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黎明嘎查是阿左旗奔小康路上迅猛跃进的嘎查,这个嘎查牧、农、工、运“四业”同步发展,240户牧民、1200多人的嘎查拥有公积金70多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200元;拥有牲畜18000头(只),汽车40辆,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140多辆,摩托车100余辆,平均每6户牧民拥有一辆汽车,每17户牧民拥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每2.4户牧民拥有一辆摩托车,已经成为全旗闻名的富裕嘎查。 但谁能想到,这个位于贺兰山北端、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嘎查,在承包经营之前却是一个“守着‘聚宝盆’要饭吃”的纯牧业穷嘎查──当时人均收入只有140元! 1983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牧民们在嘎…  相似文献   

2.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这是乌拉山里的一个小山村,57户人家,44户蒙族,13户汉族,有192人。走近村头,只见山花烂漫、牛羊遍野,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看就是一个日子富裕的好村子。 然而过去的乌日图高勒嘎查,却是十年九旱,靠天养畜,场房破烂,牧民生活艰难。这几年,牧民走上了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嘎查党支部引导群众把消费资金向生产建设转移,牧民们把买摩托车、家用电器的钱拿出来打井上电,在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3年投资12.4万元,人均220元,新打机电井5眼,扩大水浇饲料地300多亩,使饲料地达到了15…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6,(8)
正18年来,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剑英带领嘎查转产牧民从零开始,逐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搬迁初期不足300元发展到目前的12850元,集体积累及固定资产从零变为1500万元。1995年,李剑英同77户移民毅然搬离了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环境恶劣的布来厢嘎查。走进草原怀抱的孪井滩,没有房屋,没有水电。李剑  相似文献   

4.
满都拉 《实践》2005,(10):34-36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勒格苏 木吉布图嘎查的牧民,蒙古族。 我居住的嘎查一共有78户人家,317口人,其中汉 族8户,40口人,其余大多数是蒙古族。嘎查离旗政府 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这里经济文化落后,信息不灵 通,交通不方便,牧民的生活比较苦。我们这里民风纯 朴,蒙汉族之间世代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非常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嘎查实 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到户,新的机制极大 地激发了我的劳动热情,1982年,我开始经商。 我们草原上有些人有一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2)
<正>今年28岁的钢都希,2007年毕业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畜牧与兽医专业,从2010年开始就在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文贡淖尔嘎查担任村官。他有一个日记本,里面记载的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他所在嘎查23户牧民的"家长里短"。钢都希说:"我就是想把牧民的心声及时记录、汇总下来,自己能帮忙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向苏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牧民达小康,是九十年代农村牧区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然而,如何充实和完善以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强化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双层经营,却越来越成为实现农牧民达小康亟待回答的一个现实课题。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小额尔和图嘎查完善双层经营致富达小康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小额尔和图嘎查地处毛乌素沙漠北部边缘,有5个牧业生产组、112户、575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沙漠占61%,可利用草场占37%,是个沙区纯牧业嘎查。据统计,1992年,嘎查集体固定资产由1983年的51万元发展到105万元;集体积累资金由1983年的1万多元增加到77.36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7.
唐斯克座落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水草丰美的白音华苏木境内,全嘎查有144户828口人,草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均牲畜46.5头(只)。 唐斯克嘎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牧民走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提前八年达到了自治区到本世纪末牧民人均收入1500元的目标。 唐斯克人始终把发展生产和完善经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改革前,唐斯克嘎查有111户 643口人,牲畜17462头(只),牧民人均收入只有200元。1982年,他们率先实行了家庭经营责任制,做到人草畜与责权利相统一。在迈开畜草双承包这一关键一步后,嘎查党支部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走上分光、吃光的绝路,而是着…  相似文献   

8.
怎样表达对党的忠诚?如何为人民服务?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让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北疆新牧民 回报党恩情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讯为银装素裹的巴尔虎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大早,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白音查干嘎查的牧民苏亚拉图骑着摩托车,赶着30只膘肥体壮的基础母羊浩浩荡荡地来到嘎查活动室.他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说:"我要把这30只基础母羊捐给嘎查,帮助嘎查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9.
锡盟东苏旗巴彦德力格尔嘎查座落在苏尼特左旗西南112公里处,草场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有牧户110户、394人,是蒙、汉、满三个民族聚居的纯畜牧业嘎查。这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草场退化沙化较严重,灾害频繁,交通不便,生产和生活条件差,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嘎查。随着牧区改革的深化和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嘎查各项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一跃成为全旗先进典型。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增加到8万多元;集体积累达3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为3587元。牧民富了,牧区变了,这些成绩的背后闪现着党…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0,(1):22-23
<正>在海拉尔河南岸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白音布日德嘎查。1983年,牲畜作价归户时,嘎查有牲畜9045头(只),由于经营不善,加之遭遇白灾,到1985年,嘎查牲畜下滑到4870头(只)。形势严峻,不进则退。嘎查干部、牧民睡不着,吃不香,连日开会讨论,越议越明,一致认为:求发展,关键在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2)
<正>他扎根基层三十余载,一心一意为嘎查谋发展,全心全意带领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就是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巴彦塔拉嘎查的党支部书记格日勒满都呼。前些年,连年的自然灾害,给嘎查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立足嘎查实际,格日勒满都呼提出了"发展集约型、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思路。近3年,他争取到项目资金1500万元,完善了嘎查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他组织牧民打机井、新建种植基地,配备了全套节水灌溉设备和农机具,基地饲草料亩产达到8000  相似文献   

