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根据对"权"的不同理解,特权可以分为权力型特权和利益型特权。利益型特权是指官员获得的超过自己正常劳动所得的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法律认可的,也可能是法律不认可的,其共同点是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被人们视为一种惯例。利益型特权的来源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要反对利益型特权,必须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公务员劳动力市场、反对自我定价、公开财务信息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表征即特征,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区分事物的标准。掌握法律特权的表征体系,我们可以把法律特权与法外的所谓"特权"(即贬义色彩的特权)区分开来。特权有七个表征:特权之权利主体范围狭窄,特权就是豁免权,特权优越于普通权利,特权是有法律边界的自由,有些特权不允许转让、放弃,特权者亦需承担特定的法律义务,特权之创设应操于君主或民意机关。  相似文献   

3.
天理,即自然法。以是否符合天理为标准,特权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符合天理者为合理之特权,违反天理者为不合理之特权。特权的合理性要件有:特权不应违背善良风俗,特权宜顺应经济基础与政治发展的要求,特权宜源自公正的社会分层,特权所占用的社会资源要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4.
特权法律制度是立法者利益权衡的结果,制度背后蕴涵着特定的价值观与立法精神。特权之立法精神不一而足。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为了方便特定职务的履行,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目的在于延揽贤士,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出于保护家庭伦理关系,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为了扶助弱者,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旨在弘扬道统。  相似文献   

5.
特权是封建社会政治传统和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在当代的反映,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格不入。特权可以分为权力型特权和权利型特权。从权力型特权的角度看,可以把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道德性作为其判断标准,其中以正当性为核心。三个标准的不同组合,构成权力型特权的不同类型。在反特权的时候,应当追求民主判断、司法判断和道德判断的统一,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特权争议,避免社会阶层之间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6.
证人特权。也称作保密特权、拒绝作证的特权。享有权利者,可以免除出庭作证和就特权事项提供证明,可以制止他人揭示特权范围内的情况。尽管从其政策性考虑亦有不同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但西方各国的立法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拒证权,甚至有些国家将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目前,我国刑事司法资源有限、侦查手段落后以及侦查能力低下.加之法官自由裁判证据的条件不成熟,拒证权的享有主体不应过于宽泛。证人基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对自己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拒绝作证对与自己有特定关系的人或案件可以拒绝作证.  相似文献   

7.
政府特权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或者违反法律而依照自由裁处来为公众谋福利的行动的权力,就被称为特权。政府特权的构成要件是主客观要件的统一:权利主体是政府公职人员、权利主体具有正当的目的、它存在于职务行为中、情势紧急、迫不得已及必须有良好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法律为保证特权阶级的特权,使他们享受不同等级的司法特权,遂在司法审判制度上建立了充分的保障机制.中国古代的司法特权原则与制度源远流长,辗转相承,自西周创立以来,一直影响后世,而且不断加以充实完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深受特权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特权文化支配着传统司法审判制度的总体倾向与运势,这种特权文化观念阻碍了中国现代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行政特权责任是行政合同中由行政主体单方承担的责任,是行政责任的契约化形态转换。契约因素的渗入使特权责任构成要件及其责任承担形式具有不同于一般行政责任和普通私法合同责任的特殊内涵。契约化的特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责任主体、主观方面(心理状态)、客观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若干方面,而行政主体特权责任承担形式包括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补偿金、违约金等形式。特权责任追究适用意思自治的契约准则。  相似文献   

