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视界     
《当代贵州》2011,(30):66
新奇事美国自由女神像获赠"生日礼物"10月28日,美国自由女神像迎来125岁生日。生日当天,"她"获得一份由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名为"地球摄像头"的公司赠送的特别礼物——5台网络摄像机。这5台摄像机安装在自由女神手举的火炬之上,开始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网友们可以通过摄像机以4个不同角度观看自由女神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30):66-66
10月28日,美国自由女神像迎来125岁生目。生日当天,“她”获得一份由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名为“地球摄像头”的公司赠送的特别礼物——5台网络摄像机。这5台摄像机安装在自由女神手举的火炬之上,开始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摄像头在为线上"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网络犯罪带来可乘之机。有不法分子破解大量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摄像头,售卖拍摄内容,给人们隐私安全带来威胁。网络摄像头不是"法外之眼",专家指出,应采取技术措施与法律手段,斩断贩卖公民隐私的黑色产业链。偷窥事件敲响警钟南京的李先生为参加公司的线上视频会议,购买了一个网络摄像头,但使用后不久,他收到一封英文邮件,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在陕西汉阴县国土资源局门口的"县委第七督导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箱"一侧,有一个摄像头,摄像范围正对准意见箱。11月6日,汉阴县国土资源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报称,摄像头为2012年安装,先于意见箱安装,但在设置意见箱时未考虑到摄像头这一因素,看到报道后,汉阴县国土资源局立即整改,将征求意见箱调整至办公楼一楼大厅便民休息区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下,随着人们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意识加强,各个单位、店面、超市以及家庭都安装了摄像头,为的是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取证或供查询相关信息。在我国,录像监视系统兴起后,人们对安全需求也日益高涨,监视系统已经普遍深入百姓生活。虽然人们的安全保证了,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隐私活动也被暴露在摄像头之下。本文从对隐私权的概念出发,分析摄像头下隐私权被侵犯的原因,并指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对此提出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启用一种高清摄像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司机在开车时是否违规使用手机。除固定摄像头外,新南威尔士州交通部门未来3年内将在全州各地设置45个移动式摄像头,监测司机使用手机情况。这些移动式摄像头设置地点不会有提醒标识,已启用的监测系统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拍摄图像,并将认定为违规使用手机的图像交给专门人士进一步审核。监测系统启用头3个月内,违规使用手机的司机将收到书面警告。3个月后,违规者将面临344澳元(约合1637元人民币)的罚款。  相似文献   

7.
微言堂     
正A【监控意见箱】陕西汉阴县国土资源局办公楼门口有一个"县委第七督导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箱",但在意见箱的旁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有人质疑,此举有打击举报人之嫌。经群众反映,县国土局已承认这是工作失误,已将意见箱移到没有摄像头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阎女士遇到了烦心事儿: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敲门,开门后楼道里却又空无一人。还有一次,她刚出家门就被扔在门口的香蕉皮滑倒了。阎女士觉得有人在故意捉弄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叶女士。于是她找对门的叶女士去问个究竟。没有真凭实据,叶女士不承认。她想了个办法收集证据,在自家门上安装摄像头,把它接到电脑上,这样楼道里的情况都能监视了。这摄像头刚装上没多久,叶女士就把阎女士告上法庭,说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立刻拆除摄像头。  相似文献   

9.
干部工作作风散漫,这无疑需要整治,但采用"针孔摄像头"进行暗拍,却似乎有些许不妥,原因有四:一是干部需要"养浩然正气"。而使用"针孔摄像头"监督干部,使干部人人自危,不利于干部的自我教育,易导致养自内心的浩然之气荡然无存。二是谨防"水至清则无鱼"。暗中监视这样的苛查虽能让干部一言一行进入眼中,却让干部失去羞耻之  相似文献   

