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8,(14)
正为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小朱家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出了一条以乡村特色游、绿色农产品、特色种植养殖等多业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增强发展意识,做强主导产业。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完成旱改水1200亩,为小朱家村引进了新品种,引进了寒地水稻三超、水稻两段式育秧技术,动员种植大户试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到2017年,小朱家村种水稻的农民户户增产,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石佛村位于大连庄河市长岭镇南部,四面环山,种植鲜桃是这里振兴发展的主打产业,但由于"卖难、价低、运不出去",导致农民"辛苦一年,收入不多"。第一书记薛丽娜发挥长岭镇"党建+电商"党建项目优势,结合石佛村实际情况,探索并运用"支部+合作社+电商"工作法,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探索振兴新方法。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驻村后,薛丽娜  相似文献   

3.
<正>祁连县把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薄弱村提升、优势村突破"的目标,积极探索"5万+"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复壮"。"资金+人才+政策"同向发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注重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强化对村集体经济"复壮"的扶持培育。以峨堡镇峨堡村、扎麻什乡河西村、野牛沟乡边麻村等7个村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前,村里土房破墙随处可见,很多村民生活贫困。精准扶贫以来,贫困户养‘扶贫羊’,种‘脱贫果’,住安全房,看病少掏钱,娃娃上学有补贴。去年村里顺利脱了贫、摘了帽。"说起精准扶贫,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村主任刘密成有说不完的话。昌汉白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正兴城市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日趋壮大。自2017年以来,转化"空壳村"99个,全市237个村中有215个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数的90.7%。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兴城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下好"一盘棋"、打好"组合拳":一是靠实责任。建立市委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手段,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民和县川口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为契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出了一条符合川口实际的破零"途径,成效显著。一、强化政治引领,党组织政治功能"强"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政治引领作用,镇党委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注重把政治素  相似文献   

7.
正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习近平近年来,康平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擎",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途径,基本消除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正石阡县积极探索实施"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100%的贫困户有稳定的脱贫致富门路"机制,逐步实现村强民富。石阡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集众智众策众谋,以民心党建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个100%"机制,即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  相似文献   

9.
正湟源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种植养殖、土地出租、民宿旅游、发展物流园区等各种形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不一哄而上,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强班子,激发内生动力。"班子强一个,村民富一帮。"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采取选优一批、调整一批、培训一  相似文献   

10.
贺广久  杨秋竹 《唯实》2022,(2):80-8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更好破除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瓶颈,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5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课题组结合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镇江市丹阳市珥陵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共同富...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12.
正打好脱贫攻坚战,组织部门不能缺位,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一要配强村级班子,实施"能人治理"式扶贫。要把扶持"经济能人"、培育"能人经济"作为增加村集体收  相似文献   

13.
正大方县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近年来,大方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合作社带富功能,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业赋能,依托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7,(12)
<正>兴安盟大力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专项行动,充分发挥17家涉农涉牧部门单位的优势,整合2亿多资金,总结推广10余种发展模式,带领贫困户捆绑发展、抱团脱贫。目前,全盟95.1%的嘎查村有稳定收入来源,集体经济总额达1.19亿元,带动5.45万农牧户共享发展红利。强化组织领导,把集体经济"统"起来。成立了"抓集体经济促基层党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编制了《2017-2020年兴安盟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发展嘎查村集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沈阳市在235个行政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把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截至2022年年底,各试点村累计盘活3.7万亩集体土地、集中经营5.5万亩农民承包地,村集体年收益达4300余万元,村年均收益13万元,带动2.9万户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相似文献   

16.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  相似文献   

17.
<正>张北县按照"农村要脱贫,集体经济要破零"的工作思路,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紧紧抓住光伏扶贫的政策机遇,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发挥"火车头"作用作为重要抓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张北荒山荒坡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基地。根据这些特点和优势,张北县抢抓国家光伏扶贫机遇,结合贫困村的特点,选用村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十年,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焕发了崭新活力,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发展成果。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强的组织保障为集体经济发展赋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满足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需求;抓好产业项目带动,驱动集体经济稳定发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确保“三资”安全增值;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夯实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贴近农村群众真情相约,创新工作思路增收惠民"。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兀术街村,这个总人口1310人的城中村,创造了村集体总资产2100万元,村集体总收入120万元,人均年收入16700元的优异成绩。近年来,兀术街村充分利用"身处市中心,守着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盘活集体资产、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第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有效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部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这是《石阡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下达到县域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的战略目标。发展村级集体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石阡县以"强基兴业促稳惠民"工程为抓手,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优化组织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将"民心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