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践》2015,(9)
<正>这个秋天,每个示范户不但收割了足够的饲草,有些家庭还靠卖多余的饲草获得了额外收入。看到牧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李亚荣感到值她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家乡的草原,她从事牧区科技推广应用工作30年,是业内人士和广大牧民公认的"种草专家",她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生态保护建设事业上,为锡林浩特市生态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锡林浩特市草原工作站副站长李亚荣。  相似文献   

2.
新疆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后,从生态效益来看,改善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增加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了牧区经济稳定增长和畜牧业发展、转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效益来看,增强了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牧民收入。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草原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草原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草原放歌     
《实践》2017,(5)
<正>一提起内蒙古,怎能不想到大草原;要讲内蒙古的故事,怎能不讲一讲草的故事。有人说,草原是陆地上的海洋。那么,横亘中国正北方、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草原,就是中国陆地上第一宽广、第一浩瀚的绿色海洋。草原是无私的,她是千万牧民的命根子,草好,牲畜就好,牲畜好,牧民的日子就好。草原也是脆弱的,土层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层,天旱了,草秃了,沙就来了。草原是多情的,人称"舞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0,(8)
正"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是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牧民为主体,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以多样化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实践。游学营在深入分析草原牧区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让游客体验式游玩和学习,达到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和传承,实现了草原文化在原产地的低成本转化,为牧业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开辟了一个兼顾草原生态、牧区社会和牧民生计的新路径,是新时代由牧民在草原地区实践的草原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1):F0003-F0003
她是草原上的英雄母亲,上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她养育了28名上海孤儿;她是当地妇女的“保护神”,自学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8)
<正>草原文化到底应该如何传承?针对这一问题,《草原精神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脱离创造的主体,与传承者的现实生活脱节,离开动态的传承,草原文化生命的源泉将枯竭,草原文化也必将成为历史的记忆。这段话明确指出了草原文化的传承不能离开文化主体的现实生活。这个主体是游牧牧民的后代也好,是今天的草原牧民也好,他们在现阶段都有着两种处境:一种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在各种不同政策的推动下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草原,不再从事牧业;另一种是依然在草原上从事牧业生产。对于离开草原的牧民来说,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1,(7)
正"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廷·巴特尔也是当地牧民心中的英雄。1974年,廷·巴特尔离开城市来到牧区,扎根草原,成为一名普通牧民。近50年来,他怀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带领牧民通过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科学养殖、多渠道增收,走出了一条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农四师七十八团牧区库什台草原上,牧民额孜万古丽正在放养她的300只生态鹅,这些鹅将为她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七十八团库什台牧区河水四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5)
<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继草原"双权一制"、取消农牧业税后,又一项惠及广大牧民的好政策,是协调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牧业生产与牧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自治区农牧业厅高度重视政策落实,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畜牧业增效的政策取向,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8,(11)
正"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组建了第一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一直活跃在草原上的牧民中间,他们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在为牧民们提供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牧区,深受牧民的喜爱。这61年来,乌兰牧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常年扎根草原,坚持为农牧民服务。"在今年10月1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第一支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7,(9)
<正>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有这样的描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她,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歌中唱到的"毡房",指的就是散落在草原深处的蒙古包。蒙古包,是清代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一种称呼,"包"在满语里是家、屋的意思,它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古老建筑形式。蒙古包包身宽大浑圆,包顶为拱形,外观看起来非常独特,却符合最简单的建筑原理。它用架木形成圆形和伞形架  相似文献   

13.
“每斤只有70元,快没利润了”。鄂尔多斯60岁的牧民杨凤英抱怨道。在她眼中,羊绒只有价格高低。可是她并不清楚,自己的命运正被变化万千的羊绒市场和大草原的生态环境牵系着——因为羊绒大战导致价格下降,鄂尔多斯的牧民们开始更多地养羊,想以数量提高收入,但过度的放牧,让脆弱的草原生态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我生长在玉树草原,作为计生干部,广大妇女就是我的亲姐妹,为她们服务是我人生的最大梦想。”这是尕石英多年来工作的座右铭。是的,二十多年来,尕石英的足迹踏遍了玉树草原,斗严寒、餐风雪,为全州计划生育工作和育龄妇女儿童工作奉献了美好青春,被广大牧民誉为玉树草原的好“曼巴”。她多次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  相似文献   

15.
<正>素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人类可敬的朋友。在古代蒙古民族的经济生活和军事行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草原上以牧驼为主的牧民尊为"万牲之王"。据文献记载,在骆驼被驯化为交通工具后,骆驼比赛也相继产生。每逢节假日、婚宴、祭祀敖包,以及召开那达慕大会,居住在草原、沙漠戈壁的蒙古族牧民都把骆驼比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喜庆活动,它同赛马一样成为蒙古族牧民生活中的十分喜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6日至23日,十二师一○四团联合昌平矿业培训中心在团畜牧连举行了为期六天的中式面点师培训,50名开办"牧家乐"的哈萨克定居牧民通过老师讲解、现场示范和亲自实操等多种教学形式,掌握了十余种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一○四团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作为十二师开展牧民  相似文献   

17.
今年51岁的邢善,是五师八十九团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汉子。在2018年,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前,邢善是八十九团畜牧公司一名副经理,在畜牧行业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1个春秋,尽心尽力为牧民服务,成为牧民最亲近的朋友。原八十九团畜牧公司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单位,其中少数民族牧民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10)
正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有位远近闻名的"80后"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他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阿其图呼门"(汉语意为亲人、恩人),他带领牧民共同创业,成为牧民致富的领路人。大学毕业后,米吉格道尔吉回到家乡,他有头脑肯干事,被牧民推举为嘎查达。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带领草原上的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当时,芒来嘎查贫困落后,牧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由于草场界限不清,牧民间的纠  相似文献   

19.
圆梦大草原     
醇香的奶茶飘溢着草原的芬芳,幸福的微笑写满了鄂温克族老牧民那仁哈吉德饱经风霜的面庞。回首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这位七旬老人把万千感慨化成了一句肺腑之言:是共产党,是新中国,是改革开放,圆了我们牧民祖祖辈辈的梦想。1929年,那仁哈吉德生在鄂温克草原深处的嘎鲁吐嘎查,这片草原是他永远的家。大自然赐予这里丰美的水草,然而,在旧社会,牧民们住着低矮的蒙古包,过着贫穷的游牧生活。“勒勒车”(牛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牧民们常年吃着稷子米、黑面汤,没有大米白面,更没有蔬菜。草原上没有一家医院,牧民们生了病。只…  相似文献   

20.
扩大牧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稳定增加牧民收入 ,增强牧民消费信心 ;逐步建立牧区社会保障体系 ;草原牧区的政策体系目标要具有战略性 ;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外部要素输入 ,进一步解决牧区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