10.
民情     
摄像革命 谷歌眼镜是一款可佩戴的微型电脑,它可伸缩的框架上配有摄像头和微型屏幕,能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照相、发送信息和在线搜索功能体验。虽然谷歌眼镜未来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但它预示着一场无孔不入的摄像革命的到来:摄像头不仅能帮助解决纠纷,还能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并帮助各行业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秋风 《廉政瞭望》2010,(21):40-41
部下没给国土厅副厅长面子,副厅长默许“好兄弟”安装摄像头监视部下,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是哈尔滨市城郊的村民,有一事请教. 李学明家与我家是前后院邻居,我们两家因宅基地等问题素有积怨.今年春节期间,李学明在自家房顶、大门及两个后窗处分别安装了四个摄像头,正对着我家,令人心烦.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李学明在后窗隐蔽处安置的两个摄像头,其监控范围正是我家院子、院内大门口及楼房二层居室.我认为,李学明存在住宅监视、偷窥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严重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因此,我与李学明进行了交涉,要求他拆除相关监控设备.但他称,安装摄像头是为了自家安全,属于他的人身自由,以此拒绝了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正人间最暖是亲情。前不久,一段奶奶对着摄像头给孙子"留言"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孙子盘海燕是武警河南总队焦作支队的一名战士,去年9月应征入伍。奶奶得知盘海燕能回看家中监控录像后,就时常站在摄像头下,仰着头和孙子"说话"。在奶奶的"留言"里,多半是叮嘱他要注意身体。看到如此牵挂自己的奶奶,盘海燕忍不住流泪,他说:"我一定好好努力,让奶奶为我自豪。"  相似文献   

14.
宋莹璇 《党课》2009,(7):90-93
案例:2008年5月,深圳某楼盘开盘,开发商在推销时承诺将有名牌物业进驻,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有监控摄像头,保安24小时巡逻,等等。施先生看了宣传后,觉得物业管理到位,房子也不错,就购买了一套房,并于2008年10月入住。开发商也兑现了当时的承诺,聘请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物业公司)进驻管理,施先生也与物业公司签署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合同约定: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有监控摄像头,保安24小时巡逻等。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升 《探索》2005,(2):66-69
纽曼认为,自由包含了司法自由、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传统自由主义的观点局限在司法自由的范围内考察自由,而这种自由仅仅具有道德的意义,而其政治和经济的意义是外在引入的,司法自由最终可能会被政治和经济权力所消解。因此,必须在其中引入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才能保证真正的自由。根据对于政治自由的这种理解,他认为,政治自由不能由经济自由所取代,而民主的制度是用来保证和扩大民主的权利的,这种民主的权利不能依靠心理上的恐惧来维持。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与英美哲学自由观是欧洲自由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明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英美哲学自由观的基本内涵,指出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英美哲学自由观的哲学语境不同,明确前者是"积极自由"范畴,后者是"消极自由"范畴,并且两者对待感性因素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是马克思自由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厘清二者的根本区别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自由观。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留下了光彩夺目的自由观遗产。马克思自由观的发轫、形成、发展直至成熟,与其本人不同阶段生活成长的历史境遇以及欧洲哲学史本身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休戚相关。马克思自由观在历史中演进生成,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脉络,最初呈现为作为精神本性的“自我意识”,经过“克罗茨纳赫转折”,马克思自由观进入“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阶段,将自由视作自由自觉的活动。直至唯物史观创立,马克思对自由的探索正式踏入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科学之路,开启了其自由观作为“自由个性”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在追求个人自由这一点上共同一致,但二者在自由的边界、国家的角色以及民主的模式上存在着重大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关于自由的边界,自由主义区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共和主义界定为无支配自由;在国家的角色上,积极自由要求积极国家,消极自由对应最小国家,而无支配自由必然导致积极国家;在民主的模式上,积极自由对应多元民主与协商民主等,消极自由导致精英民主,而无支配自由则产生论辩式民主。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自由置于唯物史观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其他自由观的根本标志;自由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必然、自由与法治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范畴,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具有四种特性。首先,自由具有现实性。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虚幻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其次,自由具有阶段性。我们既不能用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也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观。再次,自由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自由不是一小撮人的自由,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最后,自由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看到自由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又要把握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自由的普遍性。同时,要认清西方国家提出的"普世价值"观的真面目,不能将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