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而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监督法总则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分则有5个条款对监督公开进行了具体设计,主要内容体现在: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0,(10):44-44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人大监督公开有利于保障人大代表和公众的知情权,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人大监督的热情。从实践来看,人大监督公开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和明确、代表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开的载体较为单一、公开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该如何有效作为,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监督公开?  相似文献   

3.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等媒体实现了监督计划、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等面向社会公开。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应从制度跟进、完善机制、定期督察等方面依法全面推进监督  相似文献   

4.
舒颖 《人大研究》2003,(3):21-21
时下 ,“敢于监督”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公文、材料或代表公开讲话中的普遍提法。笔者认为 ,这种提法欠妥。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受它监督 ,对它负责。宪法明确国家权力机关与同级“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关系是国家体制规定的 ,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这种监督的效力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监督 ,这种监督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和保障 ,这种监督不是“敢”与“不敢”的问题 ,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监督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监督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功能活动,制约或影响政策系统的各个层面和活动环节。从公共经济学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监督是由多个政策活动主体依法提供的一种重要的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等现象。公共政策监督外部效应的产生主要有监督权限不明确、权益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加强公共政策监督的权益均衡、法制建设、政务公开等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论集萃     
《浙江人大》2011,(12):56-57
公开是丈量人大监督的标尺天平,能称出人大履职的分量;公开是标尺,能丈量人大与人民之间是否有距离。只有将人大监督工作公开,才能真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宪法赋予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权力,其自身行使监督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并将其作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短短18个字透露出中央推进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全面审查和监督国家财政的重要信号,看紧国家"钱袋子"的背后是对每一位纳税人的郑重承诺。要求政府部门公开预算是人大的硬权力,如何顺应人民期待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预算公开,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监督及其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监督的兴起是社会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网络监督虽然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监督途径和平台,但网络监督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走制度化道路,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现有体制内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网络监督健康发展的保障,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化建设,让网络监督健康有序发展,使网络监督对廉政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人大监督是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开的监督,其开放性、群众参与性和时效性是最强的;如何巧妙地集二者的优势和  相似文献   

10.
周绍喜 《政策》2013,(11):57-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推进权力公开  相似文献   

11.
营口市鲅鱼圈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监督公开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人大监督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四公开”,努力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公开透明,提高了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监督法从三个层面规范监督公开。首先是总则规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该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6,(8):5-5
“规范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人大代表要在位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对预算公开的监督是人大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现在我们有些委员拿钱不表态,不说话也不提意见,就怕惹了麻烦得罪人。这样一来,人大这个监督职责就等于形同虚设,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公民导刊》2010,(10):50-51
近年来,忠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在加大监督公开力度、拓展监督公开领域、创新监督公开方式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阳光"人大。  相似文献   

15.
《人大研究》2013,(3):48-48,F0003
山丹县人大常委会公开征集2013年监督工作议题 近年来,甘肃省山丹县人大常委会为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改变了过去由人大常委会会议确定监督议题的习惯做法,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连续三年公开征集新一年的监督议题,增强了监督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013年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向电视台、报纸发布公告和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征集监督议题.截至目前共征集到监督建议议题22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可以说,人大监督已进入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阳光监督"。从监督法的制度设计看,公开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情况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目的是走出权力机关"小监督"的圈子,构建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大监督"格局。这既是监督法立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马向平 《理论月刊》2008,(5):105-108
在<监督法>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即将出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前形式下,人大监督信息公开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都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对我国人大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现实必要性以及该制度构建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进我国人大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就有政治开明的说法和要求 ,而政治开明的意思就是政务的公开化。当代政治的许多弊病 ,往往与政治事务的不透明性有关。一般认为 ,腐败行为是由于权力监督无力 ,但监督有力的前提便是政务的公开 ,暗箱操作监督无从谈起。采取切实措施 ,扩大政务公开 ,规范政府行为 ,有效监督权力程序 ,从根本上转变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 ,确立公平竞争的原则 ,创造政通人和的局面 ,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就有政治开明的说法和要求,而政治开明的意思就是政务的公开化。当代政治的许多弊病,往往与政治事务的不透明性有关。一般认为,腐败行为是由于权力监督无力,但监督有力的前提便是政务的公开,暗箱操作监督无从谈起。采取切实措施,扩大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为,有效监督权力程序,从根本上转变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确立公平竞争的原则,创造政通人和的局面,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磨一剑的监督法,确立了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原则——监督公开。公开,就是把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审视和监督。一个创新性的法律制度,由文本走向现实。必然引发实践的变革。而一项新制度的实践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其积极的影响,更需要用法治的视角去审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思考监督公开到位的实现之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