12.
嘎查的骄傲     
在我们嘎查,提起廷·巴特尔书记,每个牧民都会向您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廷·巴特尔是我们嘎查的骄傲、牧民的主心骨。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我们嘎查党支部书记,已连任四届嘎查长的他面临着严峻的现状:自从草畜承包后,虽然部分牧民走上了富裕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牧户,由于粗放经营,不会精打细算,没几年就坐吃山空了,草场超载放牧,沙化严重,有的地方草短得连老鼠肚皮都遮不住。廷·巴特尔和班子成员商量,必须下大力整顿  相似文献   

13.
在草原明珠呼伦贝尔市南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镇,这就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这个镇下辖四个嘎查,总面积14万亩,有90户牧民,502口人,是由鄂温克、达斡尔、蒙、汉等多民族组成的牧业嘎查。这个嘎查是1995年由原来的6个生产队合并成的。当时嘎查共有1340头只牲畜,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嘎查所有固定资产就是两间空房子和80亩撂荒地。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嘎查,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  相似文献   

14.
小康嘎查的领头雁宋启超孟格图是额济纳旗赛汉桃来苏木的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嘎查,有牧民43户,134人,面积127.5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是茫茫戈壁,可用草场主要分布在流经嘎查的额济纳河沿河地带,全嘎查经营牲畜9039头(只),其中骆驼784峰。牧区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苏尼特左旗立足实际,在牧区基层组织"双服务"工作中推行"4311"模式,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加突显。"四"即以旗直帮扶单位、苏木镇党委政府、嘎查"两委"班子和党员中心户构成四级为民服务体系。旗直帮扶单位、苏木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嘎查,苏木镇干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中心户分片联系牧户,以嘎查为单位组成一个"双服务"工作服务队,以牧民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服务小组,形成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了"区域覆盖、上下协  相似文献   

16.
我们蒙古族有一句谚语,译成汉语就是男子汉的心胸能够装进一匹备上鞍子的马,也就是说,这个人胸怀宽广。廷·巴特尔就是这样的人,他以宽广的胸怀默默地为草原和草原上的人民奉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赢得了广大牧民的赞誉。 廷·巴特尔对嘎查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自从他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快10年了,嘎查报销的正常接待费和油料费一直是零的记录。记得1998年嘎查账目公开时,全嘎查报销一年的发票,只有一笔仅58元的面包、饼干和茶叶的钱,那是嘎查牧民开大会开得晚了,牧民们共同吃饭的全部费用。10多年没有报销正常的接待费和油料费,不是因为嘎查没有来过领导、没有事情出过车,而是廷·巴特尔自己把这些费用全都包下了。对很多交通便利的地方来说,出车是件容易的事儿,可对于我们居住在浑善达克沙地的牧民来说,出车就相当难,特别是风天、雨天。可廷·巴特尔无论何  相似文献   

17.
查汉楚鲁勤劳致富白志毅党的富民政策给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苏本沙勒布鲁格嘎查牧民查汉楚鲁一家带来了实惠,他靠自己的勤劳过上了富裕生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购置了彩电、录音机、摩托车、风力发电机、小四轮拖拉机和全套新式家俱,他们一家由“大锅饭”时的欠债...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贡淖尔嘎查常与"贫穷""落后"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贡淖尔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创业热土",那些曾经离开家乡的牧民们纷纷回乡反哺故土,成为建设嘎查的生力军,出生于1989年的都仁毕力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到30岁,就成了全旗的致富  相似文献   

19.
实施"村村通电"工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然而,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现仍有356个无电嘎查(村)、10.45万农牧户、约4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没电的农牧民日子怎么过?记者走访了锡林郭勒盟一些无电嘎查(村),聆听了农牧民的诉求和企盼。距正镶黄旗新宝拉格镇30多公里的银图嘎查,有13个浩特、58户、200多牧民。41岁的嘎查长青格勒在去年秋天找到  相似文献   

20.
正银装素裹的锡林郭勒草原苍茫宁静,走进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吉仁宝力格嘎查党员中心户额尔敦仓家的蒙古包,则是另一番景象:在鲜艳的党旗下,十几名牧民党员、群众正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桌上整齐摆放着蒙汉文学习资料和书籍报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心得、谈体会,学习气氛非常热烈。额尔敦仓说:"我们嘎查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因为牧民居住分散,以前一直存在联系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