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构建城乡统筹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立体改革思路一是通过推进省管县,减少政府层级,构建扁平化的纵向行政体制;二是市县平级,城乡分治,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体系,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型和法治型政府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永超 《理论探索》2012,(1):107-110
从城乡融合的视野把握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乎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及其实践成效。在城乡融合视野下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明确实现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城乡统筹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需要我们认真借鉴其它国家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根植于现阶段中国城乡发展现实的创造性思维,以城乡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基于立足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国才能有效应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通过新型城乡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乡二元结构进而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从分治到统筹是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轨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关系思想是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城乡关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发生了三次主题转换,即:城市领导农村、城乡分治和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5.
刘潇滨 《理论探索》2007,(4):101-103
城乡分割是形成我国有关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城乡壁垒使农民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城市扩张使无地农民群体扩大,城市污染转移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为此,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其基本途径包括:一是让农民获得真正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二是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布局,三是认真解决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四是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1,(4):142-146
城乡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从"城乡一体""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过程。城乡关系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经历了优先发展工业、城乡发展相对失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从"以农补工"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演进过程。新时代城乡融合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实现了城乡关系发展质的飞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城乡融合,要正确认识城乡融合的深刻内涵,遵循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方向、有重点地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邓玲 《理论导刊》2023,(1):22-28+5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视工农、城乡关系。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我国城乡关系从“二元割裂”“统筹发展”逐步走向“融合发展”。中国共产党引领城乡关系发展进程中,社会发展规律是党引领城乡关系发展的根本遵循,对立统一关系是党引领城乡关系发展的方法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引领城乡关系发展的价值立场。展望未来,全面融合是新型城乡关系的发展之路,共促互补是新型城乡关系的形塑之理,乡村振兴是新型城乡关系的实践之力。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重要载体。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合理满足和优先提供农村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均等地共享基本公共产品,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八种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质内涵是强化城乡互动,城乡互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渗透与对接的城乡工业发展的互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城乡产业化链的互动模式,品牌助推城乡经济国际化的互动模式,研发与转化相统一的城乡科技发展的互动模式,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观光农业发展的城乡互动模式,哺育与反哺的城乡政策调整互动模式,分治与统一的城乡户籍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互动模式,分割与规范的城乡社保体系的互动模式。因各城市和乡村的历史前提、主客观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有较大的差别,其城乡互动的模式会不尽相同,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城乡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战略选择。论文客观地评价了长治市改革开放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城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指导下,我国各地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以经济融合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以城带乡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制度建设保障城乡融合发展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纵观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城乡二元格局要走向城乡一体化,必须依托城镇化这一重要载体和手段,才能最终打破藩篱,成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起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之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我国,面临着和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由城乡对立向城乡一体化演变.中国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又必然是一个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过程.漯河作为一座位于中原腹地的城市,城乡二元化结构比较明显.在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于近年形成的“小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为其他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整合城乡市场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从数字经济的精准匹配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协同效应和分配效应四个方面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城乡市场整合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基于商品市场整合和要素市场整合的双重视角对当前中国城乡市场整合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进一步探究造成我国城乡市场分割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依靠数字经济促进城乡市场整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中必须要认真处理好的若干重要关系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城乡关系,都对城乡关系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思想历史演进的整体趋势是从以城市为中心、城乡分割、城乡分治向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转变。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思想的历史演进和经验,对新时代我国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思想,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位。这是我们党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来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深刻总结、大胆创新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此后我们党自觉把这一思想付诸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通过几届中央全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八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拓展,从而为促进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经济体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实现社会整体转型的必然要求 ,而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关系所出现的新变化和城乡联动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 ,构成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的现实前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仍面临着以下困难 :一是人口压力巨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很大 ;二是城市化水平偏低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困难较大 ;三是农村投资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资金筹集困难重重 ;四是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彻底转变 ,城乡交流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的融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普选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个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策制定、调整及其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和非农业人口的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改进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20.
李红兵  严蓉  赵静  杨从尧 《学理论》2012,(13):20-23
成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它以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欲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形态,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城乡互动,共同发展。成都改革存在经济实力不强、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问题和农村产权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加快户籍改革立法进程,规范农村产权流转,培育市民文化,各方面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以实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