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连春亮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7期上撰文《罪犯自我意识障碍及其调适》指出罪犯的自我意识是罪犯对自己在服刑改造过程中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方式、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它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时期。由最原始的自我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
葛凤 《法制与社会》2012,(20):74-75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才资源和积极参与者。青少年时期是少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充满变数的"风暴期",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成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殊性决定的主观要素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心理条件。本文在借鉴艾里克·埃里克森等人关于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期犯罪预测变量的主观要素进行了人格归因,提出自我意识作为人格系统的重要变量,对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变量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作用,同时对教育实践中自我意识塑造的目标要素进行了关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正在困惑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与预防具有显著的意义。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个人需求与社会供给以及意志行为和认识能力都存在着超前与相对滞后的冲突,因此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广泛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正如班杜拉所指出的,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在他们的组织活动中、创造活动中以及他们对环境的调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自我效能感建立的角度,分析了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人生态度。与之相应,社会也应该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因此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实施相应的教育理念,逐步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密切协调与合作的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是极为必要的。18岁之前的青少年阶段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重点在于素质教育和扎实的基础教育,教育方式要少灌输,多体验。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独立的自我意识悄然形成。对他们进  相似文献   

7.
存在与迷失——论顾城诗歌创作中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整个中国文坛都在寻找"自我",诗人以哲思的形式寻找着"自我"的深层内蕴。做为"朦胧诗派"代表之一的顾城,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和发现"自我"。本文拟从顾城诗歌创作过程"自我"的三个阶段的历时分析,探询顾城诗歌创作中的"自我意识"与诗人精神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和提供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来积极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蒋杭玲 《法制与社会》2012,(13):237-238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呈现四种发展状态,不同状态下的人格特区不同.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一性的混乱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尼科特的"过渡客体-过渡现象-潜在空间"理论是继弗洛伊德和克莱因之后对人类本质的又一种表述,在精神分析领域影响深远。后继者们分别从个体发展的理论延展、领域多样化的延展,以及理论的整合与解析三个方向发展这一理论。个体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青少年期以及成人期的正常与异常发展;多领域的延展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来自人类学实证研究的支持与批判;理论的整合与解析表现为多学科研究支撑的对于过渡现象功能与变迁的理论总结,以及奥格登对于"潜在空间"的现代解析。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可塑性较强,影视传媒及其作品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思想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非判断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利用硬质传媒的优势,使之变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防止思想糟粕对学生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元认知具有自我意识性、调节性、能动性、反馈性、有效性、迁移性等特点,其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从而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英平  刘梅 《法制与社会》2011,(32):228-22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伴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逐渐成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使得自我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现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黄金时代更需要自我教育来发展自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然而,目前大学生自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有效性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施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揭示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由未成年到成年转化过度时期,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熏染,加上教育失当,青少年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情形,特点,内在根源入手,探讨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沈重 《中外法学》1981,(4):67-71
<正> 我们都民作为社会一员,热爱肩负未来社会重任的青少年,并且期望他们在良好环境中,获得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都民必须铭记,无论在家庭、学校,或者工作岗位以及其他场所,都要竭力对青少年予以正确指导,以便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做出贡献。我们都民必须深刻认识自己担负培养身心健康青少年的责任,以便致力于使青少年成为遵守生活纪律,具有自觉性和责任性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7.
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成了自主管理、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平等竞争的执业主体,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律师也由国家干部身份转为社会法律服务人员。在这一过渡转型时期,律师的思想观念、利益分配、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激烈的撞击,这种撞击引发的一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与国际接轨更加迅速、快捷,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二元城乡体制的逐渐打破,"留守未成年人"成为近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伴生群体,这个群体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具有鲜明的特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其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多方面,如何预防和控制,同时保护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之下,政府规制难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强化个人、企业、市场的自我意识极为重要,因此如何引导私人主体积极主动地展开自我规制,将成为国家规制模式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导致行政法上各种主体的责任需要予以重新分配,一方面要充分诱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展开自我规制,重视私法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自我规制进行后设规制,强调行政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的衔接和协调。同时,实行社会自我规制,强化法律与社会共同发挥作用,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的自尊对青少年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青少年自尊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包括家庭和早期经验、青春期与身体形象、成绩的反馈与自我效能、对能力的胜任与自我评价、社会赞许与支持、家庭氛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