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亲自"和"重要"这两个词在使用上格外风行,它不仅频频见诸于新闻传播媒体之上,而且还广泛地出现在工作汇报和简报材料之中,甚至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 比如,凡是领导说的都是重要的,或叫重要讲话,或叫重要指示,都得上头版。因为都重要了,读者反而感到不重要,因而看头版的读者并不多。至于"亲自"用的就更多了,领导做什么,都得加上亲自。常常遇到的就有:某某领导亲自出席会议,亲自讲话,亲自剪彩,亲自签  相似文献   

2.
正平时工作中,经常听人说"领导亲自干什么",以致还有"领导亲自上厕所"的笑话。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很多事情,领导本来可以自己做、应该自己做的,却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交给了其他人去做。群众说的‘亲自’中,其实就有这样的批评。"与"领导亲自"相对应的,是"领导不亲自"。如领导不能亲自提包包,不能亲自端茶杯。对与不对,大家心知肚明,但没谁愿去说破,更没想到去打破。  相似文献   

3.
刘根生 《唯实》2014,(3):95-95
<正>某省会城市日前就改进调研方式出台新规:市领导必须亲自选定课题、亲自组织实施、亲自起草和修订调研报告,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由牵头部门或秘书代劳代言,使调研成果真正体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邓小平曾说:"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须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  相似文献   

4.
"亲自到会"、"亲自调研"、"亲自检查工作"、"亲自深入一线""亲自"二字常被用来形容领导干部的务实之举。在转变作风中,我认为有必要对"亲自"泛滥现象进行一下反思和校正。"亲自"被滥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用参加的会、不该讲的话、不必写的文,领导"亲自"参与,反而显得工作没有重点;二是许多原本就该领导亲力亲为的事情,加上"亲自"未免显得小题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亲自“拿笔杆”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方法之一。“拿笔杆”是现代领导体系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机关每进行一项决策,都要辅之以载体,以决定、报告、纪要、意见、通知等形式形成文件,这就需要“拿笔杆”。决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需要修改完善,而用以完善决策、调整决策的情报信息,也都需要“拿笔杆”。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都需要“拿笔杆”。领导干部亲自“拿笔杆”是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亲自“拿笔杆”,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8年,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各中…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6,(5)
正时下,虽然干部的作风建设大有改观,但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仍然可以经常看到、听到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到会""亲自讲话""亲自调研""亲自深入第一线""亲自检查工作""亲自宣讲文件"等提法。"亲自"二字滥用现象已经到了可笑和甚至是令人生厌的地步,以至于有人讥讽说:"看来,领导以后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也得‘亲自’了!"  相似文献   

7.
在某些会议、庆典、宴会等场合,常常听到主持会议的领导不无自豪地宣布:“今天,我们‘几大班子’的领导都到齐了!”以说明上级领导对活动格外地重视与支持。 这样的“都到齐了”是否必要,是否值得称道呢?有些会议或场合是需要的,有些情况“都到齐了”却未必好。其一是“几大班子”的领导,都各有自己的分工,本该各司其职。动辄就“都到齐了”,岂能不耽误 本职工作?其二是这些领导“都到齐了”,主办单位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接待,惟恐照顾不周,安排不细,出现“漏洞”。这岂不增加了主办单位的负担?其三是领导“都到…  相似文献   

8.
在公司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郭姐。她也常说,女工委是女职工的"娘家",我就是"家长",作为"家长"就必须履行好"家长"的义务。工作中她是领导,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她是大姐,关心同事,谁家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听说有女职工、儿童病了,她都亲自前去  相似文献   

9.
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文“山”会“海”自然在围剿之列。“聪明”人灵机一动,开会不叫开会,改称“活动”“观摩”什么的,于是他们就心安理得、大张旗鼓地“活动”起来。 不敢开会,却敢“活动”,其实只是改变了名称,实际内容和作用并没有变化,都是聚拢一班人或听或看,或评或议,或制定大政方针,或裁判家长里短。如果以为变了名称就不是会了,岂非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0.
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黑压压的人林立于炎炎烈日下准备合影,最前面是一排挂着字条的空椅子,摄影的题目叫《等待领导》。这使我想起前不久参加某单位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午8时与会人员准时到齐,可大家在会议室坐了两个小时,会议还是迟迟没有开始。问其故,答曰:等上级领导,这位领导正开着另一个会,答应讲完话就“出面”参加这边的会。 时下,需要“领导出面”的事越来越多,一些部门、单位凡事都抬出“上级领导”以示“重视”,好象一切离开了“上级领导”就束手无策、难以办成。于是,重大工程,领导出面;庆典剪彩,领导主持;某项工作,领导亲自动员;特别是开会,都得请上级领导莅临讲话,且所请  相似文献   

