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10):84-86
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素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其中蕴含了爱国、廉洁、勤奋、简朴、为善、宽容等家教思想。除此之外,陆游还写了100多首教子诗,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示儿》等。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列举诸多中国古代经典家教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古人的治家典范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朱子家训: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予以规范《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朱柏庐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素重家庭、家教、家风,其中家训是家教的课本,是家庭管理的条规。湛若水晚年,撰写了《湛氏家训》,从宇宙观高度去揭示家与国,以及家庭内在的关系,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具体的训规。其亮点有五,即以“一体”作为家庭建设的核心理念;以“爱”作为维系家的情感纽带;突出“明礼”,树立讲礼仪的好家风;突出“节戒”与“勤励”,树立勤俭的好家风;突出“恤孤”与“助贫”,树立乐善的好家风等,都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家庭是最重要的纽带。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良好的家教、培育良好的家风。朱德在继承优良传统家教家训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为党员干部在家庭建设方面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提起《朱子家训》,现在多指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但南宋朱熹的《家训》,也被后人称为《朱子家训》,其影响力丝毫不弱,堪称治家、修身、处世的家教经典。朱熹是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对家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培育优良的家教、家风是传承文化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立好家规、树好家风、传好家训,做品行端正、讲规守矩、廉政勤政的"继承者""守护者""传播者"。家训家规连着道德品行。山东琅琊王氏的  相似文献   

7.
正由周子云主编的《新华家训》(新华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向家长讲述如何体现爱的品德教育的著作,回答了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强科学家教观念,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志向、道德、行为、礼仪、好学、记忆、心理、创新、理财等方面的问题。书中介绍了286个关于家教的典型事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创造学原理,形象生动地引导家长着力帮助孩子学会做人,注重道德修养,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家教格言、读寄语、诵诗歌、看图画,引领家长提高学家教、融智慧、育英才的本领。读后感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培育优良的家教、家风是传承文化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立好家规、树好家风、传好家训,做品行端正、讲规守矩、廉政勤政的“继承者”“守护者”“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家礼、家训、家风是我国传统社会主要的家庭教育模式。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世代衍化而成的家教文化,对于个体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在我国优化家庭教育、塑造良好家风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接住地气、聚拢人气,在全社会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包公为官清正廉明,刚正无私,执法如山。他家教严格,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以吾志,非吾之孙!”叫家人请人刻石碑,砌在堂屋东边的墙壁上。这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极大。儿子包缓为官:“清苦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家训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家训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在立德修身的道德教育、内和孝亲的治家之道、亲仁爱众的伦理观和积极入世崇廉尚洁的为政之道等方面提升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成效。家训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二要注重发挥家训文化的非制度化作用,将家训文化融入乡规民约,助力软法之治;三要以法治思维烛照传统家训文化,实现道德教化与法治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意识形态的政治传输功能、崇高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功能、和谐社会的构建功能。为此,要从凝练家训思政教育精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扩充家训传播途径,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整合家训教育力量,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积极探寻传统家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明朝袁了凡晚年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毕生所学,为教育子孙而作的家训,它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俗称《子凡诫子文》,后为启迪世人,改为《了凡四训》。袁了凡告诫子孙要行善积德,勇于改过,被后人誉为家教经典。"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中国古人大多信命,  相似文献   

14.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核心价值,是最好的精神不动产。通过从“修身、治家、为学、处世”四个方面梳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传统的主要内容,从“家训、家规、家书、家教”四个向度阐述家风的传承方式,从“情感、品德、精神、机制”四重风尚维度,探析新时代党员干部塑造优良家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家训:积极工作,正直做人,踏实做事,勤学笃志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文明的载体,家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厦的基石。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构成了我们全家人的职业特点。我们家人基本都是从事教师职业,年轻时,我和爱人早披朝霞上班,晚顶明月下班,弯弯的山道上留下了我们家访奔波的脚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6,(2)
《中国古代家训》一书汇编了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放翁家训、庞氏家训、聪训斋语等共九篇家训,本文从读书立德、节俭持家、刻苦学习、慎于择友、厚重有恒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家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9)
正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是关系到党风、政风的大事。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陈云家风醇厚,家教严正,堪称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温馨融洽,宽松和谐陈云和于若木的家庭氛围温馨融洽、宽松和谐。于若木,1919年生于山东济南,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赴延安,1938年春与  相似文献   

18.
家庭、家教、家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统一体,有了家庭,就必然有家教;有了家教,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者在革命年代形成、在建设年代坚持、在改革开放时期发扬的家教家训家规的总称,是红色故事、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刘少奇注重家风,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为红色家风的塑造和弘扬,增添了丰厚底蕴。本文选取刘少奇引导子女树立爱国理想信念,与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鼓励亲友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3个典型事例,希望透过红色  相似文献   

20.
家教妙联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家教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清代郑板桥曾写过的一副家教对联,教育子女精读一些好书,做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祠中挂的一副对联,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耀然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