10.
证人特权制度的评价与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特权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证人特权制度在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方面有其合理性。证人特权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证人资格问题 ;其次是界定证人特权的范围 ,具体包括拒绝自我归罪特权、配偶和近亲属的拒证权、职业秘密特权和公务秘密特权。限制证人特权 ,以防止证人逃避出庭作证的义务 ;保护证人应有的权益 ,以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 ,是证人特权制度的应有之义。因此 ,我们要建立和完善证人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运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地位、实质所在、具体内容、表现形式、消灭途径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资本特权现象和关系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具体为:资本的逻辑悖论造成了资本特权的二重性;资本特权是整个资本的持有者平等地压制全体劳动者的特权;资本特权体现为资产阶级凭借资本支配一切领域的权利或权力;资本特权是以消灭阶级特权、实现抽象的自由平等的形式出现的,具有虚伪和欺骗性;资本特权的彻底根除取决于以资本为中心的占有方式和运行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复杂,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始终以“‘赶考’远未结束”的政治自觉,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的深层根源是“官本位”思维,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加强教育引导,使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将超越法律和制度的“特殊”视为耻辱,增强彻底摒弃“想”特殊念头的自觉性;特权的溢生土壤是“潜规则”用权,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根治“潜规则”,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制约入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特权的存在症结是“零容忍”不够,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查案惩腐力度,通过严厉惩治滥权行为,让搞特权的人付出代价、想搞特殊的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和证据法制定的现实背景下,有关辩护律师拒证特权制度的研究重心仍定位在应否赋予辩护律师拒证特权的较低层次。本文拟以证据法学为视角,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证据原则、证人的分类、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与辩护律师拒证特权制度的关系等方面着手,从理论支持和制度支持的角度为推动相关的立法提供更为坚实的学术基点。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东欧各国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严重和普遍的腐败、特权现象 ,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日趋恶化 ,犯罪率不断上升 ,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使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希望和信心 ,最终导致苏东剧变。  相似文献   

15.
行政合同特权责任是行政主体在契约行政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合同特权而引起的兼具行政属性与契约内涵的特殊行政责任形式。其基本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主观过错、客观行为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责任形态在行政合同的缔结阶段、履行阶段以及后契约阶段均可存在。其主要责任形式为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补偿金以及作为特殊补充责任形式的违约金,但违约金责任的适用应作严格规则控制。  相似文献   

16.
法律职业特权制度是普通法中确保法律咨询内容及诉讼筹备材料不被公开的制度,其设立目的在于维护公民与法律之间的沟通渠道,其实践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为了保证法律职业特权制度的效力发挥,普通法将该制度所保护的法律职业特权实体化、宪法化、人权化,使其在审判实务中备受重视,这样的权利保护方式对我国解决制度设计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一般先取特权的属性及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先取特权是国家根据其政策,对特殊债权进行特殊保护的产物,能否将其定性为法定担保物权,涉及到交易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价值权衡问题。在我国目前强制执行财产分配采用优先主义模式的情况下,将其定性为法定担保物权是缺乏逻辑性的。  相似文献   

18.
纵横考察我国古代和西方古当代的法律规定都存在着“亲属拒证特权”这一制度,但是此制度在我国目前的诉讼法中了无踪迹。赋予亲属拒绝作证的特权,是符合人Jl生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也是有利于司法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本文重点运用法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亲属拒证特权”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代表或议员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同时也为了保证由代表或议员组成的代表机关或代议机构能够正常地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必须要对代表或议员的人身自由给予特殊保护。这种特殊保护的制度目的不是要赋予代表或议员超越于一般公民之上的不平等的特权,而是为了要保证由代表或议员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能够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在法律制度上必须赋予代表或议员以一定的人身特权,但是,为了防止代表或议员滥用这种权利,各个国家在代表或议员人身特权制度方面都确立了比较严格的规范制度,一是司法机关限制代表或议员的人身自由必须经过代表机关或代议机构的许可,这可以视为代表机关或代议机构自身相对于司法机关的防御权;二是对于并不会实质影响到代表机关或代议机构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代表或议员的人身特权加以必要的限制,以防止代表或议员滥用这种人身特权来谋取特权和私利。结合我国现行宪法、组织法和代表法的规定,探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依法享有人身特权的条件、内容、程序以及法律限制,旨在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侵犯代表人身特权的行为以及代表滥用人身特权的行为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美证据法上关于保密特权规则的规定,涉及制度含义,形成历史背景,理论基石,内涵等。借此分析我国当前证据立法有关规定,提出建立我国保密特权规则构想,完善我国的证据立法,推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