11.
龚晓龙 《新长征》2014,(11):25-25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春市双阳区狠抓专项整治整改工作,在确保整改效果的同时也确保了长效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强化领导,确保落实"不走样"。一是领导带头明确责任。区委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负责整体专项整改工作的领导调度,其他每位区级领导都负责牵头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各责任部门作为具体问题的直接责任人由"一把手"挂帅,一抓到底,直至问题解决。二是专项会议明确任务。召开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和重点整改工作部署会议,区委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张佳玮 《廉政瞭望》2013,(10):70-70
中华上国是礼仪之邦。逼着外国人的姓名变成了中国字,当然也耍礼敬有加,给点好字眼。比如19世纪中期,有个英国首相,按现在新华社译法,该叫亨利·约翰·坦布尔·帕尔默斯顿子爵。清朝就管人家叫巴麦尊,因为有爵位,还特意称个“尊”。大国译名,也极为考究。英国叫英吉利.法国叫法兰西,意大利、美利坚、德意志、瑞典、荷兰,这些清朝就定下来的译名,字眼都挑得堂皇典雅。其实按读音较真的话.法国按英语读音是弗朗斯、法语读音更接近弗航斯;意大利也大可以叫伊塔利,但意思就不那么吉利了;瑞士、瑞典如果搁到今日,按英语音泽成斯维策兰、斯维登,那么早先的祥瑞典雅意境,就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人各有好。领导干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工作之余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或个人喜好,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因为当了官就连个人的爱好也都抛弃。明末散文家张岱说得好:"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就拿打高尔夫来说,其不过是一项体育运动,领导喜好之本无对错之分,但如果"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就违反了党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要向编辑倒一倒"苦水":八年前,他的房屋在动迁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结果。此后,相关单位陆续换了三任领导,但都以"这是前任的事""历史遗留问题"为由而不予处理。因此,他走上了漫漫信访之路。经过一番一言难尽的艰辛历程,这件"遗留问题"终于在去年得以解决。按理说,问题解决了本该高兴才是,可当他拿到处理结果时反而更生气了——因为最终处理结果依据的仍是八年前就已经存在的文件,也就是说,这件事八年前就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常见到这样一种风景线:各单住、各部门的大小会议及庆典等活动,都有当地党政一把手的身影和声音。如若没有,便被视为不正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错误地认为,我这个单位开会总结或布置工作,如果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不参加,就说明自己这个单位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位置,不被重视。只有一把手到会了,才能说明这个会议规格高;只有一把手讲了话,才能说明这项工作重要;只有一把手到会并讲了话,自己脸上才有光彩,工作也才好开展。因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总要千方百计把一把手请来。二是有的地方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不少领导干部开会讲话喜欢用"没有准备,随便说几句"作为开场白。笔者认为,领导同志之所以爱讲这句话,一来,这样可以给人一种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的感觉;二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都能说得如此之好,岂不更显得我这位领导水平不一般?再说,上来就埋下"没有准备"的伏笔,  相似文献   

17.
迟桂芹 《党史纵横》2005,(11):59-60
我叫迟桂芹,是辽宁省妇联老干部处处长,从1988年做老干部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7个春秋.省妇联机关几次调整,都因为领导的重托,老干部的期望,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岗位.  相似文献   

18.
"书记、市长叫主要领导,常委、副市长叫相关领导。我们,叫有关领导。"彭国超的身份较易辨识。他一个人一间办公室,门上也没有挂"某某科"的牌子,所以他不是普通公务员。他的办公室不大,没挂牌子的门常开,以便来人随时进出,所以他不是主要领导。"书记、市长叫主要领导,常委、副市长叫相关领导。我们,叫有关领导。"彭国超调侃,认为这个段子对他身份概括很精辟。他的身份是眉山市委副秘书长,不在党委  相似文献   

19.
曾晖 《廉政瞭望》2013,(3):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该出口时就出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曾在《骂人的艺术》里写道:"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  相似文献   

20.
称呼     
正老李当年从部队转业到镇政府上班,人们都叫他"小李"。因为不事钻营,多年后他仍是一介平民,只是从"小李"变成了"老李"。自从被安排到茶炉房工作,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在"老李"后面加上了"头儿"。可就在刚才,镇长突然当着众人的面喊他"李老",让他惊慌失措起来。莫非自己做错了什么事,领导故意打趣?他忐忑不安地走到镇长跟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