来的批判理论范式转型,通过建立在日常语言基础上的"交往理性",实现对传统意识哲学真理观的超越和整个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建构对话、沟通、交流的主体间性,倡导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实践,发展了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拓展了批判理论的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张少兰老师对职业人文教育的生成语境、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选取等命题的质疑进行了理论回应,认为职业人文教育的提出有其现实必要性与可能性。应然的职业人文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由于其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缺乏顶层设计,因此必须重塑并彰显职业人文教育的本然要义。重构职业人文教育应以人文精神为旨归,以培养成人为其价值追求的职业教育。其应是一种存在教育、素质教育与生态教育。实践职业人文教育必须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上入手,进行理论范式的转型与渗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学界一般所认为的东方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之类的东西文化二分的观点,实际上是由于缺乏文化形态学的方法而导致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文章运用文化形态学的方法着重对东西方农业文化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指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而是基于人性一致基础上的同一类型的文化,其区别仅在于二者发展的时间差异.文章还对诘难东西方文化属于同一类型文化的观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工具理性为取向的现代化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但却造成了自由与意义双重丧失的现代性悖论,其实质是以主—客模式为特征的意识哲学的必然困境。韦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问题并着手解决,但由于囿于意识哲学的范式因此均难逃工具理性的桎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以语言哲学的范式取代意识哲学,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范式转换,拯救了“铁笼”中的孤独个体,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它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型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它表明资产阶级国家并不是什么伦理的国家,它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学说也不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整个社会"物化",商品拜物教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结果。卢卡奇和哈贝马斯虽然都吸收了韦伯的思想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但是,卢卡奇否定经济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韦伯化;而哈贝马斯关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的观点则从经济系统对文化领域的决定作用这一维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并使韦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化。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第三世界方法是以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以国际法历史发展为视角,对现代国际法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批判。国际法第三世界方法认为,现代国际法建立的基础和内容结构反映了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法律统治秩序。此外,国际法第三世界方法还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现代国际法的变革提出了积极的构想。尽管国际法第三世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于国际法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正确认识现代国际法的本质和推动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批判性地将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运用到了动物伦理领域,他认为动物可以成为列维纳斯伦理学中的他者,而且它们比他人更加他异,是他者的他者。动物可以让我们更激进地重思主体性。哪怕是列维纳斯的“我在此”这样强调受拣选性和被动性的主体性,在德里达看来也还不够激进,并且太过人类中心主义。他通过列维纳斯“您先请”的伦理原则,进一步把这一主体性推进到了更为被动的“我跟随”。“我跟随,故我是”,而我所跟随的不只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通过将列维纳斯的好客理论批判性运用到对于动物问题的解读中,德里达进一步拓展了其“质疑主权”的主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