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践》2015,(12)
<正>2015年6月,以"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蒙医药协会、内蒙古新闻广电局、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承办。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蒙古"草原文化研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的头号名片,无疑是草原。来内蒙古看草原,最好的时节是夏末秋初,最值得去的,还是锡林郭勒,这里是全区天然草原保存最完整、草原畜牧业最典型的地区。近年来,内蒙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日的草原牧区,生态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越来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8)
正为传播弘扬内蒙古历史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通过历时近两年的考察调研、问卷调查及专家评审,"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对外公布,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已经成为内蒙古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期看点     
《实践》2015,(10)
<正>内蒙古240万亩天然草场获国家有机认证内蒙古240万亩天然草场日前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意味着内蒙古天然草原拥有可具体实施的有机认证标准和规范,为建设农畜产品全程有机可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内蒙古正在打造"纯净土壤、安全食品"的地域品牌,有机认证解决了草原"环境品牌"的问题,从源头上为有机牛马羊肉提供纯天然有机安全的饲草料,促进形成有品牌竞争力、优质优价的有机畜牧产品。内蒙古拥有  相似文献   

5.
郭晓岚 《世纪桥》2013,(3):143-144
草原是内蒙古生态安全的屏障,随着草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理草原水平的日益提高,内蒙古各级政府从各个层面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提升了草原战略定位,进一步推进草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草原承包经营,积极做好农区牧区的协调发展、完善草原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理论界对内蒙古保护草原资源的各项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则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金玲 《实践》2005,(9):42-43
8月上旬,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包头 市举行,期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包头市委 宣传部联合主办了“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草原文化与包头文化两个学术专题,将草原 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内容涉及包头文化的特征、 阴山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地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城市文化定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会学者、 专家们认为,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 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之地。同时,大型现代工业企业 在包头市的建设发展,又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增添了现代工业 文化的内容,使包头市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别具特色。因而,  相似文献   

7.
张志华 《实践》2004,(10):41-42
作为“中国&#183;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五届昭君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8月8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183;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草原文化的起源、内涵、地位、特征、活力、影响和产业化发展等作了积极的探索和研讨,并就有关问题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草原放歌     
《实践》2017,(5)
<正>一提起内蒙古,怎能不想到大草原;要讲内蒙古的故事,怎能不讲一讲草的故事。有人说,草原是陆地上的海洋。那么,横亘中国正北方、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草原,就是中国陆地上第一宽广、第一浩瀚的绿色海洋。草原是无私的,她是千万牧民的命根子,草好,牲畜就好,牲畜好,牧民的日子就好。草原也是脆弱的,土层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层,天旱了,草秃了,沙就来了。草原是多情的,人称"舞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8)
<正>沧桑巨变七十载,千里草原尽欢颜。在草原最美的季节,中央代表团向自治区赠送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贺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亲切关怀,对内蒙古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民族工作十分关心、对民族地区十分关切、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十分关怀。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要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奋斗目标,为我区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相似文献   

10.
张国 《理论研究》2020,(2):77-80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内蒙古的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走出国门对外讲好草原文化故事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内蒙古对外讲好草原文化故事需要大力收集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做好新闻宣传和艺术创作工作;努力形成对外讲好草原文化故事的强大合力;积极拓宽本土创作的文艺精品在海外的演出途径;有效利用国家层面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对外讲好草原文化故事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大漠情怀     
《实践》2017,(5)
<正>想体验辽阔吗?那就来内蒙古走走吧,看看草原,看看沙漠。草原博大,只有海洋能与之媲美,不,草原就是陆地上的海洋,一望无际,与天相接。沙海连绵,只有草原能与之比阔,不,草原本是沙漠的前世,也必将是它的今生。内蒙古有中国最大的草原,也是中国沙漠最集中的地方。全国八大沙漠,有4个在内蒙古;全国四大沙地,全部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5)
<正>生长在内蒙古的各民族油画家都因长期描绘牧区生活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作品都以草原为母题,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偷景猎奇,没有投好迎合,而以自然、朴实、真诚和热情的强烈草原气息与气质闯入中国油画艺坛,这独树一帜的画风被人们誉为"草原画派"。而几十年来使人们加深这种印象的关键人物就是妥木斯,是他把内蒙古的油画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草原画派"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4,(6)
<正>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现状内蒙古自古就是草原文明与黄土文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草原为内蒙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自然和人文财富。在文化成为朝阳产业的21世纪,这笔财富就成了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最丰富独特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内蒙古的旅游产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盲目跟风到自觉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到90年代初,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内蒙古在许多内地人的印象中就是落后、荒凉、野蛮之地,无旅游价值可言。尽管有克什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之魂。改革开放为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草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8,(9)
正八月的格根塔拉草原,秋高气爽、鲜花盛开。主题为"亮丽内蒙古、草原那达慕"的内蒙古第二十八届旅游那达慕大会在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盛情举行。那达慕是草原人民流传已久的传统民族盛会,是展示民族风情、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美丽的格根塔拉草原水草丰美,风景如画,民族积淀非常深厚。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大会在这里连续举办了27次,已经成为自治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节庆品牌。本届旅游那达慕大会经过主办各方的精心策  相似文献   

16.
<正>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18.
侯丽清  姜明 《实践》2006,(7):43-44
草原文化是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蒙古草原上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内蒙古各族人民是现代草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承传者。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诚信伦理思想,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内蒙古以牛羊肉、奶等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在崇尚绿色、天然和环保的今天,人们讲究绿色、无污染的消费观念,为内蒙古特色经  相似文献   

19.
在50年岁月里,自治区几代各族文艺工作者,怀着神圣的使命感,携手高奏时代主旋律,并肩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呕心沥血地绘制了一部"立足草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辉煌画卷。继内蒙古当代文学的开篇作品《血案》、《纪念人民英雄陶高的功绩》之后,从50年代起,草原文坛涌现出周龙、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敖德斯尔、巴·市林贝赫、朋斯克、扎拉嘎胡等一个以反映内蒙古独特风貌为特征的作家群,创作出了《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茫茫的草原》等一大批代表当代内蒙古文学水平的作品,以其鲜明的风格和文学品位,赢得了区内外以至…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12)
<正>"草原英才"工程是内蒙古近年来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它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内蒙古人才工作开始转向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引领和突破口,是内蒙古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草原英才"工程目的和意义2010年,为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